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世金生 第12章 两个黄鹂鸣翠柳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还是那家茶社。
还是那个卡座……
周大军、蒲小军这俩“难兄难弟”,再次相聚于此。
周大军默然的望向窗外,全然不顾右手手指夹着的那支燃着的香烟;蒲小军同样木然的盯着面前的那支茶杯,似乎对自己双手不停地、慢慢地,顺时针转动茶杯的动作全不在意。
五分钟后,周大军沙哑的声音率先打破了沉默,只听他说道:“把价格再降一降……”
蒲小军面色依旧,但他看向周大军的目光中,却饱含着复杂的情绪。
蒲小军哑着嗓子问道:“降多少?”
周大军断然道:“如果‘打包’要……总价降30%!分着卖的话……房子降15个点,车子降30万……”
蒲小军无力又自嘲的问道:“呵呵……再降30%!我没问题……关键是……多久能卖掉?留给咱们的时间可真不多了……”
听到蒲小军丧气的话,周大军已没了丝毫反驳、怒怼的心思和力气。因为他明白,那样做除了浪费口舌、白生气外,啥卵用都没有。于是,二人又开始沉默了。
……
周大军和蒲小军,相识于十多年前的一场酒局上。
二人因名字里都有个“军”字,便对对方多了点儿心思。
彼此这一上心,便让原本没交集的俩人,逐渐成了朋友、哥们、弟兄以及互惠利益的“共同体”。
两年前呀,在硕大的安兰,周大军、蒲小军这俩“军”,绝对属于日子过的相当滋润、惬意的那“极少数人”中的一份子了。
那……缘何两年多的光景,周大军、蒲小军这俩原本是“人上人”的人,却活成了现如今急于变卖财产的“丧家犬”!?
这哥俩皆是因为――女人,而沦落于此的。
……
蒲小军,生在、长在陇秦省某个小县城的普通家庭。
他打小就聪明、机灵,书却读得一团浆糊。勉强混完高中后,蒲小军便揣着爹、妈给的两千块钱,南下了羊城。
在羊城的第一年,蒲小军干过工厂里“流水线”小工,干过制衣厂打包成衣的小工,干过大酒店端盘子的服务生,干过星级宾馆的“门童”……干的最久的一份工作,便是――酒吧服务生。
蒲小军长得不赖,接人待物很有一套。加上他西北人,天生的好酒量……在酒吧工作,令他有了“鸟儿翱翔”的感觉。
开始他是端盘子的服务生。只干了两个多月,便被酒吧老板安排到了吧台。吧台“打杂”的活,他也只干了一个月,便再次“荣升”为助理调酒师。
待蒲小军在那家酒吧干了一年时间时,他俨然混成了酒吧的“大红人”。酒吧老板见喜欢蒲小军的客人越来越多,便干脆“册封”了他一个“店长”的职位。
会调酒,更会阿谀奉承不同的客人,让客人们“欢欢喜喜消费,大大方方办卡”。
如此能耐的一个店长,酒吧老板自是特别器重。就这样,蒲小军人生的第一波“好日子”来了。
然而,蒲小军“喜欢把妹”的癖好,让他在酒吧干到一年半的时候,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他碰了不该碰的人――酒吧老板的女人。
“东窗事发”后,蒲小军几乎是“丢盔弃甲”似的跑路了。
惶惶之下,他选择回到了安兰。
在安兰,厮混了半年。兜里的“票子”挥霍的差不多了,蒲小军这才认真开始盘算。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属于蒲小军的“春天”来了!
正当蒲小军盘算自己下一步该如何“走”的时候,他的一位有点儿钱的远房表哥,在安兰的“酒吧街”之一的街市上,“盘”下了一家酒吧。而蒲小军便顺其自然的成了这家店的“二当家”。
由于是啥都齐全的一间酒吧,蒲小军他们只用了一个月,便顺利的开门营业了。
好位置,新店名,“开业酬宾”的活动,再加上自羊城高薪聘请来的专业调酒师――蒲生。酒吧开业两个多月,便积累了不少客户,品牌度也逐渐被打开。
但是,调酒师兼店长的蒲小军每天熬得、累得,跟狗子也差不了多少呦。
就在这个时间,蒲小军注意到,有个常光顾酒吧,模样挺“纯”的女孩总是有意无意的“瞟”他。“欢场”准高手蒲小军,自然洞悉那女孩八成是“看上”他了。
于是,蒲小军抱着“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泡个妞儿解解闷”的心态,对那女孩施展出了手段――每次见她,专门为她调一杯女孩子喜欢喝的鸡尾酒。
就用这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蒲小军便顺利的“拿下”了那女孩。
直到“生米已经煮成熟饭”,蒲小军才“后知后觉”的知晓,女朋友的亲爹竟然是安兰烟草局的“二把手”!她的许多亲戚,也都是烟草系统的头头脑脑。
“鸡贼”的蒲小军,自然牢牢的把握住了这份好姻缘。
一年半后,在蒲小军无限的爱意下,在女孩一再的坚持下,女孩的父母终究拗不过,同意了这门很不“匹配”的亲事。
婚后不到半年,蒲小军便顺利进入到了烟草局上班。
上班没一年,随着蒲小军的岳父,荣升为安兰烟草局“一把手”,他也似坐上了“火箭”,职位、权利,门道、身份……均得到了全面地,迅速地提升。
总之,蒲小军在安兰烟草局干了十来年,真可谓是越混越“牛叉”。
靠着烟草局的“盘口”,蒲小军与“萍水相逢”,交往了十五年的好兄弟――周大军里应外合,辗转腾挪……十余年的时间,蒲小军获取到了常人几辈子都难以企及的财富。
而这一切,都在2020年的冬天,来了个“惊天逆转”!
蒲小军包养的一个极想“上位”的小三,在那个冬日,“作死”的暴了“雷”。而且是个很大,很响,有文字、有录音、有视频……更有医院出具的怀孕证明的“大雷”。
事发两个月,蒲小军先是被安兰烟草局开除了公职;同一时间,蒲小军的老婆闹着与其离婚;第三,也是令蒲小军忌惮到骨髓的事情――他被烟草局“查”了。
蒲小军自是“打死”也不愿去坐牢的。
而彼时,唯一能“拉”他一把的,就是蒲小军的老婆了。
老丈人虽已退休,但老婆的那些位在陇秦省烟草局、安兰烟草局任职的叔、伯、哥、姐……他们的“能量”可是相当“够劲”的。
蒲小军的老婆,还是看在了孩子的份儿上,有条件的同意帮他,让他免除牢狱之灾。
条件,就是要求蒲小军“净身出户”。这个“净身出户”可是货真价实的“净”呦!
刀子都夹脖子上了,蒲小军能不同意么?
最终,蒲小军离了婚。当然,他也真的净身出的户。
之后,蒲小军认为自己的“烂事”就此完结了。虽然落得个妻离子散,身败名裂的下场。但经过十几年的“运作”,他早已“狡兔三窟”了。那不,他还有一套装修好了的大别墅;和一台已付了钱,还需等11个月,才能“提”到的豪车呢。而这些,都是以周大军的名义购置的。这些财物,慢慢变现后,他蒲小军还是能过上“小滋润”的日子的。
……
周大军自然不会“私吞”好兄弟的财产。
但他也有他的“痛”。
而周大军的这“痛”,追溯根源,还是蒲小军那“狗血”的“小三事件”引发的连锁反应。
蒲小军事发后,没了“靠山”的周大军,可谓也是度日如年了。他的公司运营的烟草供应“链”,可以说是瞬间“崩了盘”。未履行的合同,自是能不了了之。但……收了人家预付款,却提供不了烟草的话,他周大军可就麻烦大咯!
没法子,周大军不得不拿出这些年的积蓄,又东拼西凑借了一笔钱,给人家退款。但这波钱退完后,对了账,发现竟然还差近一百万需要清退。
走投无路下,周大军只好将两年前购置的一套87平米的写字楼卖了“填坑”。
打定了主意,周大军正待联系蒲小军合计此事时,他却得知,好兄弟蒲小军,又摊上事儿了。
啥事情呢?
原来呀,这三、五年时间里,“飘飘然”的蒲小军收了好些“不该收的钱”。比如,托他升职、调动工作岗位的“运作费用”;比如,求他“弄个”烟草局正编工作的“办事费用”;还比如,某些渠道商、销售商提前给的“提成”……林林总总合计下来,竟多达四百余万!这些个“钱已经送出去,事儿却没办”的债主们纠结到了一起,向蒲小军讨债了。
已是“落水狗”的蒲小军清楚,这些钱他得退。有些人的钱,他还得尽快退给人家。因为那些个债主,蒲小军根本惹不起。
拿啥退?
自然是拿钱退咯。
钱哪儿来呢?
只能落在好兄弟周大军名下的那套别墅和那台豪车上咯。
周大军、蒲小军这对难兄难弟一合计,还有啥好说的哩?那就一起履行“卖卖卖”的悲惨事儿呗。
可……
残酷的现实,再一次给这哥俩“上了一课”。
自2021年6月份开始,周大军、蒲小军便开始卖别墅、写字楼和豪车。然而,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卖价降了又降,却根本没人要。没法子,哥俩只好委托中介去卖。但直到2022年10月份,与中介签的委托合同都截止了,还是没卖掉。
那些个债主,周大军、蒲小军哪能“耗得起”?
哥俩倒是想将别墅、写字楼、豪车,抵账给债主们。奈何,没一位债主同意;哥俩又想将别墅、写字楼、车,抵给小贷公司“套现”。但那些“遭天杀”的“吸血”公司,作的价低到令人发指。
“这条路是死路,那条路又行不通”……面对那些债主的讨债、催债,可急死俩“军”咯!
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在烟草系统任职,蒲小军前妻的堂哥,主动找到了他,表示愿意出手帮他“摆平”这些债。面对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蒲小军、周大军哥俩,明知人家得“挖坑”。但在“现实比人强”的情况下,也只能“应承”了。
最后的结果么……
蒲小军前妻的堂哥真会算计啊!
蒲小军、周大军欠债的大头,是那些渠道商、销售商们。而蒲小军前妻的堂哥,与这些渠道商、销售商,签订了新的“供烟合同”。并在合同中,将他们之前“塞”给蒲小军、周大军的钱款,定性为“定金”;同时,将这些合同原定的合作年限均延长了一年。面对如此利好的合同,在“要钱和赚钱”两者之间,那些渠道商、销售商们,自然会选择赚钱了。
蒲小军前妻的堂哥,将那些给了蒲小军好处,求他办升职、调工作、弄正编的,一律退款。这一块,蒲小军前妻的堂哥掏出去了不到一百万。
重点来了。
蒲小军前妻的堂哥与俩“军”约定,截止2023年4月30日前,俩“军”需归还530万元,给蒲小军前妻的堂哥。如果超期,则俩“军”的别墅、写字楼、豪车等,归蒲小军前妻的堂哥所有。
也是就说,如果蒲小军、周大军哥俩,在2023年4月30日前,没能卖掉别墅、写字楼、豪车,支付给人家五百三十万的话。这些东西便会被蒲小军前妻的堂哥“一勺烩”的拿走。如果真的是那样,蒲小军前妻的堂哥只花了一百来万,便得了一套别墅,一间写字楼以及一台豪车。
很明显,蒲小军前妻的堂哥是赌了俩“军”,不可能在4月30日前,卖掉别墅、写字楼、豪车的。
有人可能会说:“俩‘军’就不能便宜些卖了?再不济,别墅、写字楼、豪车这些东西,就五百三十万卖掉呀!”
逐冰而上⑩|专访李忠勤:把冰川研究写在大地上李忠勤 冰川,李忠莹的书,李忠兵简介,李忠清的简介
李忠勤在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以下简称“天山站”)工作了近三十年。
目前,他是天山站的学术站长、研究员。每逢进行春夏秋三季野外观测,他都早早地从兰州来到站上。4月25日至30日,是站里进行春季野外观测的日子,他20日之前就来了。
不上山的时候,他常常穿一件蓝色轻薄羽绒服,跻着一双黑色的手工布鞋。
科考出发的前一天,站里组织了一次讨论会。会议结束后,记者和他简单交谈了几句。当说到冰川消融,他摇了摇头说,“(现在)没有好的办法”,略显无奈和悲观。
“国内的冰川,加速消融的趋势是很明显的。”在科考结束后的专访中,李忠勤说,全球的冰川都在加速消融。
李忠勤1987年考入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开启了他对冰川学的研究,先后成为天山站站长和阿尔泰山冰川积雪与环境观测研究站站长,他还担任多个高校的特聘教授。几十年来,他跑遍了国内大部分冰川,也曾多次前往南极和北极进行野外考察。
这些年,他亲眼目睹天山1号冰川及其他冰川的消融。“冰川消融,是全球性问题。”李忠勤坦言,抑制气候变暖,是对冰川最好的保护。
全球冰川加速消融
澎湃新闻:现在国内乃至全球的冰川消融情况如何?
李忠勤:国内的冰川,加速消融的趋势是很明显的,在世界范围内,中国的冰川跟大趋势一样,全球冰川的消融,甚至还略快于天山1号冰川,这是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现象,是全球性问题。大家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冰川在加速消融,也希望通过一些措施,对冰川进行保护,减缓消融的速度。
澎湃新闻:冰川消融的原因有哪些?
李忠勤:天山1号冰川属于山地冰川,根据我们的研究,山地冰川加速消融的原因有三方面:第一是气候变暖,这是最直接的。第二,气候变暖造成冰川整体的温度升高,冰川对气温变化的敏感性增强,这样冰川就更容易消融,更难抵御气候变暖。第三是冰川表面的反照率降低,这其中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方面,冰川的消融区面积增加,冰川消融后产生的杂质富集都会使冰川表面的反照率降低,吸收更多的热量;人为的因素,比如,冰川周围的工程建设,生态环境被破坏,更多的土壤裸露出来,被风吹到冰川上,也会造成反照率降低。还有一些厂矿带来的污染物,随着大气飘落到冰川上,修路、过度放牧等都可能造成冰川加速消融。
澎湃新闻:天山1号冰川周围是否有污染?
李忠勤:天山1号冰川是乌鲁木齐市的水源地,政府也比较重视。之前在后峡工业区有很多厂子,发电厂、钢铁厂等等,这个建得比较早了,1958年建的,现在厂子都已经搬迁了。政府设立了水源保护区,进一步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对生态环境治理,现在已经很有效果。
澎湃新闻:您曾多次去南北极科考,极地的冰川也在消融吗?
李忠勤:一样的,全球气候变暖,南极北极的温度也在升高,但消融得表现形式有差异,南极地是冰盖末端的崩塌消融。当温度升高,南极的冰盖流速增加,崩塌加剧,但没有北极那么明显,北极地区格陵兰岛冰盖和周边的山地冰川变化最剧烈。
冰川就像老朋友
澎湃新闻:以前从事冰川研究的人更少,当时怎么确定这个方向的?
李忠勤:我本科学物理的,后来考上了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的研究生,1987年之后,就开始从事这个行业,从硕士到博士,一直到现在。最早是跟着我的老师谢自楚、姚檀栋跑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西昆仑山,第一次出野外,就跑了四五个月,后来在天山站工作后又去了天山、阿尔泰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和甘肃的祁连山等等。
冰川这个学科包罗万象,当冰川温度很低的时候,表现出一种刚性的特质,一块冰非常锋利,当温度升高,它又会发生形变,变得具有塑性体特征,因为这些特质,冰川研究起来具有复杂性。我们用流体力学的办法,来表述冰川的流动和变化,也用微观物理学的方法来表征冰川的晶体特征。同时,冰川学还涉及化学知识,用以恢复冰川中所记录的气候环境信息;大尺度的冰川变化研究还涉及到遥感监测技术。因此,研究冰川需要利用了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多学科知识。我本人比较喜欢出野外,喜欢和大自然打交道,很喜欢冰川学这个学科。
澎湃新闻:研究冰川会很苦,相对专业也较冷门,如何保持热情?
李忠勤:因为有兴趣。我还是学生的时候,因为觉得出野外太累,发誓第二年再也不来了,想换个专业,到了第二年春天,就又开始想去了(笑)。
现在到了冰川上,就像见到老朋友一样,有时候城市喧嚣时间久了,到了大自然里,心里头也是一个净化。
澎湃新闻:这些年出野外研究,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吗?
李忠勤:1989年,我参加中国和德国的联合考察,这是我第一次进行长距离考察,在西藏时,我就发生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一开始没经验,到了站上就和大家打篮球,做一些体力活,结果到了晚上,体力就不行了,反应很强烈,几乎在床上躺了一个礼拜,后面就基本上适应了这个高原环境。
还有一次,在西昆仑山古里亚冰帽,我跟着姚檀栋老师一起打冰芯钻,返程的时候天黑迷路。老师骑了个雪地摩托,我们就坐在后面的边斗里,在冰川上转,后来雪地摩托没油了,我们就徒步在冰天雪地走了一整夜。有个国外的老师比较有经验,他拿手电筒往天上照,远远地看到一个光柱子,我们就照着这个光柱子走,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第二天才返回到营地,经历这次生死考验,我对从事冰川学研究这个职业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澎湃新闻:出野外遇到过哪些危险?
李忠勤:有些冰川有很多冰裂隙,也曾有队员掉下去,好在当时绑了安全带,才没有酿成事故。天山1号冰川还好,没有很多冰裂隙。第一次去天山托木尔峰冰川6000多米的时候,绑着安全绳上去,还是比较小心的。有危险,但首先科学地去做,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可以规避很多风险。后来我带学生出野外,安全问题都还是第一位的。
我第一次去珠穆朗玛峰时,因为比较年轻,体力也好,感觉没有问题,路上被一些好的景色和植物吸引,多花了一些时间逗留,大队人马都已经走了,我还在后面,后来就发现迷路了。直到我发现大部队已经在湖的另外一边了,离得很远,撵也撵不上,当时又饿又渴。我把身上取的一些雪样当水,全喝光了,最后深夜才赶上大部队。
第13次去南极考察,我参加了中国首次内陆冰盖考察,之前对南极的考察都是在南极边缘,这次是进入南极内陆考察,当时我们8个人,打了2支50米的冰芯,挖了70多个雪坑,非常辛苦,也取得了第一批系统的南极内陆样品资料。
论文不光写在书里,更要写在大地上
澎湃新闻:现在的科考条件和以前相比,有哪些不同之处?
李忠勤:跟几十年相比,现在条件好多了。天山站的位置,离冰川是相对近一些的,听说刚建站的时候,坐大卡车也要开一整天,才能到现在站上这个位置,那时候路也不好,车速也很慢,在高山站搭建帐篷,上1号冰川考察,考察回来住帐篷里。现在交通发达了,开车两个小时就能上去。但总归,搞冰川还是要去野外实地考察的。
1号冰川是个试验冰川,各种条件是非常好的,如果我们到其他地区的冰川,带着学生和职工,有的冰川面积都有300多平方公里,一走就是几天,到了后也是要搭上帐篷。以前和现在,观测的内容可能差不多,但技术手段已经上去了,有一些靠人工的地方,现在靠无人机、卫星遥感。
澎湃新闻:您在站上那么多年,天山站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
李忠勤:每年的春季、夏季和秋季的观测,基本就有两三个月了,这几次观测我都会来站上,在站上的时间,我是比较快乐的,是一段比较纯粹的时间。把这一年里,科研中“烧脑”的部分留到这里,没人打搅,也让自己沉淀一段时间,跟上国际研究的步伐,充电必不可少。这次,我4月20号刚从这里回去,25号就又回来了,明天回去呆几天,5月10号又来了,月底我还在这里。
澎湃新闻:您之前说过搞冰川要有“科学家精神”,指的是什么?
李忠勤:探索真相,探索冰川变化的归因,要做得了冷板凳,沉下心来,追求冰川的机理,探索冰川的奥秘。另一方面,也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向国外学习先进的经验技术,和国际接轨。要把吃苦转化为一种乐趣,做好思想准备,热爱上这个行业。
澎湃新闻:如何留住人才,让学生对冰川产生兴趣?
李忠勤:我在不同学校招收研究生,目前大概有100多个,从事这个专业的大概有30多个。人才短缺的情况,一是这处于西部地区,留不住人才,我们也在想办法,拿不出更好的条件,可以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表现非常好的,把他放在重要的岗位上,让他实现自我价值,还是有吸引力的。留下来一两个学术带头人,他就有办法把其他人留下来。我们天山冰川站这个团队,相对来讲还是比较稳定的。
澎湃新闻:研究冰川这些年,是否有一些困境?
李忠勤:科学本身在不断发展,(遇到问题)我们总能找到一些办法,或者尝试一些办法。也有些困难,比如,怎么把我们的科研成果,运用于实践,怎样服务于社会和公众?论文不光是写在书本里,更要写在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