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姐妹

淘姐妹

吉林农民摄影家联展 第十八届农民摄影大赛

手机 0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9月23日是第六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的日子,中国摄影家协会、吉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在吉林省长春市文化生态园开幕。这也是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第二次落户吉林。

近年来,中国摄协团结带领广大摄影艺术工作者将镜头聚焦农村,起九层之台于垒土。开幕式上,吉林农民摄影群体“带头人”齐双、马学彦、李志成、袁永贵、刘太东,因常年坚持本土创作获颁“吉林优秀农民摄影家”证书和农民摄影扶持基金。主办方还为第十一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入展作者代表颁发证书,为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河南、湖南、山东、江苏、吉林、甘肃等摄影家协会颁发了优秀组织工作者证书。

本届农民摄影大展入展作者代表、评委会推荐作品《乐在心中》的作者、来自广东的农民摄影人伟学敏表示,2015年,他的作品就曾出现在第五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上,10年来,他和镜头一起见证了乡村从脱贫到振兴的历程,见证了乡亲们的幸福瞬间,“摄影可以记录历史、展示农村的新貌,聚焦乡村振兴,定格家乡美景,这正是摄影的魅力所在。”

当天,吉林省农民优秀摄影作品展同时开幕,《第十一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画册同时推出,画册从时代、宜业、双手、和美、乡风、我们,6个方面进行梳理。第十一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展陈也分成 6 个部分精心设计、整体布局。由原厂房遗址改建的展览空间分上下两层,向日葵、稻穗、玉米、辣椒等农作物元素点缀其间,呼应今年农民丰收节“庆丰收,促和美”的主题。入展作品大小错落,有的达5米之巨,视觉冲击力强,有的用相机装置传递观看感受。

入展作者杨荣貌介绍,他用无人机拍摄的作品《穿越》取材于自家的养殖渔场。他是第一次参加农民大展,从2018年开始摄影,所有的作品都是记录自己身边的题材。来自浙江嘉兴的侯彤彤拍摄的一组《派墨公路建设者》,则是他两度深入西藏墨脱,与工人同吃同住得来的佳作。

本届大展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和从事“三农”工作的摄影人的积极响应,共收到全国各地(含港澳台地区)近30个省份的投稿5万余幅,投稿人数近3000人,最终119件作品入展。业界人士认为,作品质量整体有所提升,农民摄影人用图片讲故事的能力有所提高,视觉呈现更趋精彩,充分体现了农民摄影人对生活的观察、对现实的观照,既展示了时代变迁、产业兴旺、和和美美的全景大发展,也描绘了群众安居、勤劳奋斗、文明乡风的幸福小日子。

本届大展在征稿阶段于河北滦平、湖南韶山、广西贵港、甘肃陇南四地开展了摄影讲习活动,以传播影像文化,帮助农民作者观察生活、关注现实,提高摄影水平,记录美好生活,展示乡村振兴的变化。

全国农民摄影大展是我国历史上首个农民聚焦农村、反映自我、记录农业的影像活动,也是我国首个聚焦“三农”发展的摄影品牌活动。2006年,在中宣部的支持下,中国文联、中国摄协启动“新农村建设纪实摄影工程”;2011年,作为“新农村建设纪实摄影工程”的延续和发展,全国农民摄影大展推出。十余年来,从对大量农民影像的采集,到对农民摄影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再到艺术家和农民朋友一同进行多元、深入的影像创作;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等,全国农民摄影大展已经发展成为一项既积极回应农民群众对文化热切期盼,又与时代同进步、与百姓同呼吸的文化惠农工程。本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推出的朴实生动的影像,展现出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成为新时代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影像见证,成为激励人民不断奋进的精神力量。

展览将持续到10月28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郭佳

编辑/弓立芳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叔侄两代人能否同年办婚礼


转自:沈阳晚报

  李国选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尽管老伴儿把嗓音压到了最低,我还是被她那喜悦的哼唱所唤醒,睁眼看表,还不到凌晨5点钟。随之见老伴儿正梳理新烫的发型,艳丽的套装笔挺得体,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啊!

  老伴儿头也不回地说:“今天是咱儿子结婚的大喜日子,你赶紧起来装扮啊!”很快,我这个穿了35年军装的老战士被老伴意脸晌鞣革履的“老帅哥”,顿觉年轻了许多。我俩在大镜子前上下打量,目光聚焦在镜子上的红色隶书:“恭贺新禧―1974.5.1”。老伴儿颤声说:“时间过得真快呀!咱俩结婚一晃快30年了,现在儿子也办喜事了。”我俩不约而同地伸手抚摸大镜子,往事如过电影在眼前闪现。

  20世纪70年代初,我是军区某部的一名年轻参谋,经人介绍,和本溪钢铁公司的女青工王竹青建立了恋爱关系,经过三年异地相处,又经组织上外调后批准结婚,婚期定在1974年5月1日。

  我俩的婚礼不送请柬,不收礼钱,不放鞭炮,不设酒席,婚礼在办公室举行。所谓的洞房是我和另一位同事共住的单身宿舍,人家搬出去,两张单人床合并,就成了“新房”,唯一的“家产”是墙上的大镜子。

  “今天是个好日子,心想的事儿都能成……”楼下婚车里传出欢快的歌曲,把我和老伴从往事追忆中拉了回来,忙疾步下楼。放眼看去,儿子带着婚庆公司的车队排好了顺序。联想自己当年乘公交车接亲,手捧大镜子的寒酸劲儿,我贴耳对老伴儿说:“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她动情地接过话茬:“面包已有了,牛奶也有了。”说罢,相视而笑。

  客人下车参观小两口的新房,但见两室一厅一厨一卫布置得温馨浪漫。感叹当年我和老伴儿居陋室,以煤油炉、小铝锅起家,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和建设发展,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为儿子置办了新房。我一把抓住老伴儿的手,悄声重复那句“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老伴回应“一切都有了。”

  车队驶近大酒店,只见红色拱门高高耸立,双喜大字熠熠生辉,彩色气球迎风飘动;婚礼大厅流光溢彩,亲朋满座。两位新人携手入场,一个戎装在身,英俊潇洒;一个婚纱裹体,雍容华贵。

  泪水再次模糊了我的双眼,用颤抖的声音致辞:“当年,我们结婚时唱《天大地大不如党的恩情大》感情是真诚的,现在唱《今天是个好日子》底气是十足的,因为好日子确实让我们赶上了。”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