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13pm用户有必要换华为mate60吗 苹果13p要不要换成华为mate60p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我是一个实用至上的人。在支持国货上,我不算是一个极端的爱国者。如果国货让我不满意,我还是会购买国外品牌。如果性价比相同的情况下,国产是我购买权重里的一个加权。作为一个10年的苹果老用户,从最早的iphone4还是iphone5开始,我就开始用苹果手机了。中间有2年时间,同时在使用三星,小米,苹果。那时候因为三星,对安卓挺失望的。三星除了样子漂亮,产品的实用非常差。小米的系统和质感,都和苹果有不少差距。那个时候,小米便宜,从性价比上来说,还是和苹果差不多的,只是不是我的菜。而三星的价格和苹果差不多,样子加分,其他方面,几乎都落后于苹果。10年以来,我用过苹果的笔记本电脑,最贵的那款,在8年前买了接近2万。苹果手表,接近5千。ipad pro钢板+笔,钢板,9千。苹果的手机几乎没有断过,2年换1个。耳机用的也是airpod。可是最近我换了掉了我的iphone13 pro max,买了华为的mate60 pro。原因如下:
1,我的苹果产品阵营,正在崩塌。
首先阵亡的是,5年前的苹果笔记本电脑,因为我的pc使用还是习惯于windows,所以我一直用苹果笔记本运行windows在使用。后来,我发现这很不实用,除了颜值和显示器,用其他品牌的电脑,更有优势。特别是在家,明显台式机更好用。至于笔记本电脑,2年前,我购入了一个华为的。
第二个倒下的是,苹果手表。不知道什么原因罢工了,我对于苹果手表是非常不满的。功能少,在快捷显示上无法按照我的规划去安排手表的第一屏显示,效率非常低。而且苹果手表无法显示步数。无法显示,还有那个能耗自动计算的不准确,我也忍了。关键是他主打的那个能耗,又必须时时手动记录才会准,只要出去走路,没有手动记录,就不准了,然后他的自动运动记录提醒,要15分钟左右才能生效。这太尴尬了。这样的话,我每次锻炼10分钟,每天锻炼6次,都不会算进去了。我曾经也想过修回来,要么卖掉,要么给老婆用。但是维修的成本居然接近2000,还不一定能修好,官方的只换不修,好像是3500左右,尴尬。挂掉以后,我分析了华为的手表,买了个华为watch gt3 runner。我当时是从重量,第一屏的自由度,计步显示,价格去决策。才8百多,9百都不到,非常好用,价格只有之前苹果手表的20%还不到。
第三个倒下的是,ipad。首先,那个1千元买的笔,我根本不用的。我不画画,也不做手写笔记,就废了3年。偶尔我小孩拿去画画。我的ipad最主要用处就是读书,微信读书+影视剧。后来,我的影视剧逐渐减少,短视频中长视频,我更习惯在电脑上看。再接着,我发现水墨屏就能实现微信读书。我就买了一个华为的水墨平板1千7,然后我的ipad卖了二手2千3,还有结余500。水墨屏完全能够满足我的阅读需求,1可以自动朗读,2重量更轻,3续航时间更长。在我使用来说,比ipad和其他平板更加优秀。
第四个倒下的是iphone。
我还在继续使用的是苹果耳机,耳机主要我用得不多,苹果的老耳机也没有什么价值了。所以,苹果耳机配合华为手机使用也没什么大毛病,没有着急换耳机的需求。我重点说说,我为什么打算把持续用了10年的苹果手机换掉,一来手机是所有电子设备乃至智能汽车的核心中转,二来手机的更换评率高。未来因为用什么手机决定,影响购车决定的大有人在。
我决定苹果转华为的动机:
动机1,就是之前说的苹果阵营的崩塌。
动机2,对苹果的愤怒。
苹果的不作为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不满1,10年了,苹果的外观没有任何改变。工业设计一点进步都没有,就算是为保证系统流畅性,保证供应链,保证质量,也不至于说,无法做出外观改变。而且,苹果的外观并没有经典到比别人领先的地步。前面的刘海就是丑,说苹果刘海好看的,无疑是品牌信仰加持了,被别人pua了。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张三喜欢李四,李四给张三一坨屎,他也说真香。还有那个灵动岛设计,居然还有人叫好的。在我看来,这就是有一坨屎,然后巧妙地掩盖了屎的臭味。然后,张三就开始夸,李四真能干,连屎的臭味都能掩盖起来。其实,现实有太多可以解决刘海的方案,水滴屏,挖孔屏,升降摄像头。哪个不比刘海强?哪个不比刘海的屏占比更高?哪个不能上灵动岛设计?而且灵动岛方案可以设计得更自由,有美观,效率更高。可是苹果就是不改。
不满2,苹果的信号弱。无论是wifi信号还是移动信号,都是一样的。举个例子,我拿着苹果手机,在卫生间里,无法收到隔壁书房,和客厅里的信号,2个隔壁各有1个wifi信号源,这可是隔壁啊。还有很多双手机的用户都反应苹果没信号的地方,非苹果都有信号。这是非常致命的硬伤。没有信号的手机是一块砖头。这意味着,动车,电梯,地铁,地下室等角落里,苹果就是差非苹果手机一截。
不满3,苹果不自由。对于主题的选择,苹果能动的只有静态壁纸。而非苹果可以自由选择的就多了,动态壁纸,锁屏显示方式,负一屏,app集合的显示方式,图标集的数量,各种天气、日期、时间、步数的小窗。还有app的自由安装。虽然苹果也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安装,非常耗费时间,时间成本太高了,几乎跟无法安装没有区别。非苹果手机,可以自由安装。
不满4,劣质的手感。我一直觉得iphone3的弧形设计很棒,可惜苹果没有再这样设计过。不管,曲面屏是否存在低效的问题,最起码,其他手机品牌的工业设计在尝试。而苹果呢,从iphone4到iphone15,几乎一点都没改过。除了,偶尔增加1个颜色。只有【【微信】】有点弧形设计,所以,【【微信】】当时也有点轰动效应。为什么苹果新出金色的时候,土豪金卖得最好,因为可以证明我买了新款啊。可是有时候,苹果连颜色懒得加。为什么要改颜色,改外观,因为可以给自己感觉和仪式感,让别人知道,我换新手机了。如果苹果的外观是经典的,明显得比别家优秀,那也行。可问题就是,他的手感更差。苹果13的直角的边角,硌手。更小的屏幕,重量却和别人更大的屏幕重量一样,这样在手感上,就会感觉苹果更重。
不满5,相当于别人家10%的充电速度。一加ace2pro开始用200w的充电功率了。苹果呢,不好意思,20w。就这功率,发热还严重,无语了。如果用个七八十w的,那感觉也不明显,10倍,太明显了。虽然说,习惯了晚上插着充电,白天有线的地方,偶尔充一下,可以满足不缺电。但是,可以快的,为什么不选择快的?晚上不充电池,减少边充电边玩手机,可以保护电池,也减少电池故障的风险。
不满6,别人家25%的内存。一加ace2pro的内存是24g,苹果还在用6g的内存。虽然说,苹果有更快的处理器,有优化得更好的系统。但是苹果小内存维持速度的王牌还是那两张。1是杀app,2是封闭系统。杀app的意思是,苹果会关掉你离开一段的时间的app。你看后台还可以选择之前用过的,不好意思,那个是假的。你切换时,其实苹果是重新打开了的。是的,所有手机都会关闭的长时间不用的app,但是时间不一样啊。大内存的手机,可以5个小时不关。而苹果呢,半小时就顶不住了。这也意味着,苹果的效率更低。还有小内存,意味着大内存软件的流畅度不够。没错,苹果可以强制要求软件开发商限制对于内存的使用,但是,这是以牺牲手机用户的体验为代价的。2是封闭系统,这同样是以牺牲体验为代价的。
不满7,昂贵的价格。同样以大屏256g为例,iphone14的价格为,9899,接近1万。而增加到512g,需要加1千8百元。同样增加256g的存储,华为mate60pro,只需要7百元。而一加ace2pro,增加256g,只需400元。价格贵,如果你的东西更好,而这些好处又正好是我们消费者需要时,我才愿意为这些额外贵出来的价格买单。
不满8,很多反人类的设计。比如窗口缩小的方式。最早的时候,当软件最小化时,是同时从周围往屏幕中间缩小的。后来非要改成从边上缩小,不符合人体常规的感知习惯。比如来电,无法通过屏幕拒接,只能通过电源键。那我想问,要是我的手机,没有拿在手里,而在夹在支架上,刚好不方便按物理按键,怎么办呢?必须把手机从支架上取下来,谁管你是不是在开车,谁管你开车是否危险,这就是苹果的回答。还有,我曾经在操作ipad还是iphone时,打开文件中转功能,却遇到设备死机无法重启,吓得我再也不敢打开这个功能了。可能大部分人是在正常使用这个功能的,但是我记得,当时我是搜索过解决方案,需要特殊重启手法才使设备恢复的。软件集的窗口太小,当我们打开软件集的时候,也就是很多app的文件夹时,窗口是不显示其他内容的,明明只显示了屏幕三分之一,也不把窗口做大点,需要我们去翻页。效率太低。还有就是,删除程序,经常会误触,就是长按程序,会出现的那个减号,几乎每天都会出现误触。幸好我还有因为误触而删过重要程序,但也是天天提心吊胆,怕误删程序。还有一个很崩溃的是输错密码,连续错5次以后,会增加翻倍等待时间。错10次,机器就需要被重新还原了,也就是数据内容全没了。如果是我自己记错也就罢了,令人无语的是苹果会自动修改你的锁屏密码,但是不告诉你。一直以来,我的锁屏密码都是一样。有一次,我因为要去澳洲,设置了applepay。无语的地方来了,苹果自动修改了我的锁屏密码和applepay密码一样,还不告诉我。我印象中,自己一直没有修改过锁屏密码啊。后来再第9次错误以后,幸好我去网上专门搜索了,原来自己的密码被苹果偷偷改了。之所以能找到解法,肯定很多人也因此中过招。哎,这些解法,都是多少前人的血泪啊。我相信这些问题,苹果并非不知道,只是高傲的苹果,只有一个态度,我可是苹果,谁管你。
不满9,质量和服务堪忧。以前苹果是高品质代名词。但是当我经历了,笔记本电脑用了3年就无法开机。经历了手表用了一年就坏了,而且官方拒绝维修,只有提供接近新手表价格的换表费用。经历了,多次手机死机无法重启。还有以前最恶毒的降频门事件。就是以前苹果在新手机上市时,会通过系统把老手机变卡顿。后来被发现就没再用这么恶毒的招数了。这个事件,美国用户可以得到赔偿65美元,而中国用户,1分赔偿都得不到。
不满10,与其他设备的互通性。也就是多屏协同和文件流转。手机,电脑,平板,电视之间的互通。华为和安卓手机都可以在电脑操作手机,因为有些软件是有手机版,却没有电脑版的。电脑和电视的优势就是,键盘鼠标的输入效率更高,显示屏幕更大。手机和平板的优势,就是可以触摸输入,手写输入,笔输入。通过多屏协同,就可以同时发挥多个设备的独有优势,将优势互补,发挥设备群的最大优势,实现一些单设备无法实现的优势。我举个例子,手机的软件其实是可以多个软件一起运行的,但是因为屏幕小,只能同时操作一个软件。但是如果把手机显示到电脑甚至电视屏幕上,手机软件就可以同时多开了。一边看抖音,一边聊微信。同时开2个微信。一边视频聊天,一边打手机游戏,一边批量操作文字。别的不说,电脑上的文字输入速度就比手机快好几倍。苹果也有文件流转,但是都说不好用,我也因为之前的阴影,一直没用过。
不满11,缺乏方便的文件管理系统。苹果无法直接存储文件,手机无法充当优盘。苹果的文件无法直接读取,直接查看。
不满12,散热差。夏天,手机在车里导航,太阳直晒到的话,顶不了10分钟,有时候几分钟就挂,直接无法开机了。充电时会发热。大容量存储数据时会发热,比如下载大容量视频时。用杯子捂住会发热。所以,这几样发热的事情,千万不能同时操作。偏偏苹果的充电速度还这么慢,有时候真让人着急。
不满13,软件费用贵。这就是所谓的苹果税,只要是软件收入,苹果都要抽成30%。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都是消费者买单。我不否认,有些多付钱,可以买到更好的东西。但是在多数时候,更便宜的东西,甚至免费的东西,得到的产品品质和服务是一样。当然也存在苹果的软件更好的可能,只是概率很低。
不满14,无法双开。最典型的就是微信双开。很多人是有两张手机卡的,微信双开就是刚需。用了苹果以后,除非你带两个手机,否则只能停用一个微信。还有很多软件,华为和安卓都是可以双开。这个对于固定软件双账号的人来说,免去了换卡换手机的功能。这种成熟的功能,其实对于苹果来说是举手之劳。但是高贵的苹果谁理你啊。
不满15,没有nfc。苹果也有nfc功能,加的非常晚。即使加了,也非常不好用。我去物业,物业直接拒绝了。没带门禁卡的我,只能乖乖打电话,叫家里人按电梯。而别人的安卓华为手机,却可以从1楼刷到31楼,我的苹果连4楼都加不进去。
不满16,没有双卡。现在苹果也有双卡。可是也是近2年才加的。还有我用的美版iphone13pm还是单卡的。
以上就是我换掉苹果的动机2,我对苹果的16个不满。
动机3,安卓华为手机的口碑转好。
以前我是受过安卓伤害的,我用过的三星s9+,三星note10,三星s10+,三星s10e,小米9,给丈母娘买过红米k20pro,无一例外,除了外观和屏幕,使用体验都非常差。我的合伙人给公司员工买过一批华为的低端机,作为工作用机,他的评价只有2个字,垃圾。所以,我在三星note10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只用苹果手机。但是,平时我也有留意手机的新闻。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头条评论了一条新闻,我说安卓很卡,苹果不卡。结果这条评论,受到了很多网友严厉地抨击,大家分别列出了自己安卓无卡顿使用几年的经历。我印象中,他们有华为的,也有小米的。然后,为了不被口水淹死,我只好删除了自己这条评论。自此,我也开始留意安卓华为手机的新闻。我发现,安卓手机不但没有我以前那几个三星手机这么严重的质量问题,而且安卓在很多方面都开始领先苹果。再加上我苹果产品线的崩塌,我就计划换掉苹果了。其实我一开始的目标是一加ace2pro。但是我还是想等一下华为的发布会,看看华为有没有新东西,比如5g芯片,其他新技术等。
动机4,中美芯片战。
美国与中国经济战的前沿阵地是科技战,而科技战的焦点无疑是芯片。美国制裁了很多中国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学术机构,而华为无疑是其中受到制裁最严重的。禁止产品在美国销售,禁止产品在盟友国家销售,拆除华为已售出的设备,囚禁孟晚舟,禁止台积电芯片代工,断供软件,只供应4g芯片,供应时间延后。这一个个,大家其实都知道芯片是手机的核心,芯片成本最多可以占到一个手机零售价的30%左右。而其他安卓手机品牌开发布会,宣传标语,通常最新的高通xx芯片。而华为拿到的是4g芯片,而且是过时的芯片,之前其他友商在用5g芯片骁龙8gen2时候,华为用的是落后一代的骁龙8gen1,而且是特供4g的。这种待遇如果发生在其他品牌上,可能手机业务早就阵亡了。可是华为没有,华为不断推陈出新。每次发布会,友商重点宣传的芯片,华为在发布会,在网络销售页面的详情里只字不提。华为不提,大家也不问,好像是一种默契。华为和许多中国人心中都明白这是为什么,大家心中都憋着一股气。
然而,4年持续加码的制裁并没有杀死华为的手机业务。在mate60pro发布会前夕,负责制裁华为的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访华期间,华为突然上架销售mate60pro的销售,而且并不说明是否是5g,连芯片名称都不说。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是蒙圈的。很多数码博主正在参加oppo的新机发布会,知道消息后,立马叫朋友去深圳旗舰店买一个。当时就有人测了网速,5g速度无疑。这个时候,其实还是有很多怀疑的声音,怀疑数码博主夸大其词的,怀疑华为只是优化了4g。当天晚上,就有人拆机了,自研的麒麟芯片无疑,型号是麒麟9000s,产地也从tw*变成了cn中国。这个时候,还是有很多怀疑的声音,说芯片就是3年以前的麒麟9000的老库存,只不过改了几个字母或者当时用的就是这批字母。后来随着,评测和拆机的人越来越多,怀疑的声音少了。5g和麒麟芯片都得到了确认。其性能有些说法还是3年前的水平,有些说法是2年前的水平。我们通过评测可以看到的是,他的系统流畅性是完全没有问题的,5g在了,网速肯定也没有问题。所以,我就打算试试。
无论是其引发的重磅级关注度,还是最终选择购买这款新手机,其背后,除了华为手机所体现的使用价值,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呢?我认为是这样的。原因1,正义感。大家受够了老美的虚假嘴脸,在大片整天标榜的拯救世界,和平,正义,自由。在现实里,却是极其不公平,到处拱火战争,恃强凌弱,利用强权打压。原因2,爱国情怀。大家其实都有一颗爱国心,只不过在之前几十年,西方价值观像乌云一样遮住了他。原因3,找回了民族自信。因为惯性的力量,后来者受到的待遇总是不公平的。领先的人,即使产品做差了,也会有消费者维护。因为大家的思维惯性,他就有这么好。而追赶的后来者,即使产品做好了,也会有消费者去诋毁。因为大家的思维惯性,他怎么可能做得好。所以,只有后来者,在事实上全方位领先时,大家才会忽然醒悟,原来他做得这么好啊。
中国正是这样的。无论是帮助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贫困人口脱贫,还是治理污水沙漠绿化环境,亦或是治安问题消灭黑社会,在家电上超越日本,在造船超越韩国,在电动汽车在超越德国日本,我们都看到了一个个事实。这个时候,我们突然回顾历史,突然发现,我们已经在封锁下打赢了先进的美国军队,在封锁下造出了原子弹,在封锁下造出了卫星,造出了火箭,造出了盾构机,造出了国际空间站,造出了4代战机,5代战机。这些都是在西方封锁技术的前提下完成的。此外,我们还登上了月球,建设了全世界里程最长的高铁,完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沙漠绿化,中国一年下海的军舰数量相当于英国海军的40%,印度海军和法国海军的三分之二。回过头来,我们更发现,按照更加公平的评价购买力gdp,早在2016年,中国就已经是世界第一。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我们非但不差,而且在很多方面都是世界第一。
这些事实不止在硬实力,还有软实力。我们有全世界最庞大的工程师数量。我们有全世界最大的应届大学生群体。我们还是四大文明古国里,唯一一个没有中断的文明。我们拥有5千年的文明,而美国只有500年。我们的思想家,孔子,老子,孙子,王阳明,千百年来,直至现在,都受到世界精英的推崇。说我们的文化底蕴世界第一,毫不为过。这次华为发售新手机时,我正在香港。香港人瞧不起内地人,香港几乎看不到比亚迪华为,多数香港人,不知道内地人的平均居住面积是他们的4倍。当他们还挤八九十年代造的老房子里享受着9平方的人均居住面积,只有少数人才开得起车的时候。我们这座内地沿海的二三线城市里,人均居住达到59平方,在农村都几乎是人手一辆车。无论是澳洲还是保持着领先者骄傲的中国香港,他们的外卖网购在线支付还不太普及,产品还不丰富,服务没有这么便捷,网速没有这么快。这就是芯片战,以及今年暑假澳洲香港之行给我引发的思考。我发现很少人,说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曾经的发达国家,曾经的发达地区,也许按照gdp他们依旧领先,但是他们的生产力落后了。
动机5,华为。我的手表,笔记本,水墨屏,都是华为。我也想体验一下华为的多屏协同,而手机是多屏协同的核心工具。今年,新发布的华为新产品,新技术,比如星闪,比如卫星电话功能,比如领先的智能驾驶技术,也都让我看到了华为产品线的红利。另外,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被华为感动到。即使抛开爱国不 预算:1万元左右 需求:台式机,科研用途,主要用于CFD软件如ANSYS FLUENT的数值计算,因为需要并行,所以对CPU(24线程及以上)和内存(64G及以上)有较高要求,对显卡没要求(哪怕核显都行),机械硬盘(1T及以上)就行,同时希望能直接连WIFI,显示器27寸及以上,有线静音键鼠。 我自己也尝试写了个配置,但是本人小白,所以也不知道这配置合不合理,请求各位大佬给我推荐个配置或者帮我优化一下我写的配置。 处理器 i7 13700k 散热器 利民fc140 主板 技嘉b760m aorus elite ax WiFi 小雕 d5 内存 金百达银爵ddr5 6400 32gx2 硬盘 金百达kp260 1tb nvme m.2 pcie4.0固态硬盘 显卡 cpu自带uhd770 机箱 至睿游匣5豪华版 钢化侧透磁吸 电源 长城x7 750w金牌全模组 显示器 美格pm275w+ 27寸ips 75hz 键鼠套装 罗技mk120套装 总价 6910 谢邀,非常不合理。主要是你的预算还算充沛,同价位有综合性能、扩展性等等等表现强的多的多的多的多的配置,桌面酷睿就显得极其不划算了。 当然这是好理解的,毕竟是桌面平台,总浮点性能、缓存配置、内存性能、扩展性等等等,还是和服务器/工作站平台比起来相去甚远,即使是去和三、四年前的前两代的旧配置来比,后面会稍展开说。 1、AMD EPYC 7B13单路,Zen3,64核 avx2 全核满载3.25GHz,280w(瓦) TDP,256M大三缓【可以理解为AMD EPYC 7763 (官网链接:AMD EPYC? 7763 | AMD)的谷歌云定制版,可以参考谷歌官方文档:CPU platforms | Compute Engine Documentation | Google Cloud 】。 2、AMD EPYC 7532双路,32×2=64核 avx2 全核满载3.3GHz(关超线程,做好散热),每路完整 256M 大三缓【在7002系列里256M是顶配】。 两者都是当年的中高端sku了,当时动辄几万,现在价格已经跌到非常低的水平(几千),但性能表现仍非常亮眼,丝毫不落后于时代。64核 老架构低频 打打 16~24核 的高频新架构也是小菜一碟,理论多核性能完胜“消费级i9 r9”,毕竟是跑cfd,fvm,多核加速效果非常理想(可以参考AMD/ANSYS官方联合测试数据,见下图,官网也可下载查阅,通过100~200Gb Infiniband互联的集群,从几十到2048个核心的情况下,Fluent的多核加速甚至可以呈线性叠加(【【微信】】),并行损失极小,另有CFX测试数据),配合超高的内存性能,综合性价比极高。 比如前述单/双路平台总浮点性能可达 i9 13900K 的 1.5倍 ~ 2倍+(均关闭超线程对比。网上都有实测,比如13900k关超线程后跑分下降23%+等等),8通道 DDR4 ECC REG 3200/2933 的性能是双通道高频 DDR5 的 2~4倍 【注意配高容量多DIMM时的降频】,内存容量支持上限是酷睿的十倍(且同容量成本只有高频DDR5的一半不到。多说一句你截图的DDR4双通道是错误选择,就算真选酷睿,也至少应选高频DDR5)。如果你计算量极大需要长时计算,或者存在多人使用,内存长时高负载情况,ECC的加持(非【【微信】】的OnDieECC)也是极有帮助的。【同时注意,你想要高内存性能,你就不得不开XMP、EXPO,但开启后会带来稳定性问题,这个与颗粒本身超频特性/bios后续优化支持等直接相关,和服务器级别的 365天*24小时 稳定运行的水平比还是相去甚远,不稳定的表现在某些不可预知的关键时刻掉了链子就是严重的损失】服务器/工作站平台的 IPMI 等功能也极大方便了远程操作调控监视等。 说下单/双路选择: 7b13是280w tdp的7003 Milan系列,配的单路主板目前多型号全新保三年含税也就在3000价位,二手成色新带店保的也就千元价位,但凡能支持280w的板子,也都可以完美支持广泛的7003 Milan系列型号,升级空间极其广阔,而且现在诸多热门型号还在不断降价,比如现在7~9k价位已经可以拿到48核(高频)~64核的7003 Milan了!(7R13、7Y43、7J13、7B83等等等),你选 i9 直接到头,升级空间为 0(零) 。缺点是毕竟单路,内存性能和双路比还是差一截。 如果不那么在乎后续升级,超强内存性能的双路7532则是更优选,且现在仍能超低价购得全新无官保的双路超微H11等廉价主板,整套恰在你预算内,还是比较超值的,未来升级最高可以支持到240w sku。当然你也可以多加些预算换新一代可支持7003的主板。 上述两套配置可以达到桌面酷睿的数倍性能表现,也基本是当前(2023.5)万元内跑cfd,综合考虑产品性能、稳定可靠性、售后质保、未来可持续升级、新手友好等等等多种因素的首选。 我之前一个回答里也有简单分析,不妨参考: 更具体的配置型号推荐、分析讲解等,欢迎追问、讨论、咨询、关注。 取决于你算例的复杂度和网格数量,不要迷信于epyc等服务器的cpu。 理论多核性能消费级i9 or r9比二级市场上很便宜的zen2 epyc还要强,但内存通道只有双通道,而epyc有八通道。 如果你只是一两百万网格拿来算,消费级cpu可能还更合适。因为双通道DDR5带宽相当于四通道DDR4,在这个网格数量还是能用的;消费级cpu更高的单核性能也可以显著减少并行运算带来的性能损失。 如果你网格数量达到四五百万甚至一千万,那还得是epyc。 你的配置单有以下建议: 1.工作站电脑请勿购买水冷; 2.机械硬盘不要买SMR叠瓦盘,请购买垂直盘; 3.主板买DDR5的,内存买国产便宜DDR5内存。真的非常便宜,64G DDR4 双通道只要700元。 4.CPU考虑r9 7950X或i9 13900预算一万元左右,怎么配一台用于CFD数值分析的台式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