淘姐妹

淘姐妹

【沿着总书记的足迹】这里的日子似荔红

手机 0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广东茂名柏桥村党总支第一书记何霞(右一)向前来柏桥研学乡村振兴的参观者进行讲解。茂名高州根子镇柏桥古荔树贡园内,180多棵历经百年、千年的荔树果子仍缀满枝头,成为村民的致富树。

  吴 昊摄(中经视觉)

  茂名在根子镇柏桥村开设“柏桥讲堂”,举办“柏桥讲堂・千名村书记话振兴”活动,广泛凝聚起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精神力量。

  甘杨松摄(中经视觉)

  世界每十颗荔枝就有一颗来自茂名高州。高州根子镇由于荔枝的品种和产量在全国最多,被称为“中国荔枝第一镇”。

  丘立贺摄(中经视觉)

  在柏桥村内分布着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中国荔枝博览馆、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一圃一馆一址”三个国家级荔枝产业平台构成了“柏桥讲堂”精品研学路线。

  丘立贺摄(中经视觉)

  游客在参观柏桥村荔枝龙眼合作社。当地举办的“荔枝主题文化节”吸引了四海宾客前来感受茂名荔枝文化。吴 昊摄(中经视觉)

  暑假期间学生们在中国荔枝博览馆参观。柏桥荔枝种植园是目前全国面积最大、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古荔树最多、品种最齐全的古荔园之一。吴 昊摄(中经视觉)

  2023年4月11日,习*总书记来到广东茂名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考察调研。柏桥村种植荔枝约6800亩,是荔枝生产专业村。习*总书记指出,这里是荔枝之乡,荔枝种植有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特色鲜明,优势明显,市场空间广阔,要进一步提高种植、保鲜、加工等技术,把荔枝特色产业和特色文化旅游发展得更好。

  牢记总书记嘱托,柏桥村持续推动荔枝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擦亮这个“土特产”的金字招牌,强化荔枝品质,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把小荔枝做成大产业。今年的“荔枝季”,柏桥村荔枝产量接近1万吨,销售额接近1.2亿元,带动户均增收20%。

  茂名以习*总书记在柏桥村考察调研点为主线,依托利用柏桥村内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中国荔枝博览馆、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一圃一馆一址”三个国家级荔枝产业平台和甜美果海乡村振兴示范带等资源,开设“柏桥讲堂”,打造成为思想教育的阵地、传播知识的课堂、宣传茂名的窗口,广泛凝聚起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大精神力量。 (经济日报记者 张建军)

  (责任编辑:王炬鹏)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犇”向好日子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深秋,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南部的河曲草原秋色如画,牛马肥壮,正值蒙旗牧人丰收季。

  河曲草原上的“雪多牦牛”是全省乃至在全国叫得响的绿色有机产品品牌,基于这一底气,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建设“育繁推”一体化良种繁育体系,将宝贵的雪多牦牛品种遗传资源转化为乡村产业振兴优势,鼓足“牛气”、使出“牛劲”、大干“牛事”,为有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芯片”的同时,带领牧民一路牧歌,“”向好日子。

雪多牦牛群。

  底气足 起步就很“牛”

  一头牦牛,出价50万元,被婉拒?这是记者对于雪多牦牛最初的了解。

  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县处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四大无公害超净区之一”的青藏高原东南部,是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作为青海省畜牧业大县,河南县畜牧业资源丰富,天然草场鲜草产量稳居全省前列,有机畜牧业发展起步早、底子厚。正因如此,河南县孕育了独特的高原之舟——雪多牦牛。

  雪多牦牛是由河南县当地野牦牛经千百年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发展而成,是青海三大牦牛之一。2020年,雪多牦牛继河曲马、欧拉羊之后,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并荣获“国字号”地理标志认证。出价50万元不卖的“雪多一号”种公牛“达尔汗”就来自河南县赛尔龙乡兰龙村。

  “我们的雪多牦牛喝着天然矿泉水,吃着冬虫夏草,水草丰美的河曲草原,孕育了‘雪多牦牛’体型深长、骨骼粗壮、体质结实的优异性能。”兰龙村党支部书记长爱指向牛群中明显高出半截的几头种牛如数家珍地说:“像这头‘雪多一号’种公牛体重860公斤,体高1.57米,是我们村‘金字招牌’。”除了长爱所说的这一头,牛群里还有“雪多二号”和“雪多三号”,都是兰龙村响当当的种公牛,站在不远处,令人着实感受到“牛气冲天”的压迫感。

  “雪多牦牛”因个体大、产肉多、肉质好、极耐粗饲、抵病力强等多个优点而深受牧民喜爱,是青海高海拔地区牦牛类群中极具特色的一支,是培育牦牛、肉牛新品种品系及发展犏牛的优良种源和重要资源基础,也是发展高原绿色生态养殖业和特色畜产品产业的宝贵材料。此外,在高原生物类群研究中牦牛类群的迁徙、进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

  那么,如何提高雪多牦牛良种繁殖率?如何将雪多牦牛这一优势畜种品牌延续下去?如何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这些问题,近两年,河南县委县政府深入调研、认真研究、着重谋划,并已交出答案。

照看牛犊的牧人。公保安加 通讯员 孙丽丽 摄

  强“芯片” 辐射带动“牛”

  选出好苗子,孕育新希望。家畜良种是畜牧业生产的“芯片”,是促进畜牧业发展最活跃、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种公牛品质的优劣,直接决定了一个地区种群整体的质量水平。

  曾经,受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及技术服务等因素限制,河南县牧民自留、自育、自用种畜现象较为普遍,良种覆盖率低,造成牦牛种群数量少,再加上没有形成系统选育,基本是近亲繁殖,导致牦牛个体小、抗病力差、生长缓慢。

  针对这一共性问题,河南县持续以“合作社+牧户”运营模式发展能繁母牛群,通过集中饲养、繁殖、提纯、复壮来保护地方品种的基因资源优势。今年,还采取政府补助形式,开展良种推广工程,有计划地在全县范围推广牦牛良种,在此基础上,河南县雪多牦牛保种场便应运而生。

  走进占地600余亩(40余公顷)的保种场,18间高标准牛舍鳞次栉比,除普通牛舍外,还新建有隔离牛舍、草料库房、加工库房、受精配种室等,保种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

  “我们按种畜产业需求,改善基础设施,完善配套设备,有计划地从保种场给扩繁场,扩繁场给集体经济合作社、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调拨种畜。在巩固兰龙村雪多牦牛保种场成果的基础上,对已完成畜棚圈及配套设施建设的6个雪多牦牛养殖村,组建核心群,引入雪多牦牛原种,按照达标认定原则,建设雪多牦牛标准化扩繁基地,使全县的种牛质量提升一个水平,从而提高经济效益,达到增产增收。”河南县副县长德却告诉记者。

  雪多牦牛保种场通过生产推广优质雪多牦牛种牛,进一步提高了个体生产性能,增加了肉产量,同时具有高繁、增重、抗病等优势,除了省内,雪多牦牛种公牛已辐射四川、甘肃等牦牛产区。

  核心圈 群众致富“牛”

  秋日里的河曲草原显得格外云淡风轻,蓝天白云下,三五成群的雪多牦牛悠闲地吃着鲜草,浑身毛发乌黑油亮。

  在兰龙村雪多牦牛夏季草场,39岁的公保东周站在牛群中,哼着小曲儿,像照顾孩子一样抚摸着一头小牛犊。

  别看年纪轻,公保东周可是草原上出了名的“放牧专家”,他和妻子共同照料着雪多牦牛种牛核心群,“雪多一号”就在其中。

  谈起雪多牦牛,平日里寡言少语的公保东周显得格外善谈。“我看的这个牛群是核心中的核心,有70多头精品种公牛,50多头小牛犊,别看这些牛犊小,他们可是最纯正的雪多牦牛。”公保东周告诉记者,四年前,在他加入兰龙村合作社之前,全家人的收入来自放牧,一年大概有两万元左右。现在也是放牧,但平均一年能拿到八万元,合作社去年给他结算的工资是九万五千元,家里三个孩子都在县城安心上学,生活不像从前那么拮据,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兰龙村,像这样的“核心群”还有四个。

  保种场通过优选优育的方式组建纯种雪多牦牛核心群2600余头,扩繁群4000余头,年收入400余万元。

  2023年,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举办的畜种评比活动中,河南县雪多牦牛在共37项奖项中拿下24项。同样,在四川红原县参加比赛时,在共47项奖项中一举斩下33项奖。随着雪多牦牛名气渐长,目前,一头种牛市场价格在四、五万元到十万元不等。

  如今,河南县在全县开展良种串换工作,由雪多牦牛统一替代参差不齐的牦牛群,进而增强全县雪多牦牛良种供应,提高区域牦牛良种率,为区域畜牧业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今天,名气和实力并存、数量和质量并举。河南县雪多牦牛在实现肉牛经济的基础上,又出了一条“种畜经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