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姐妹

淘姐妹

新闻出版博物馆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物博物馆

电脑 0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新闻出版博物馆,新闻出版博物馆官网,新闻出版博物馆馆刊,新闻出版博物馆严玮

原创 Naomi ShanghaiLOOK

国内首座

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

上海夏日避暑场馆+1

1个主题馆,5大分馆

4吨重的镇馆之宝

实景还原克孜尔石窟

国内首家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最近开馆了。这座筹备了近20年的博物馆,用六大展馆陈列着清末以来的图书、期刊、报纸、唱片、生产工具等766件/套展品,其中含有不少绝版书刊与印刷工具展品。

它落座于杨浦周家嘴路

恰似一个流光溢彩的宝盒

「 它足够专业 」

从铅与火到光与电

中国近现代的印刷出版历程它都记录在册

「 它足够用心 」

用数字技术复刻的石窟

对斑驳且粗粝墙面也还原得十分到位

「 它也足够“聪明” 」

多媒体互动贯穿全馆

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展区内容

实景还原 ・ 克孜尔石窟

博物馆用最新数字技术,采集、还原、印刷石窟图像,并实景模拟克孜尔石窟内的场景。

克孜尔石窟里最具特点的中心柱窟、主室欢サ牧飧癖旧故事画都在此呈现,观众可近距离观看墙面中描绘的雕塑、乐舞、服饰和民俗等图案。斑驳且具有粗粝感的墙面质感都十分接近原洞窟实景。

镇馆之宝 ・ 石版印刷机

这台重达4吨的镇馆之宝,是19世纪70年代引进中国的圆压平式石版印刷机。它曾为新闻出版物印制工作近百年,经过修复后,现在依然可以正常运转。

中华书局图书馆旧藏书库

位于博物馆一楼的中华书局图书馆旧藏书库,公开展示的第一批旧藏书目就有近千件,涵盖了清末民初时期的绝大多数出版物。(书库内部并未开放,不可现场翻阅,可在一楼查看电子书目)

-01-

主展馆 ・ 新闻出版历程

位于二楼的主题馆,整体设计以“书”为设计理念,入口处便有大书卷装置。

主展馆按时间线

展出200余件/套代表性实物

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的历程一一呈现

-02-

印刷技术馆

以“铅火光电”为主题的印刷技术馆,用百余件代表性文物,直观展示了铅活字印刷术、石版印刷术、珂罗版印刷术、胶版印刷术、孔版印刷术和凹版印刷术的不同印刷效果和应用场景。

各种印刷工具与出版物

可现场比对它们的印刷效果

展厅还用多媒体复刻了20世纪30年代的家庭阅读场景,屏幕后便是实景现场。

-03-

艺术设计馆

字体设计是出版物艺术设计中最早起步的分支,这一展馆从字体设计手稿开始,到漫画、木刻版画、连环画、年画、宣传画等,呈现出版物设计的时代变化。

4处设计师工作台,复原多年来隐身幕后的书籍设计师工作场景,上方投影的记录片,记录下了设计的全过程。

/

《辞海》的六种版本

还展出了未定稿版本的插图

英文版《儒林外史》

拥有“虎皮”封面的《猛虎集》

-04-

音像出版馆

在音像出版馆,四面黑胶唱片墙在展厅中央陈列,大家可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经典唱片,现场试听。

19世纪末,一张名为《洋人大笑》的搞笑唱片风靡一时。当时有广告称:“十文大洋听一次,包你捧腹;听过凡不笑者,大洋奉还,分文不取。”

展厅简易还原了当时上海街头的留声机摊,大家可通过橡皮管与木制听筒,感受当时最潮的街头听音方式。

-05-

儿童出版馆

充满童趣的儿童出版馆,用丰富的儿童出版物、经典童话形象和新颖的互动方式,回顾中国童书出版的百年历程。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少年儿童刊物《蒙学报》

畅销百年的期刊《小朋友》

各种版本的《十万个为什么》

这里一定有你的童年记忆

-06-

数字出版馆

数字出版馆以“穿越时空”为主题,展馆中线竖立了一座“书脊”,概念影片通过三维投影技术展示其上。

一楼还设有文创商店

可在此挑选你喜欢的出版社周边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

地址

杨浦区周家嘴路3678号

门票

免费需实名预约

开放时间

周一闭馆

周二至周日

09:00-17:00

(16:00停止入馆)

-今日话题-

你平常选实体书会更看重什么?

内容/翻译/装帧设计/出版机构……

欢迎在留言区讨论

摄影:Hai

原标题:《国内首座新闻出版博物馆,开馆了》

阅读原文


中国国产机床有多厉害 60年代我们的机床落后吗

中国国产机床公司排名,中国国产机床怎么样,中国国产机床市场份额,中国国产机床十大排名

工业革命将人类生产力提升到了新的维度,人们制造商品不再需要一个个手动打造,只需要把原料放在机床或者流水线上,在机械的帮助下,就能源源不断的生产出五花八门的商品。机床是制造业发展壮大的标志,同样也是商品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推手。

改革开放之后,国产机床曾饱受诟病,在精度、效率、稳定性等多个方面都比不上外国机床,唯一的优势就是便宜,虽然后来经过各大企业与高校不断发力,让国产机床逐渐接近世界领先水平,但长期被扣在头上的低端帽子却始终难以摘下。

实际上,国产机床曾有过非常辉煌的过去。

早在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就从国外引进了机床设备,到二十世纪初期,东北、上海、江浙等地又陆续建立了一批机床制造企。这些机床企业被新中国收编后,与其他“一五”时期在苏联支援下建立的机床企业,共同组成了我国机床生产的全新力量,由于这样的部属机床厂刚好有十八个,所以也被称为“十八罗汉”

“十八罗汉”发展之初表现出了非常强大的竞争力,不仅斩获多项机床产品竞赛中的冠军,还获得了多国的好评。当时机床、工具、磨料模具和机床附件等方面的产品,国内自给率达80%左右,国产机床为我国工业起步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信息时代,国产机床一步慢步步慢。

关于国产机床的落后,不少专家学者认为主要受半导体技术的影响――上世纪七十年代后,随着通信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迈入信息时代,在这期间,半导体技术成为信息化发展的关键,包括数字录音机、播放器、移动电话、电脑等新兴科技产品开始涌现,对于零部件加工精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时,常规的机械机床已无法满足高精度加工需要,数控车床开始逐渐取代机械车床,然而,当时的国内半导体技术还比较落后,尤其是芯片方面,仍然大幅度落后世界领先水平,这就导致了数控机床的发展被拖慢。

更加雪上加霜的是,在需求端方面,由于半导体技术的落后,国内并没有多少生产电子产品的企业,厂家对于数控机床的需求很小,机床厂自然也没有动力去研发新的数控机床。然而同一时期,国外信息技术蓬勃发展,数控机床也在市场的强大需求催动下,不断升级,等到改革开放加入WTO之后,再一对比,才发现我们的机床技术已经严重落后。

国产数控机床虽然起步落后,但后起发力,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逐步赶上国际先进水平。根据麦肯锡2021年度数据显示,我国已经连续三年实现了机床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贸易逆差额为23.7亿美元,实现了逆袭。

虽然从技术层面讲,我国机床技术还远远不及日美德等先进发达国家,但是已经有了弯道超车的形势,只要把握住,未来真正实现超越,也不是没有可能。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