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姐妹

淘姐妹

山证国际为何会招聘这个杨丽娟,挺有意思(图)

手机 0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山证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山证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山证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山证资产是什么公司
关注

来源:不二塘不2塘

董文标先生消失在公众视野很久。我都快忘记这个人了。

今年4月的时候,一个久违谋面的朋友忽然再次走近我的生活。我是一个非常念旧的人。

我一直觉得念旧的人配得上更好的人生。

这位朋友和我讲述过去5年多时间里,世界的翻天覆地时,告诉我:他们有不同的人在多伦多见到了董先生。

据说,“蜗居“在加拿大的董先生已经非常低调,不怎么让人知晓他的真名和他的过往。

我试着找其他人了解更多董先生的近况,都失败了。只是知道过去几年,他有不少时间出现在加拿大,尤其是多伦多。

我就没有继续寻找了。我和他并不认识,纯粹是好奇,也是曾经的一代枭雄,至少在香港。

很想知道:他现在在做什么,为什么选择在加拿大。

他和香港的渊源非常深。他在2006年坐上民生银行一把手之后,就经常现身香港,香港也有他自己的一个独立圈子。

他掌舵的民生银行高光时刻,曾经租下了华润集团旗下的白加道上的别墅做会所,具体的位置就是白加道2号别墅群。这个别墅群藏匿着非常多内地的富豪,或者说神秘的富豪。

图片来自苏富比

最有名的就是两年多前,居住于此的一个90岁富婆被香港几个年轻人以“内地警察怀疑你家有腐败和洗黑钱“就轻松骗走了2.5亿。

董先生他们在白加道租别墅的时期,内地富豪在香港算得是最风光的时候,那个时候华润大老板宋林在华润集团顶楼搞超级豪华晏呢,还有“香港的四大天王“:X老板,WL等。

后来,宋林人举报和*杨丽娟一起搞腐败,于2014年被抓。宋林2017被判14年,再过5年就可以出来了。

他的*杨丽娟逃去新加坡呆了几年,疫情前非常潇洒地回到了香港,据说现在山西证券的全资子公司山证国际做管理,并住在香港九龙ICC附近的超级豪宅里。

图片来自网络,宋林和杨丽娟

挺有意思的,山证国际为何会招聘这个杨丽娟。这个故事,我们将来再仔细说。她也算是熬到头了,再过5年,宋老板就出来了。

说回董先生。他在香港的时候,养活了非常多的内地富豪。或者说,当时的内地富豪都是靠银行养起来的。

在私募融资和上市途径不够多元的情况下,谁有能力从银行拿到钱,那谁就有就会成为富豪。国资银行的钱并不容易被瞎折腾。

那像民生银行这样的就变成了很多内地在港富豪的大救星了。那,董先生这种在香港就过上了众星捧月的日子。

当时,他一度被称为香港的金融圈一哥。一哥都不是那么好当的,后来当一哥的赖先生,也消失了。再后来,非常想当一哥的,陈爽先生,也在最近被带走了。

这一群富豪中,就有和董先生关系非常不错的景百孚――刘姓明星的好朋友。

他们的合影,图片来自谷歌。

据说,他们常常一起私人飞机去新加坡。一个消息说是,董先生很喜欢美女。

因此呢,这些内地土豪也懂得投其所好,囊了很多的明星,因为不少明星和董先生关系很好。

这就在香港有了一种新的金融生产模式:女明星帮忙内地土豪接近民营银行话事人,然后再吃佣金――这笔明星演戏赚钱多得多了,而且还轻松。

那时候的香港,可真是“群星闪耀“的年代。景百孚最近两年在香港不是主动卖豪宅还债,就是上市公司被除牌。

我依旧记得当时2015年传言董先生滞留海外的时候,传说景百孚先生是当机立断转去新加坡了。他的家人当时主要在新加坡。

后来董先生特意在东南亚搞了个会,以示外界自己的安全,而且还在媒体辟谣。后来他又辗转东南亚回到内地。

2018年,他辞任了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中民投主席。再后来,就很少再听到他的消息了。中民投也像个烂摊子一样,不时传出来和债务有关的消息。

但是,后来,再也没有董先生的消息了。


期权隐波处于历史低位是什么意思 期权为什么会升波和降波

期权隐波率高好还是低好,期权 隐波,期权隐波多少算高,什么叫期权的隐波
关注

?最近的波,降到什么程度了?……

01

隐波降至最低位

12%-13%!(以沪深300ETF当月平值隐波为例)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知道。原来对于沪深300ETF这个期权,从2019.12.23上市至今,目前的隐波再次接近历史最低位。

如下图所示,如果算上上证50ETF期权从2015.2.9以来的历史数据,也只有在2017.3-2017.4那段时间,在“严监管”的大环境下,上证50ETF期权的隐波曾经低于过10,最低接近过8的水平,其他时候,几乎难以找到更低的隐波。

图:沪深300ETF当月平值期权隐波走势图

那么,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现在各大指数的隐波持续这么低呢?

从我的角度看,缺乏增量资金,“日均成交额/A股总市值”不断下滑是一个比较根本的原因。

一个市场处于存量,还是增量,可以从公募基金募集金额、北向资金边际流入、两融余额增减情况、沪深交易所开户数量等多个角度来观察。

以今年以来公募基金募集金额为例,你会惊讶的发现,整个6月份,公募“股票型+混合型”的募集金额已经不到100亿,仅有99.82亿,权益类基金募集占比仅有24.02%,前五个月分别为176亿、407亿、265亿、290亿、170亿,权益类基金募集占比分别为51.50%、26.17%、45.71%、35.39%、22.07%。

若是从2019年以来看,只有2022.4的水平和现在接近,其他月份全部超过100亿的单月募资金额,可见公募募集“冰冷”的阶段还没有过去,这说明整个三季度大概率还是存量的市场,难以快速进入一个增量的市场。

图:2019年至今,每月“股票+混合型”公募募集金额

02

了解隐波

再从另一个角度直观地想一想:

还记得2015年牛市顶点(5178点)的时候,当时全A大约275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大约70万亿,当时的两市成交额是多少?――接近2万亿,日成交额/全A总市值=1/35,当时50ETF平值期权的隐波在30%-40%;

而当前呢?全A超过5200家上市公司,总市值大约90万亿,最近一段时间两市的日均成交额在9000亿,日成交额/全A总市值仅仅只有1/100……

试问,池子里的水变多了,但每天在游动的鱼减少,那么这个池塘的水花(相当于“波”)是变得更大了,还是更小了呢?这个道理我想谁看都会明白了。

在期权市场里,我们一定要了解隐波(全称“隐含波动率”)的本质是期权盘口成交资金对未来一段时间波动率的预期

下面四张图直观地揭示了“升波”和“降波”的本质,对比一下,图1和图2的走势斜率变得逐渐陡峭,图3和图4的走势斜率变的逐渐平缓。

所以从走势的斜率来说,当期权交易的盘口认为未来可能会出现图1和图2时,大概率对应升波,而认为未来可能会走出图3和图4时,则大概率对应降波。

图:“升波”和“降波”的直观理解示意图

站在当下,只要经济数据不出现超预期的恶化,很多资金对底部的预期不太会下探很多,但同样反过来,如果没有超预期的zc催化,没有增量资金的涌入,向上空间也难以实质性打开,这就使得涨一涨,期权市场的资金就形成了上图3的走势预期,跌一跌,就又形成了上图4的走势预期,导致了隐波持续处于低位。

03

量化资金

当然,这个市场上也有一种声音,说是现在的量化资金多了,场外雪球背后的对冲盘多了,这些资金本身属于“低吸高抛”类的资金,会磨平波动,所以导致波动小了。

诚然,最近几年里,整个A股市场的微观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市场上的T0资金越来越多,这些T0资金至少有两类来源:

第一类是以股票T0为主策略的私募基金,这类私募针对一系列股票池做着日内的高卖低买,以追求一根低回撤的净值曲线;

第二类则是雪球发行人的对冲盘,雪球的发行人是券商或者期货风险管理子公司,他们和买家并不是在对赌,而是每天控制着方向敞口,进行着delta的对冲,这种delta对冲是怎么做的?就是手里先握有一些正股的底仓,然后每天在日内进行着低吸高抛,用低吸高抛的利润来弥补潜在的票息支出,这些交易盘都是潜在的日内资金。

不过我觉得,这就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是这些资金的参与导致市场低波动,还是市场的低波动给予了这些资金更适宜的“土壤”?实际上,雪球背后对冲盘日内做T的力量往往是和趋势相反的。

试想,假如这个市场的增量资金能够涌入,买入行为趋于一致,那么这时指数的斜率就会被带陡,这会导致存量或新发的雪球纷纷敲出,此时背后的对冲盘也就会纷纷平仓手中的正股,不再是像震荡市里那样做着T0的波段积攒票息了。

那么放眼未来,什么样的因素才会改变一下当前的格局呢??

其实上面已经说了,就是“有没有实质性的增量资金”,而这又和另一件事情密切相关,那就是“宏观环境有没有出现了真正的拐点”。对于整个三季度,甚至是年末的四季度,经济数据能否确认见底,美联储能否会转为降息预期,是宏观上最大的两件事情,也是牵动汇率走势的最重要变量。

上周刚公布的社融和新增贷款超出了预期,而最新的美国非农就业数据又低于预期,如果这些数据能够继续保持趋势,或者一些高频经济数据能进一步转好,甚至联邦基金期货开始定价年内转降息这件事,那么整个内外环境就有点类似于2018.12的情况了(数据见底+一个月后美联储转降息)。

04

资金的涌入导致隐波上一台阶

每一次增量资金的涌入,往往都是新增主力资金率先介入,带动公募基金等其他间接资金赚钱效应的回暖,从而吸引更多的增量资金,或许这个时候,就是隐波真正上一个台阶的时候了。

“波”从12-13小幅弹到15-16,再降回到12-13,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环境里,我们仍然应该小心什么?还是那句话,就是“无脑”地双卖。

在每个月的月初,双卖主要赚的是降波的钱,直到最后赚的才是时间流逝的钱,所以在这样低波的环境里,每个月滚动双卖真的很像“温水煮青蛙”,感觉很舒适,但不知道致命的危险迟早会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