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姐妹

淘姐妹

有什么轻奢的背包可以推荐 有什么好看的背包推荐

电脑 0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有什么轻奢的背包可以推荐吗,轻奢背包品牌有哪些,轻奢 背包,轻奢包包品牌推荐

说一下我自己之前得经历,最开始有款双肩包非常得耐用

品牌是:瑞士军刀

这款背包可以说是我用了非常久得,款式简约,用了几年都没有坏

有相当一段时间,在互联网程序员圈子都喜欢背一款黑色得双肩包

所有如果说耐用得双肩包,首先推荐这个牌子得

当然,除了这款,还有其他牌子得双肩包也是不错得

比如这几个

乐上是法国的一个品牌,款式简约,质量都是很不错的

除了乐上,还有NAYO SMART 的也不错

以上就是一些推荐拉

如果想了解更多品牌的

可以看看这几篇文章内容

阿德:2023年性价比高的双肩包品牌推荐(颜值高、品类全 )阿德:2023年性价比高的电脑包推荐(双肩包、手提包、内胆包)阿德:1000元左右的双肩包有哪些?2022年轻奢级的男士双肩包推荐,送礼/通勤/休闲

喜欢的可以点个攒或者收藏哈~

谢谢~


暴雨之下:日常顷刻摧毁,居民艰险求生

暴雨突至,暴雨之下的英雄,暴雨来临之际,暴雨之前

洪灾后,受访者李银素家门前。

王勇顺在听了 7 月 30 日晚上的村广播后,把家里那辆 SUV 挪到村里高地――这就是他全部的准备了。

王勇顺从出生开始,就住在房山区北车营村。村子三面环山,他家在剩下一面地势低处,也是村子的核心区。

说起这村子,王勇顺首先想到的是缺饮用水,“祖祖辈辈都解决不了”。同村另一位村民说,村里有条老水沟,从他记事的三十多年一直是干涸的,近年填平成了居民用地。

“7・21” 曾经是王勇顺印象中最大的雨,“村里冲毁的车 77 辆”。当时他屋里积了些水。另一位村民回忆,“7・21” 之后,村民们清掉被冲毁的老房子的遗迹,纷纷盖起二层小楼。他们讨论着:“都说 ‘7・21’ 百年一遇,咱们这辈子不会再遇到了吧?”

王勇顺出门时在地面行走,可回家的路成了攀爬。他从山上摸了条路出来,贴着别人家房子的墙,用手勾着一个个窗沿往前走。最后他截住一架冲来的梯子,搭着上了屋顶,才终于到家。这路只有 150 米,平常 5 分钟的路,7 月 31 日,他爬了半个小时。

也是 7 月 30 日,上午 10 点多,赵康乘坐的火车已经开过永定河上游的张家口市怀来县,驶入北京门头沟区。赵康在车上收到关于怀来县的通知短信,警示此地 “局地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较大”,他没在意。50 多个小时后他才找到信号。在那之前,他走过了悬空的铁道、爬过了沼泽,穿越了塌方的隧道。

当天,那趟车一再晚点。在这天 0 点,他曾庆幸这趟车晚点,有了这多停靠的 5 分钟,他才仓促赶上车。

他从呼和浩特一场音乐会返回北京,听了许巍的歌。最后一曲没结束,他就往外跑,还去错了车站。再次启程赶往呼和浩特站的 20 分钟里,他犹豫过是否改到第二天再走。

最后他决定尽早回家,家里有妻子和 5 岁的孩子,“一定要赶上 K396 次列车”。

7 月 31 日早上 7 点 20 分 ,王勇顺接到公司通知,照常上班。他又把 SUV 从高地挪下来。半小时后,公司又通知不用上班。他想把车再挪回高地时,路上开始积水了。

眼看水没过车胎。他犹豫着要不要去挪车,最终还是去了。20 多分钟后,水涨到王勇顺胸口。他弃车逃生,刚出来就被一个浪拍倒在水中。

坏消息一个接一个,“水到眼前了”

虽然天空晴朗,看到台风 “杜苏芮” 新闻后,王晓晖开始准备户外救援装备。他曾是救援队队长,参与过北京 “7・21” 暴雨和河北湖南等多地洪灾救援,他知道应该准备了。

更早, 7 月 28 日,户外爱好者杨柳爬北京潭柘寺天门山时,发现泥土变得松散,石头表面涌出水珠,还有零星落石。她判断,“这山经历不了几次雨就有泥石流的可能”。

她在山附近的门头沟城区出生长大,记忆中最大的雨是将近 30 年前,山上的水流到门前马路上,她当时五六岁,水到膝盖。

这次她觉得和往常不太一样。经过 7 月下旬几场雨,“山体已经吸饱水了”。她提心吊胆地下了山,在社交网络发布图文警戒其他人,“坐标北京,现在千万别进山!别爬山!”

7 月 31 日,上午 6 点多,门头沟丁家滩村的姚宛芸坐公交去上班,经过永定河上一座桥,看到水即将漫上桥面。几小时后,一位门头沟城区居民开车看到路上有泥浆颜色的水从高处往下冲,她本能地掉头返回石景山区。也是几小时后,已经到达公司工位的姚宛芸 , 在手机视频里看到自己的村庄被洪水席卷,她与母亲失去联系。

9 点,房山区各处路面开始积水。在地势相对高的迎风街道,水淹过成年人的小腿肚。一位 30 多岁的女士无法站立,身子斜着被急流冲出去五六米,一路呼救 “拉我一把”。李志伟拉了她一把。

李志伟是一位防汛经验的退伍老兵。他跳下救援车一把抓住她,险些被连带着冲倒。车里同事对女士喊:“抓住车!抓住车!” 人被拉了上来。

几乎同一时间,王勇顺去挪他的 SUV。他坐在车里试图发动,低头发现已经看不到油门踏板,很快,水淹到他的小腿。他赶紧从车里出来,出来时水已经淹到他胸口。他被一股急流涌倒,赶紧拽住他那辆 SUV 的驾驶座门把手和反光镜,把自己从水里拉起来。

再晚几分钟弃车,车就自动落锁了。

31 日 10 点, K396 次列车断电。此时列车已在门头沟滞留接近 24 小时。赵康打开手机飞行模式,想省些电。随后车上手机信号也断了。在此之前,赵康看过手机地图,知道自己在门头沟落坡岭。

20 分钟后,住在妙峰山半山腰的李银素感到不对劲。她出来上厕所,发现院子外面的路被水完全覆盖住。屋旁、沿着山壁而建的两个排水洞涌出大量的雨水。

接下来的 40 多分钟,李银素接连听到坏消息。第一个来自邻居,说右边的排水洞大概被水冲过来的报废车堵死了。第二个是她目睹的,另一侧的排水洞塌方了,她尖叫着背着小狗爬上了自家屋顶。

在屋顶上,她看着正前方的铁路,目睹村民奔跑,他们喊话让她帮忙报警。十几分钟后,第三个坏消息来了,铁路在她眼前塌方了,开了一个大口子。

她家的背后是笔直的山壁,没有退路。她开始发抖,“水到眼前了。”

一股急流在几秒钟之内冲破她家院门,裹着油桶、别人家的碗柜、房梁和浮木倾泻而入。

通往李银素家的山路上。

门头沟靠近山的区域都是此次暴雨的重灾区。在南辛房村,一位 30 多岁的女人看着村口的路塌了一半,黢黑的泥水湍急。她在家门口遇到一个同龄的女人,鞋被冲走,赤脚往村外逃。她把自己的鞋脱了递过去,那个女人立刻哭了。

在妙峰山上 109 国道新高速项目工地的一位工人,拍下和工友踉跄着下山的视频,他们脚旁边就是洪流。他的视频配文:“路塌了,网断了,电没了,宿舍、厨房都没了,还好人没事。”

一早坐公交离开丁家滩去上班的姚宛芸,在工位连续刷着图片和视频,她看到洪流冲下许多木桩、汽车的保险杠和一些人家的房顶。丁家滩村的牌楼淹到几乎只剩横梁上村名的牌匾。永定河的水涌出河道,覆盖了姚宛芸的村庄。她持续焦急地拨打着失联母亲的电话。

据北京气象局, 7 月 29 日 20 时至 8 月 2 日 07 时,北京雨量显著超过 2012 年 “7・21” 。这场雨成为北京有仪器记录的 140 年来最大的雨。

弃车的王勇顺正从北车营村西往地势更高的东边逃,因为眼前的景象过于惊异,他停止了奔跑,呆立在一座桥中间。“我好像看到了壶口瀑布。两边的门脸房就像大堤。”

“我家没了。” 他说。

背上小狗,爬上屋顶

别人家的油桶、碗柜、房梁,漂浮的棍子冲到自己院子的时刻,李银素脑中空白一片,只剩下恐惧。

她把一身换洗衣服、两个月大的小土狗 “奶牛” 装在双肩背包里,穿了双黄拖鞋,打了把伞,就和家人们爬到了后院顶棚上。一层瓦楞塑料并未让她觉得可靠。

邻居家地势更高,旁边是半山腰上唯一能出村的一条隧道,隧道上方是铁路,平日都用铁丝网拦着。但如今,隧道塌方了,铁轨淹了,铁丝网倒了,水像瀑布一样从隧道顶端泄下来。

李银素退回了自己家的顶棚。她拍了一段视频求救。“谁来救救我们,我们也想活着。”

一家 8 个人就这样在屋顶上站了四五十分钟,伞尖顶着伞尖,没有人说话,只剩下水流声和雨声。

也许是塌方的隧道引走了部分水流,院子里的水开始退去。她和家人开始搭一座桥。把被水冲来的房梁、木桩,一点点地搭建成一座通往另一边完好铁轨处的桥。全程小狗 “奶牛” 一直在她的背包里不吭声。

沿着铁轨,李银素和家人往城里走。走出 1 公里,到下午四点多,一家人到了斜河涧村。一户摆水果摊的村民收留了他们一晚。

晚上 6 点多,天灰蒙蒙的,哗哗的水声一直回荡在村子里。惊恐未定的李银素走到了屋外寻找逃生路线。她站在高地上,突然看到底下半山腰的站台上,一列火车运来了几十名身着军装的人。

组一个队,荒野求生

31 日中午,赵康连同 K396 车上其他旅客被转移到落坡岭社区,但依然没有信号。

物资不断送入但仍然紧张。在列车滞留的超过 24 小时里,乘客们都优先让老人和孩子排队领饭。车上一度只剩白饭和粥,也让孩子先吃。在社区,人们仍遵循这个秩序。

“心疼这帮孩子。” 赵康说,“车上还有抱着婴儿的。” 赵康 31 岁,睡下铺的一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在他看来也是孩子。赵康见他去排队三次没领到饭,半夜去替他找乘务员问下次放饭时间,带他取到米饭和咸菜。

社区没有电,这让赵康感到心急如焚。有两次,他的手机电量只剩 20%,他只好向其他乘客借充电宝充一会儿,两次都借到了。还有一个江西男孩,用自己的手机给赵康手机反向充电两小时。赵康就给他看尚有信号时缓存的地图。

31 日晚上,孩子们在社区安置点大厅和四楼睡下。赵康借了几张报纸,躺到楼道里研究那张地图。他决定继续出发,走到下面镇子,找吃饭和有信号的地方,给家人报平安。

8 月 1 日凌晨 5 点,洪水逐渐退去。他和十几个人开始沿铁路行进。沿途村子受损严重,大面积断电断水。4 小时后,赵康一行走到色树坟村,终于看到一个营业的小卖部。

赵康站在门口和一个村民说:“铁轨塌方,我们被困三天了。能不能借点现金?” 这时一位中年男人路过,看赵康浑身土和泥,带他去他表兄弟白大哥家安顿。

赵康在下山路上拍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色树坟村也断水了。两位大哥拿出用桶接的雨水,让赵康一行冲掉脚里的石子,冲洗被植被划破的伤口。他们的母亲用提前储备的饮用水,给这十几个人煮面条,放了火腿鸡肉,做了豆角焖面。

十几人中,大部分就此住下。村里安排他们住到健身房,清理出乒乓球桌,铺上防潮垫供他们睡觉。

赵康决定继续走。临行前,收留他们的大哥给他 300 元钱,看他们都是孩子,互相抱着哭了。他和其他三人继续走铁轨下山。

“出去就有希望,山下什么都有”

7 月 31 日那天,雨下了起来。救援队队长、越野车俱乐部成员王晓晖望着窗的雨觉得不安,“雨量很平均,但一直在下”。

中午 11 点多时,他的手机接到第一个求助电话。一位来自草甸水村村民说,村子里的道路已经冲毁,房子塌了,老人、孩子都被困住。紧接着,第二个、第三个求救电话打了进来。

王晓晖立马联系了他所在越野车俱乐部,希望车友们一同进村救援,但前提是越野车必须是越野胎(AT 胎),要有绞盘,有救援装备。他找到张科,野小孩越野车俱乐部的主理人,张科最终召集到 19 台大功率的越野车。

12 点多,19 辆车、 20 多人跟着王晓晖进山救援。

越野车队在雨水中开了 1 个多小时。雨不停地砸在挡风玻璃上,车玻璃始终是模糊的。通往草甸水村的路上,不断出现落石、大树、被冲毁的路堤,越靠近村子,路上的水越大,越浑浊。

开到冯石环路时,越野车掀起的泥水已经比车高。再往前,一块蓝色路牌被刮倒,横插在路中间。

通讯已经断了。车队在路边拉上了一个年轻女人,她刚从草甸水村走出来求救,她的孩子、老人困在村里。车开到距离草甸水村还有 3、4 公里时,路也断了,柏油路被洪水掏空,有塌陷危险,19 辆车只能先停在路万福山牌楼下。

7 月 31 日,草甸水村村口。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王晓晖一行步行进村。很快,消防队员也抵达,他们与车队一起开展救援。

王晓晖大约走了两三公里,看到了村庄。尽管他从前参加过几次泥石流、山洪救援,还是被眼前的景象吓了一跳,村子被摧毁了一半。玩具、空调、柜机、床垫子漂在水里。一眼望去,被水冲毁的车就有 10 多辆,一些泥石流已经埋到房檐高度。

王晓晖一行和消防队员挨家挨户找人,找到村委会时,发现了 10 多个人。在一栋地势较高的两层小楼,又找到 20 多人,大多是老人、小孩,最小的孩子只有一岁,还有几个上了年纪的盲人、残疾人。

令他意外的是村民不愿意走。有人说不走了,岁数太大了。有人说出去也是死的,在这儿也是死。王晓晖和救援的人先问了问愿意走的人,再让他们劝那些不想走的人。人们相互鼓励,说 “出去就有希望,山下什么都有”。

在一栋小楼的二层,王晓晖发现了伤员。这栋楼的一面墙倒了,一名男子的胸腹部被压倒受伤了。但他不愿意走,因为父亲还在里面,他父亲不太能看清路,也不打算走了,这名老人还守着另一个年纪差不多的盲人。

村民总是谁都不愿意丢下谁,大部分人又都行动不便,救援人员们得靠抱着、扶着、背着、抬着,转运村民。王晓晖和另一个队友轮流背着一个 80 多岁的老人走了三公里的路。

张科那天穿着单位的凉拖鞋就匆忙上车了,他不好走山路,留在万福山牌楼附近的车队集合处负责调度。从村子里出来的人对他讲起大水,“一下到了脖子那了,钱什么都没带,就逃出来了”。

一户人家 6 口人都被解救出来。但越野车上座位有限,张科想先送家中的老人、孩子和女性先去安置点。那户人家的女人不同意。一家人从隔壁村子翻到草甸水村才等到救援,惊魂未定,她不愿意和丈夫分开。

最终,她自愿坐进后备箱,让丈夫也上了车,一家人一起离开。

父亲为渡水而来的孩子起名定海和神针

7 月 31 日上午 9 点多,救护车司机金勇接到了一对 33 周早产双胞胎的转运通知。上午 11 点多,他开车到门头沟区医院。等孩子降生、被抱下来。

停车 10 多分钟里,永定河河水就倒灌到医院停车场里。水没过轮胎,灌进救护车驾驶室,后舱也淹了。一辆车被激流冲到了金勇的救护车的前,他的车熄火了。他联系公司要求,增派新的救护车。

医院停电了,启用了备用电源,妇产科手术室做不了剖宫产手术,只能改为顺产了,停电时,双胞胎中刚出来一个,还有一个孩子还在腹中,那位母亲正在努力。

下午 1 点多,增援的新救护车到了,但司机说,来的路上经过一座桥底,水已经淹没轮胎,返程太冒险了。“万一在桥里边趴窝了,两个新生儿啊。”

最后,医生和几个救护车司机商量,决定先用乌尼莫克越野救护车送新生儿越过那座涉水的桥底,再由新来的救护车送去城区医院。乌尼莫克是全地形越野医疗救护车,可涉水 1.2 米、爬坡度 100%、斜面行驶度 38 度的极端环境。

下午 5 点多,孩子们在保温箱内安静吸着氧,平安抵达了八一儿童医院,见到了父亲。这位父亲给酣睡中的孩子起名定海和神针。

而在草甸水村,另一对父子遭遇分离。一栋靠山的楼附近,王晓晖三人碰到了一个 15 岁的少年。他指着一间房说,自己的父亲还困在屋子里。

王晓晖、刘歆等三人拿着铁锹前去救援。过一座被泥沙填满的桥时,泥沙混上水变得又黏又软,刘歆一脚踩下去,泥埋到大腿根。三人把铁锹当拐杖插在泥里。

那间房子的淤泥几乎和房檐一样高了。屋顶就像一个大漏斗,铲子挖下去还没泥沙回填得快。王晓晖根据经验判断,哪怕是晴天,没有大型器械,靠着三个人,三把铲子也救不了人。雨也开始越下越大,王晓晖不得不对少年开口,说必须撤离。

“再不撤,也许第二次滑坡、山洪攻来了,我们就在里面了。”

王晓晖又说了一遍,少年无声地跟着三人离开了那间被泥沙填满的房子。

那一天天黑前,车队和消防人员一同转移了草甸水村五十多位村民。王晓晖回到家时,腿上全是伤口,脚也泡发了,他极度疲惫地睡着了。

快到家了,背包里小狗才伸出脑袋

8 月 1 日凌晨三点多,借宿斜河涧村村民家中的李银素从噩梦中惊醒,她梦见自己家房子塌了。清晨五点,她和姑姑出发回水峪嘴村。她们想回家看看房子。

路上,她看见好几只鸽子被雨淋得飞不起来,死在路边。不知被水从哪儿冲下来的一只鹅,站在垃圾堆上。

李银素家的房子没有倒,灰色的墙上留下一米多高的水痕。她遇到三个老人站在一栋倒塌房前聊天。他们说昨天目睹一个老人一出门后摔了一跤,没爬起来就被水淹没了。高处的几户人家没有受损,他们收留了许多老人。

天又下起雨来,李银素决定回到斜河涧村,和家人前往城区的店铺将就几夜。一家 8 个人分了两批走,年纪轻的先探路,李银素和叔叔姑姑又出发了。

李银素重走那条逃生之路。

从斜河涧村往城区的路,只剩下一条铁道。走在铁路上,李银素的恐惧仍挥之不去。山上滑落的一些石块就横在铁路中间,铁轨在雨里泛着光,枕木之间的凹槽全灌满了水。穿过一些隧道时,石壁的水滴落在身上。

本文地址: https://www.tjm99.com//show-82028.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原创,其它均来自互联网,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