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冠一怒为红颜:世界各地对待配偶出轨的态度,小日子最搞笑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随着国家政策的放开,中国也更加的包容和国际化。婚内出轨、非婚生子、一夫多妻等现象日益增多,由此带来的社会矛盾也在不断激化,此类型的案件也呈现激增的趋势。
当配偶中的一方发现另一方与其他异性纠缠不清,并把财产进行了隐匿转移,不论男女都会有非常激愤的想法和冲动。
特别是近一段时间发生的数起因出轨而造成的命案,南方的网友倾向于用法律解决,而北方的网友则钟情于快意恩仇。孰是孰非,争论不休。
而世界各地由于地理文化的差异,对待配偶出轨的事情上会出现很多匪夷所思的反应,其中小日子的反应最为搞笑:
美国男人最有法治精神:出差回来发现一个陌生男士与妻子躺在自家床上,掏出手机拍照取证,然后联系律师,要求妻子法庭应诉,赔偿巨额精神损失费并且净身出户。
英国男人最有绅士礼仪:下班回家发现一男子从自家衣冠不整,落荒而逃,他会脱帽致敬,非常绅士的说:先生,请随手关门。
法国男人最浪漫:下班回家发现陌生男子与妻子在自家床上,会默默的把门关好,到自家花园采一捧玫瑰,来到窗下唱情歌。
俄罗斯男人最血性:跟朋友喝完酒回家发现陌生男子与妻子在自家床上,会穿起盔甲,抽出佩剑,再喝一瓶伏特加,然后与其拼个你死我活,决斗的胜利者最后获得妻子的青睐。
中东的男人最恐怖:得知配偶出轨,召集全村人宣布奸夫淫妇的罪状,然后大家用石头砸死他们。
意大利男人最有文艺气质:得知配偶出轨,48小时不眠不休,之后精神失常,举止怪异。从此把自己反锁于屋内,足不出户,暗自神伤,作诗绘画以疗情伤。数年后,学有所成,抽象主义油画画风清奇,价值连城,为后世所敬仰。
德国男人最严谨:发现妻子的外遇后,他会认真分析生活中的每一个数据,研究因为自己哪方面不够出色,而失去了老婆的芳心。一段时间之后,男女情感问题的电视节目上又多了一位专家。
巴西男人最热情:发现老婆出轨,他也没有忘记出去参加节日游行的桑巴舞表演,一场激情四溢的桑巴舞会过后,他发现与美丽的桑巴舞娘情投意合,随后与老婆正式离婚。
日本男人最猥琐:发现老婆正和陌生男人约会,他会高兴的要死。马上拿出手机,躲在角落里录下视频,制成视频短片后卖给SQ网站,赚上一笔。陌生男人离开日本男人家的时候,他还会贴心的说一句:“您辛苦了,欢迎以后常来”
中国南方男人最理性:发现老婆出轨男上司,让老婆写下保证书,然后开始不动声色的默默搜集证据,发在微信群里造成社会舆论,老婆和男上司受不了舆论的压力,选择赔钱了事。拿到赔偿,南方男人会离婚,然后再娶一个更年轻漂亮的老婆。
中国北方男人最快意恩仇:发现老婆出轨,谁也别想好好活,要向海城李恩胜一样,拿杀猪刀先解决了当事人,然后选择投案自首。
其实不管出现哪一种情况都是对婚姻的不负责,珍惜感情,婚姻中的男女不要被欲望冲昏了头脑,做出遗恨终身的事情来。
以上对各国各地的表述,只是一种调侃,切莫对号入座!
#乐享周末分享吧#
冯小刚王朔现状 冯小刚与王朔相辅相成的往事
冯小刚是王朔的跟班,冯小刚和王朔怎么认识的,冯小刚靠王朔起家,冯小刚王朔合作的电影1986年,冯小刚28岁,王朔也28岁。
这年夏天的某个下午,冯小刚见到了王朔。不是冯小刚巴巴去拜访王朔,而是王朔亲自登门来见冯小刚。
事后,冯小刚形容他和王朔的见面,挑了一句当时流行歌曲里的词――抬头望见北斗星。
表现其对王朔的仰慕和崇拜之情。
白云苍狗,岁月荏苒,不知过了多少年。
也不知为什么,王朔开始疏远冯小刚甚至心生厌恶时,和王朔在总参军训部大院一起长大的好友叶京问他:
“这么讨厌这人,早干吗去了。”
王朔答:
“如果一个人天天拍你马屁,你不能跟他翻脸吧。”
王朔是真的很讨厌冯小刚,不愿和冯小刚再来往了吗?
那么,这俩同年出生,也同样生长在一面红旗下,曾经同穿“一条裤子”很多年的“好基友”,算朋友吗?
一、
1958年,同一年里,冯小刚和王朔先后出生。
一个生在春天,日后性格就像春草一样,探头探脑萌动畏缩;一个生在夏天,性格完全如暴虐夏雨,热烈浓郁果敢泼辣,且常常自我宣泄无所顾忌。
1958年2月12日,国家号召全国“除四害”,3月8日全民开始学雷锋,3月18日冯小刚出生(在北京)。
5月1日,中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播。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
8月23日,王朔出生(在南京)。
一个北,一个南,距离他们“胜利会师”,还要再等28年。
1966年,早熟的冯小刚,已经9岁。
每逢周末,军区礼堂的前厅里常常举行交谊舞会。冯小刚的父亲爱跳舞,但母亲很反感。所以,有时就带着冯小刚和姐姐冯小军一起去。
冯小刚母亲去,是监督父亲不要跳得太欢,以免闪了腰,崴了脚,让人笑话。
这样做的后果,不仅让冯小刚的父亲跳舞没劲,还为日后俩人离婚找到了充足的理由之一。
但,更严重的后果却是让他们唯一的儿子冯小刚,此后视跳舞为怪物。当然,除了贴面舞。那玩意儿,基本不动,绝不会闪腰,崴脚。
其实,小时候的冯小刚印象中最深的是――“我在礼堂里,看过许许多多数也数不清的电影,令我眼界大开(特别是电影里的谈恋爱)。”
那时,有一部循环播映、名字叫做《半夜鸡叫》的电影,是冯小刚记忆中在礼堂里看过的最好的一部电影。
多年后,每当他回忆起这一幕,他一直在想的一个问题,便瞬间而解。
“我为什么会那么喜欢王朔的小说?”
自从冯小刚在深山老林里遇到王朔的小说,他就一边跟着郑晓龙骂着――“真他妈孙子。”
一边手不释卷,挑灯夜读王朔小说。
“王朔与我同是五八年的狗,想必他也在他的礼堂里看过《半夜鸡叫》。少年时的他,看到地主学鸡叫,肯定也是乐得前仰后合。”
同样的北京军区大院生活,同样的在礼堂常规放映的电影,让他们日后相见,相交,以及一起过着“狼狈不堪的日子”,有了足够深厚的基础。
二、
1976年,18岁的冯小刚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考大学、一个是当兵。
上大学还要再花四年家里的钱,当兵在部队,管饭还发衣裳还有津贴。所以,“我选择了当兵,不要让母亲再辛苦的养我。”
此时,父母已经离异多年,冯小刚也早已跟着母亲和姐姐搬离军区大院。
而同样18岁的王朔,却选择了怀着“匹夫有责”的信念,参与了"四五"事件。
结果,被小人诬陷,关押三个月。
1977年,19岁的王朔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海军,兵种为操舵兵。
新兵训练三个月后,却被送到青岛一家部队医院学习卫生员技术,半年后作为卫生员,被派上一条海军消磁船开始服役。
1978年,20岁的冯小刚,也步王朔后尘,参军入伍,成为北京军区战友京剧团美术组的一名“美工”学员。
开始了刻苦学习美术绘画的“革命生涯”。
而同样在1978年,海军整编,20岁的王朔被改到一个部队仓库当卫生员。
仓库的生活闲极无聊,又对未来毫无把握。苦闷的王朔,在仓库写下了他的第一篇小说《等待》――发表在《解放军文艺》1978年第11期上。
此时,距离他们“胜利会师”,已经剩下短短8年。
时间很快来到1984年,26岁王朔,终于在经历了退伍回京,又从医药公司辞职,尝试经商被骗后的一系列“体验生活”后,追求文学“成功”。
中篇小说处女作《空中小姐》,发表在当时中国(现在也是)仅有的几家大型纯文学期刊之一《当代》。
让王朔瞬间信心爆棚,踌躇满志,指点江山……
而冯小刚,却被所在部队精简整编,遭遇无情淘汰,灰头土脸被退伍被转业被打发到北京西直门粮食仓库宣传科,做了一名“西粮太守”。
而落此下场,据说是因为他在部队追求一位政委的女儿方法不当,结果,惨遭“荼毒”。
当女孩父亲举起蚊帐杆“痛”打女儿时,战友慌忙跑来找冯小刚。
“女孩的痴情深深地感动了我,当时热血沸腾,要不是战友拦着我,我差点就冲到女孩家,对她父亲说:
‘要打您就打我吧。’”
不甘心当“太守”的冯小刚,表现出了自己那时候特有的骨气,拒绝赴任。
于是,开始走上找关系托人重新调换工作的漫漫“长征”。期间闲极无聊,便和几位同样命运的战友,每天琢磨怎么用10块钱整出一桌好菜。
然后喝个大醉,任光阴虚度,似水流年。
1985年,王朔的生活更加风流倜傥。
27岁的他,与前一年刚认识的北京舞蹈学院女朋友沈旭佳,两人合写了一篇反映他俩谈恋爱的中篇小说《浮出海面》,发表在《当代》杂志第六期上。
“这是我所有小说里写得最吃力也是最满意的,通篇写的是我们的感情生活。”
王朔得意地问沈旭佳,女主人公写得像不像她。不料,沈旭佳倍干脆地回答:
“不像。”
“我懂她的心情,此刻她早已深恶痛绝那种抽烟喝酒、夸夸其谈的所谓潇洒,宁肯别人把她看成一个质朴、老实、纯真的女孩儿。”
这真让我喜欢。
王朔听了沈旭佳的回答,更得意了。不过,此时他还没有忘形。他的忘形,要在8年后,那时,他认识了读大二的19岁好姑娘徐静蕾。
三、
就在王朔风流倜傥的1985年,冯小刚却在祖国边陲海南岛尖峰岭的大山深处,跟随剧组拍摄反映知青生活的电视剧《大林莽》。
“第一次看王朔的小说,是在海南岛尖峰岭的原始森林里。”
这一年的冯小刚,已在前一年选择成为北京城建开发总公司工会的文化宣传干事,因为公司答应给他一间房。
而就凭这一间房,冯小刚还顺理成章结了个婚。娶的是一位护士小姐姐,人家来城建开发总公司看亲戚,结果被冯小刚硬送了两张画。
然后,然后就,在当年年底,迫不及待又和人家小护士结了婚。
第二年,借着结婚的喜气,冯小刚被借调到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担任美工师,由此,与剧组的中心创作主任郑晓龙,接上了头。
自然,也就在电视剧《大林莽》中担任美术助理,一脚踏入了电影圈。
《大林莽》的故事都发生在原始森林里,所以美工的活儿主要是在前期给演员设计造型,开拍后就没冯小刚什么事了。
中心负责创作的主任郑晓龙,领着人民文学的编辑王小平女士来剧组探班。该女士后来被郑晓龙“收为”妻子。
郑晓龙不仅崇武而且能文。
他毕业于北大中文系,自青年时代就养成了随时随地阅读的好习惯。
来剧组探班也不忘带上一摞文学期刊,对原始森林失去好奇的冲动之后,也于每天午后来到小溪旁躺在我为他铺好的芭蕉叶上沐浴读书。
冯小刚躺在他的身边望着天空遐想,在一旁看书的晓龙不时发出咯咯地笑声,一边笑还一边骂道:
“真他妈孙子。”
冯小刚忍不住问他:
“谁这么孙子?把你乐成这样。”
郑晓龙把书递给冯小刚,说:
“王朔。我认识的一哥们儿。”
冯小刚接过书,看到小说的名字《浮出海面》。
正是当年(1985年)王朔和热恋中的小女友沈旭佳,两人合写的那篇描写他俩谈恋爱的中篇小说。
四、
被冯小刚形容为“抬头望见北斗星”的1986年,终于姗姗来迟。
“第一次和王朔见面是在八六年夏天的一个下午。他的小说我已经读了两篇,《浮出海面》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冯小刚和郑晓龙一样,读完王朔小说发出的赞叹也是:
“真他妈的孙子!”
像很多读者一样,冯小刚对王朔小说里的人物,以及这些人的生活和他们使用的语言都十分的熟悉。
“他笔下人物的嘴脸,都酷似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朝夕相处的同学和朋友。”
这些日常的生活,和日常生活使用的语言,经王朔一番看似漫不经心地描述,竟变得如此生动,令人着迷。
这种与时俱进的视野和观察生活的角度,对冯小刚日后的导演生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指导他拍摄贺岁片的纲领性文献。
1986年夏天的一个下午,王朔是按照郑晓龙给他的地址顺利摸到冯小刚这里来的。
那时,冯小刚住在位于长安街木樨地一段的三里河三区十四号楼,楼下就是地铁站的出口。因为地理位置的便捷,东去西来的朋友常会思想一闪念便摸上楼来。
“我想王朔也是正好赶上没事顺道过来的。”
那时的王朔还没有像日后那样举足轻重。不写小说的时候也是四诲为家。当然还得说是郑晓龙的面子大。
后来,王朔已很少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但只要是郑晓龙张喽的事情,“朔爷”还是会拨冗出席的。
“就模样来说,和我的预期大相径庭。平头,娃娃脸,皮肤白里透红,大面积白,小面积红,所有的五官都很饱满,肩膀很宽,穿着一件套头的短袖衫,一副和颜悦色的神情,冷不丁地却从他的眼神里闪过一丝的冷漠。”
多年后,冯小刚依然记得初次见到王朔时的情景。
冯小刚,毫不客气,一上来就搂头盖脸地把王朔大肆吹捧了一番。
把王朔的脸夸得红一阵白一阵,王朔是处女座,见生人一向腼腆,迫不得已只能以皮笑肉不笑响应。
但那天王朔说的一句话,让冯小刚至今记忆犹新。
他说:
“我拿到身份证了,哥哥现在是有身份的人了。”
在此之前,王朔身上没有任何证件。每逢外出住店登记,往往费尽口舌仍不能证实自己的合法存在。现在好了,有身份证为凭,早出晚归从容不迫。
王朔说:
“我天天盼着警察截道盘查,然后漫不经心不慌不忙亮出公民合法身份。”
三个人(中间,郑晓龙及时赶来)一通乱笑。从那以后,冯小刚就王老师长,王老师短,接触也渐渐增多了,二人成了朋友。
“当晚我们三人共进了我做的晚餐,从那时开始,我和王朔成为朋友。”
多年后冯小刚忆起当年认识王朔的经历,用了一句话来概括:抬头望见北斗星。
奇怪,为何不是“抬头望见北斗星”的冯小刚,去拜访王朔,却是“北斗星”王朔“下凡”寻访“草民”冯小刚?
五、
王朔和叶京是邻居,住一个大院,训练总监部大院,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位列八部第二。郑晓龙是总后大院,全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
虽身份不匹配,但冯小刚一直都有进步之心,想往上走,他人聪明,也愿意使劲。
叶京就说:
“冯小刚最大的聪明,就是善于借鉴和利用比他还要聪明的人,如果听到别人说了什么段子,他第二天就能用上。”
之后几年,冯小刚人前人后言必称王老师,总能夸的王朔满面潮红。
王朔投桃报李,为冯小刚“创作”了《编辑部的故事》《我是你爸爸》《甲方乙方》《永失我爱》《一声叹息》《非诚勿扰2》《私人订制》等无数佳作。
并亲眼目睹冯小刚起高楼宴宾客的全过程,地基是他亲手打下。
1988年,“王朔年”冷不丁就来了。
米家山执导的《顽主》、夏钢执导的《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黄建新执导的《轮回》,以及叶大鹰执导的《大喘气》。
甚至有这么一种说法:
只要有王朔的作品加持,电影就成功了一半。
这话,让冯小刚心里猫抓一样,难受。
他很想找王朔说点什么,但最终还是忍住,没说。继续和王朔他们每天吃吃喝喝,王老师长王老师短的陪着笑脸,奉承着他心中的“北斗星”――朔爷。
3年后,机会终于来了。
终于为自己争来一纸“官方认证”。
随后,由王朔作为主要策划与编剧、金炎和赵宝刚导演的中国大陆第一部电视情景喜剧――《编辑部的故事》开拍。
据说,王朔对《编辑部的故事》的制片方说:
“如果不让小刚一起参与编剧,我也退出。”
拍了几年“朔爷”马屁的冯小刚,终于收到回报。王朔不仅把冯小刚带进剧组,还帮冯小刚去找主角冬宝的“最佳人选”葛优。
并帮冯小刚,最终说服葛优,让葛优冒着得罪朋友的风险,放原先答应好了张小敏导演的《大冲撞》。
当然,冯小刚也足够“依赖”王朔,视“朔爷”为马首是瞻。《编辑部的故事》王朔丢了台本,冯小刚能一字不漏的背出来。
世人都说,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没想到用在当年的冯小刚这里,竟然也很贴切。
1993年9月里的一天,一个秋高气爽的傍晚。
35岁的冯小刚不知道是动了哪根筋,突然想起了他编剧的《大撒把》里的那位女主,时年26岁还算年轻漂亮的“人艺一枝花”徐帆。
“我叫上了王朔陪我去“人艺”。我准备步子迈得再大点,关系搞得再近点。”
此时的冯小刚,完全忘记了自己家里还有个老婆,名叫张娣,以及生下来就带有点兔唇残疾的女儿冯思语,现在已经3岁。
六、
1993年,26岁的徐帆,心高气傲压根没想过,冯小刚这个癞蛤蟆有一天能吃上自己这块被别人(王志文)吃过的天鹅肉。
但,因为有“大作家”王朔捧场,并一再撮合,徐帆和冯小刚终于还是“勾搭”上了。
这样一来,王朔竟然成了冯小刚的“婚外情”媒人。
一年后,王朔和19岁的徐静蕾“恋情”爆发,人们才似乎恍然大悟,原来“朔爷”早有准备,起劲撺掇冯小刚,只不过是拿他“探探路”。
那么,王朔到底是怎么帮冯小刚的,其中细节已经久远很难考证,但可凭冯小刚多年后写的自传《我把青春献给你》,为佐证。
那天,冯小刚和王朔雄赳赳气昂昂一路“杀”到人艺徐帆宿舍,邀请徐帆去吃饭,徐帆说要去“青艺”看表演。
在徐帆出去打水的空隙,冯小刚向王朔流露出想打退堂鼓的意思。
王朔说:
“你要听她,下回她也不见得去。叫她一起上车,路上不停车直接给拉饭馆去就完了。”
事后,冯小刚感叹:
“还得说人王老师高,哪能她说不去就不去了。”
三人一起下楼。冯小刚对徐帆说:上车吧,我们先顺路把你送到青艺去。徐帆说:不用了,谢谢你们。我自己骑车去。
冯小刚急了,说:这你就有点没劲了,吃饭不去,车也不肯坐,你把我们当什么人了?
“我们一起上了路,小白兔钻进了大灰狼设下的圈套。”
半路,徐帆一看路线不对,有点急了,说:你们怎么这样呵?这不是绑架吗?我命令你停车。要不我就跳车。
冯小刚却加快车速,说:你跳吧。
徐帆见硬的不行,又变成商量的口气,哀求道:求求你们了,好哥哥们,让我去看戏吧。明天我请你们吃饭还不行吗?
“说实话,我当时真的有点心软了。也怕玩笑开得太过火了不好收场。但我从后视镜里看见王朔表情泰然,又坚定了决不放弃的信念。”
汽车开进了向阳屯饭馆儿,冯小刚以为,车一停徐帆就会嘭地摔上车门扬长而去。
车停了,王朔说:
“都到了就一起吃吧。”
徐帆想了想,竟然乖乖地跟他们一起走进饭馆。
事后徐帆对冯小刚说:
“当时我已经不知道是为什么了,我确实是觉得天也黑了,又那么远,赶回去戏也看不成了。最重要的是,你们也不是什么坏人。要真是流氓我就跟你们拼了。”
“朔爷”不愧是“朔爷”,关键时刻给点子,半路“表情泰然”意志坚定给信心,停车就一句话――都到了就一起吃吧。给方向+定心。
哪个26岁的青春女孩,不买“朔爷”的面子啊。徐帆可不是一个傻女孩。
何况,此时的“朔爷”完全已经名满天下。
不仅写出了《一点正经没有》《玩的就是心跳》《千万别把我当人》《我是你爸爸》《动物凶猛》《过把瘾就死》等中长篇小说。
还在前一年出版了四卷一套的《王朔文集》,并开创在世作家出文集潮流之先河。
连著名作家、翻译家,前中央文史馆馆长萧乾都说:
“王朔给中国作家松绑了。”
王朔真是个好人,不仅帮冯小刚“搞定”了精神文明,接着又开始帮冯小刚“搞定”物质文明。
1994年,36岁的王朔和36岁的冯小刚,创办了后来被他们称为“窑子”的――“20世纪好梦公司”。
七、
“20世纪好梦公司”投资总额拾万,有3位股东,分别是:王朔、冯小刚和彭晓林。
“王任董事长、冯任总经理、彭任财务总监。旗下没有群众可供领导,董事长每天也得自己擦桌子扫地。”
已经在影视圈打拼10年的冯小刚,现在继续做编剧已经不是他的追求。
这一年,王朔终于答应冯小刚,把自己小说给他拍。而且一下就甩出2部――《永失我爱》和《空中小姐》。
让他随便编。
由此,冯小刚成为电影《永失我爱》的导演、编剧。
讲述专门运送汽车的个体司机苏凯是个热情幽默的青年。一次他正待出发,对苗条挺拔的空中小姐格格一见钟情。
主演,自然是徐帆。那肯定跑不了,还捎带上了她的中戏同学郭涛(男主)。
当然,该片也成为冯小刚执导的电影处女作。
冯小刚后来能成事,是因为他从出道起一直走的就是傍作家路线,大部分作品都改编自成熟的作家小说。
比如,第一个作家,就是王朔。再比如,第二个,是王朔介绍给他的作家刘震云(《一地鸡毛》)。
多年后,吃水不忘挖井人,冯小刚曾经形容王朔和刘震云对自己导演生涯的影响:
“如果说《编辑部的故事》是我作为一名编剧,在王朔创作风格的引领下,跨出了坚实的一步;那么《一地鸡毛》则是我作为一名导演,在刘震云创作思想的影响下,创作上走向成熟的一次飞跃。”
一句话,还是因为王朔,“朔爷”帮衬。
可惜好景不长,冯小刚还没抱“稳”王朔大腿,“朔爷”竟然提前“开溜”了。
年底,36岁的叶大鹰兴办“时事公司”,王朔把他的“创业”蓝图又给叶大鹰描了一遍,叶大鹰欣然接受,并投资两百多万开干,请王朔任总经理。
“走马上任前,王总一方面嘱咐我们几个好自为之,一方面为安慰我们做出承诺:等我把剧本和投资都组织好了,你们捡喜欢拍的挑。”
王总离开了“好梦”去做另一个“好梦”。把冯小刚丢给另一个作家――刘震云。
好让冯小刚的“好梦”,也还能继续“好梦”。
第二年,王朔又回“好梦”带冯小刚拍了电影《我是你爸爸》,那部影片是王朔导演的第――部电影。曾获‘卢卡诺“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可惜至今在国内仍未公演。
到了第三年,王朔又为“好梦”写下一个剧本《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又可惜,开机不到10天,他们接到电影局停拍通知。
“剧本对于*、追逐、强奸女性津津乐道,反复咀嚼玩味男女之间的性欲及不正当的情感。暴露丑恶而不鞭挞丑恶,有违社会公认道德标准的价值观念,错误引导大众审美。”
不仅这一部,还有《我是你爸爸》等“好梦公司”多部电影,也都被电影局要求停机。
而仅仅这两部影片,加起来五六百万,全都打水漂了。
冯小刚的脑子里嗡地一下,直接晕菜,在电影厂抱着韩三平厂长嚎啕大哭,晚上喝酒,喝到醉倒在饭馆门外。
八、
1996年,王朔和冯小刚开始点儿背,接连三部电影被毙,投资人见到他们都绕着走,称他们为“毒药君”。
王朔对冯小刚说:咱们分开吧,他们是冲着我来的。你有机会活,不要一起死。
此后,王朔远走他乡,赴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韬光养晦。“好梦公司”正式停业。正应了那句话:好梦难圆。
友谊的小船,也说翻就翻,而且大难来时各自飞……
也不知是“触底反弹”,还是“命不该绝”,又或者是“一脚踩到了狗屎上”。
冯小刚在创作时采用小品串联式的电影结构,开创中国内地商业电影的模式,还最后被誉为中国内地电影史上第一部贺岁片。
冯小刚,又活了。不仅活了,还从此名声鹊起。
忍不住N瑟的冯小刚,立刻在家内外开唱――
1997年又是――个春天,有――个导演在中国拍了――部贺岁片,神话般地传遍座座城市,奇迹般堆起了票房的金山……
“这是我最喜欢听的歌,尤其是交响乐演奏的旋律,每次听每次晕菜(陶醉的意思),我大言不惭地给它重新填了词,虽然有些生硬,但我不想拐弯抹角,只想直抒胸臆,借以表达化险为夷柳暗花明的激动心情。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你们就原谅我的肤浅吧。”
“发了财”的冯小刚,给王朔送去五万稿费表示感谢,结果,王朔当场把五万块扔了出来。
在冯小刚意气风发的时候,王朔被批评为堕落的丧失人文精神的代表,遭到了行政力量的全面打压,由他编剧的电影停拍了,书也不让出了。
此后,王朔是再没“翻”起来。
而冯小刚倒是真正“红”起来,还一浪比一浪高,所赚的钱,所获的名气,所交的朋友,已不再与昨日同日而语。
接着,冯小刚再接再厉,又拍出了比《甲方乙方》更好的作品,比如:
以及近几年的《我不是潘金莲》《芳华》《只有芸知道》
明显已经没了王朔的影子。
虽然,坊间传说,冯小刚还视王朔为自己的精神领袖。
在分道扬镳后,冯小刚曾说:
“王老师是大海,我是一滴水。”
似乎他们永远很难平等,永远很难做朋友……
开心阅读更多爆文:邓超和孙俪的婚姻;牛佬,古惑仔幕后的江湖大佬;文隽,助舒淇翻身的幕后男人;马伊P和她的小白脸;姚晨出轨真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