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光明日报》刊登我校摄影学院副教授贾婷署名文章《手机摄影:随身随地发现美和记录美》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光明日报
GuangMing Daily
8月27日,《光明日报》刊登了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副教授贾婷署名文章《手机摄影:随身随地发现美和记录美》,全文如下:
手机摄影:随身随地发现美和记录美
贾婷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副教授
自1839年摄影术诞生以来,在1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摄影作为重要的艺术门类之一,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和活力。它和传统艺术门类的区别之一就是和科技的发展紧密结合。从古典工艺时代到胶片时代再到数码时代,摄影经历了拍摄器材的迭代升级和影像载体的更新变化,专业技术门槛逐渐降低,已然“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屏幕时代,手机强大的拍摄功能赋予每个人既是影像消费者又是影像创作者的双重身份,使得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普通人也能轻松用影像记录生活、表达情感,享受摄影带来的快乐。摄影依托手机和互联网平台得到迅速发展,成为拉近人与人的距离、增进人与人的互信、促进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力量。
科技赋能手机摄影创作
手机摄影开启一个全民摄影时代,消费者对手机的拍摄功能也提出了更高需求。摄影性能已经成为智能手机的一项重要性能。众多手机厂商都加大对手机影像功能的开发,不断提升手机成像质量。近年来,手机影像功能正在靠近专业相机,特别是从手机拍摄画面质量、用户操作体验和影像风格化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提升成像质量一直是数字影像需攻克的难题,其中图像传感器是数字影像的关键设备。从2000年到2019年,手机研发机构都在这一领域持续发力,实现手机图像传感器从11万像素到1亿左右像素的跃升,使得手机也能拍摄出令人满意的高质量影像。像素是构成数字影像的最小单位,像素越高就意味影像的分辨率越高,影像的层次越多、细节越好,影像的数据存储量也会越大。手机摄影不仅能满足屏幕观看,还可以支持较大尺寸输出,可用于摄影画册和摄影展览大画幅、高精度的要求,使手机摄影作品进入街头、社区、美术馆、展览馆等公共场所,让人们可以近距离、长时间享受摄影艺术带来的强大记录能力和超出人眼视觉的细节体验。
镜头是另一个对成像质量起关键作用的部件。早期手机影像采集设备几乎只配备一个广角镜头,光学变焦和数字变焦的范围十分有限,限制了手机摄影者的影像创作和视觉体验。如何把多个不同焦距的镜头集成在方寸的手机上,特别是攻克长焦镜头拍摄进光量不足的缺陷,中国的智能手机走在技术研发的前列。目前市场上国产手机的摄影摄像镜头基本上覆盖了超广角、广角、中长焦,有的甚至具备微距拍摄功能,可以拍摄近到10厘米、远到无穷远的目标,而且不断解决暗弱光线下拍摄远距离被摄对象的曝光不足问题,给夜景摄影带来便利。
在提升手机成像质量方面,手机厂商纷纷联合老牌光学镜片制造商和知名相机品牌厂商,打造高质量的手机光学系统和独特的影像风格。这不仅让手机镜头的成像质量大幅提升,同时还让传统品牌长期树立的独特审美风格通过手机影像得以传承。
影像处理技术是提升影像质量的另一个法宝。特别是计算光学突破光学系统的物理边界,释放手机影像的全新创造力,能弥补并修正光线误差,还原更丰富的细节,让摄影者突破光学设计的限制获得更加清晰的画面。
可见,科技赋能手机影像系统,使得传统光学和计算影像形成协同互补的合力,大幅提升了手机影像的成像质量,让摄影师打破技术壁垒,全情投入记录精彩世界和多彩生活中。
深刻反映时代之变和生活之变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10.65亿。通常上网的手机都具备影像采集功能,这意味着目前有10亿左右的中国人在使用具备摄影摄像功能的智能手机。据测算,全球每天要产生大约47亿张照片。一方面我们看到大众拥抱摄影的热情,正如美国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曾经说的:“摄影是唯一一种受过专业训练和有多年经验不见得就对未受训练、没有经验占尽优势的重要艺术形式。”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手机摄影产生的庞大数量的影像背后,摄影师想要拍摄出令人记得住、有影响力的图片难上加难。
无论手机摄影还是相机摄影,始终离不开“内容为王”。拍什么、怎么拍,依然是摄影需要思考的重点。目前要着力引导手机摄影爱好者创作更多元的内容。有报告显示,最受欢迎的摄影主题包括自然风光、天空、建筑、植物等。从题材方面可以看出,摄影者对自然之美有很好的感悟力,但创作题材还是过于单一,缺乏对社会之美、艺术之美等话题的关注,尤其缺乏对作为社会主体的“人”和“人的生活”的丰富表达。
而专业摄影师也要更加信赖手机摄影的拍摄能力。目前绝大部分专业摄影师仍然选用传统的相机设备进行拍摄。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专业摄影师对高画质的追求。在画面的解析力、边角细节表现上,手机照片确实存在短板。目前,手机厂商正在大幅提升镜头的光学素质,相信科技的赋能将给专业摄影师带来更多的信心,让他们越来越多地拥抱手机摄影。
摄影人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有历史价值的优秀摄影作品都深刻反映时代之变、生活之变,都蕴含着摄影师的真情实感和真切的生命体悟。手机摄影作品要想传达出情感力量,摄影师要下真功夫,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摄影家阮义忠在谈到创作方法时说过,他寻找创作资源,所有的参考就是一张长途火车时刻表,他的多本图文集基于扎实的采访和真挚的拍摄感想,是他多年来走过每一条街巷、跟每一位被摄者攀谈留下的印记。这为手机摄影提供了重要参考。艺术创作要从“大时代的小切口”入手,脚踏实地,耐得住寂寞,记录多姿多彩的生活。手机摄影是摄影这个艺术门类的分支,理当尊重现实生活规律和艺术创作规律,努力推出时代和人民期待的精品力作。
用影像与全世界进行即时对话
“影像无言,光影有声。”摄影语言虽然也存在地域、文化差异,但总的说来是一种不需要翻译的直观的视觉语言。手机摄影提供不同影像故事,记录多彩生活,同时还用影像与全世界进行即时对话,推动文化交流互鉴。国内手机厂商和媒体平台,看到手机作为影像创作和传播工具承载的价值,纷纷致力于打造手机影像文化。有的摄影大赛主办方希望手机摄影创作者能将人文主义价值贯穿于手机拍摄过程,建立自身独特的人文影像认知。有的影像大赛以“爱、瞬间、好久不见、忘情、家、值得、玩、面孔、走、消失、交流、希望”12个词条为主题,提出“超越人眼,感知人心”的影像理念,推动移动摄影进入人文影像时代,呼吁创作者以影像为语言讲述心里的故事,用影像为时代留下注解。
手机影像倡导人文主义的影像价值并非偶然。在摄影发展历程中,人文主义摄影的拍摄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得到进一步的延伸,但总的信条并没有变,就是以“爱”“关切”“尊重他人的生活”为出发点。摄影师关注他人的生活和境遇,展现从个人视角出发的人文关怀,试图让影像说话,加深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建立一种关切的态度和关注的深情。人文主义摄影之所以能触动人心、涤荡心灵,就在于这类摄影作品表现出对人的生命价值的关怀,对人生意义的拷问,对家国天下和芸芸众生的关心,以及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切。
手机摄影影像的高品质、内容的高质量,将不断促使热爱摄影的人们随时随地拿起手机发现美和记录美,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全世界分享美的感受、传递美的情怀,弘扬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人们相互了解彼此的优秀文化,从而有助于达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识。
(作者:贾婷,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副教授)
点击下方链接查看原文
手机摄影:随身随地发现美和记录美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大美龙江摄影作品 展现大美龙江的摄影作品
尽管我们有文学、有音乐
但摄影是唯一让时间
停止的方式。
――捷克摄影师简・索德克
8月的冰城,天朗气清,台风卡努被阻隔在长白山外。在夏季的尾巴,太阳不过分炙热,正是踏青采风的好时节。可是有这样一群摄影师,特意放慢步伐,稍作停留,只为一场特殊的影展。
“拾光之镜”摄影展是vivo黑龙江联合哈尔滨市职工摄影师协会等多家专业摄影团体共同筹办的摄影展览,展会在哈尔滨市红博中央公园负一层举办,是vivo旗舰影像探享日摄影活动的延申。
这场摄影展不同于常规的艺术展览,展会上的作品所拍摄的内容、主题,甚至拍摄器材,都大不相同。而正是这种“海纳百川”的胸怀,才吸引更多摄影师们的加入。
冰城!这边风景独好
vivo旗舰影像探享日摄影活动对拍摄范围提出唯一的限制,就是拍摄龙江本土风貌或人情。
在宽泛的选题范围下,参与活动的摄影老师们提交上来的作品同样百花齐放。有瑰丽夺目的江上晚霞,有历史悠久的滨州铁路黑白剪影,有朝阳下舞龙幡的大爷,也有暴雨中彳亍而行的平凡人。
这一张张照片记录下龙江人眼中的家乡。这里有名冠天下的冬日雪景,但不囿于“冰城”二字。她是共和国长子,处处有着复古工业风的痕迹;她是连通欧亚的重要枢纽,欧洲中世纪的建筑风格在这里随处可见;她是三江冲积出来的黑土大地,孕育着无数珍奇异宝;她亦有胸怀博大的山川河岳,才能培养出不拘小节的东北人民。
大美龙江,每一帧都值得记录。而被镜头拍下来的每一张照片,都将成为介绍北国隽美山河的明信片,飞往祖国各地,告诉世人:风景这边独好!
摄影!定格瞬间美好
vivo黑龙江选择用拍照来打开龙江人民的表达出口,也与摄影这门艺术本身的独特性有关。
在现实世界中,人与周遭的事物会被时间洪流裹挟而推着前行,逝去的不会复返,过去的不会重来,这就让摄影显得尤为特殊。当快门按下的那一刻,历史被压缩成薄薄一片,而在这一片中,瞬间得以变成永恒。
被照片记录下来的奇美风光,即使时光变迁,斗转星移,看见的人依旧会知道这片神州大地曾出现过怎样的奇景。
而这就是摄影的意义,在拍照中学会观察,在记录中体会热爱,于瞬间中定格美好。
影像!窥见时代印记
记录一个时代的最好方式,就是为这个时代留下弥足珍贵的影像
曾经,这份职责像是专属于职业摄影师,只有用价格高昂的专业设备才能完成。而随着科技发展,手机影像功能的成熟,“记录”这件事越来越向普罗大众放低门槛。
本次参赛作品就有不少是使用【【微信】】系列手机拍摄的。这些优秀的手机摄影作品,在构图、设计上完全不逊于单反拍摄的照片。不仅如此,手机出品的图片还要更具有生活性和真实性。因为它是沉醉于生活中的人,遇见心动的一幕,可以立即拿起手机记录下来的画面。
这也是手机摄影的长处,回归生活本身,给予日常感的影像表达,透过这些照片,诠释我们的时代印记。
正因此,vivo不断发力,深耕手机影像领域,提升手机影像的表达能力,让人们得以在影像中窥见时代印记,体会人文关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