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姐妹

淘姐妹

排爆25年,每一次他都赢了!

电脑 0

第一次接到拆弹任务

“200米的警戒线以内一个人都没有

寂静里有一股无形的压力

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我呼吸急促

甚至有想要呕吐的感觉

我第一次听见自己这么大的心跳声”

贺丽远回忆道

(云南省公安厅供图)

贺丽远

是云南昆明的一名排爆警察

也是

云南省处置恐怖袭击事件专家组成员

昆明市恐怖事件应急处置专家

从警25年来

他先后完成

重大活动的防爆安检任务7000余场次

先后执行涉爆任务600余次

处置爆炸装置100余个

废旧炮弹500多个

做到零差错、零失误、零伤亡

每一次任务

他都在和“死神”博弈

25年

每一次

他都赢了

贺丽远在排爆任务中处置的爆炸物。(云南省公安厅供图)

1998年

贺丽远从警校毕业

进入昆明市公安局工作

单位想让他当排爆手

让他征求家属意见

可那时他连“排爆”是什么都不知道

只是因为觉得可以去培训学本领

他便高兴地同意了

1999年

21岁的贺丽远

接到了人生的第一次拆弹任务

罪犯在柜台上放了一个爆炸装置

贺丽远跟着师父来到了现场

“我第一次听见自己这么大的心跳声”

当天

这枚“炸弹”被顺利拆除

事后他却得知

这是一枚假炸弹

贺丽远久久不能从压抑的情绪里走出来

“那一刻有紧张、有懊恼……

诸多情绪缠绕脑际”

“竟然被一枚假炸弹吓住了”

从那天起

“排爆警察”这几个字的分量

开始在他的心里重了起来

贺丽远在排爆任务中。(云南省公安厅供图)

为了锤炼本领

他跟着师父多出现场

多看业务书籍

为了锻炼手指力量

他一遍遍练习用筷子夹钢珠

吃饭时也不例外

吃一口饭

就夹一颗钢珠

他每天坚持在脑海里

把爆炸装置拆解步骤过上许多遍

……

贺丽远在排爆任务中。(云南省公安厅供图)

2003年

一居民小区的楼道口

出现了一个装在纸袋里的特殊爆炸物

它的触发开关是水银

这意味着

只要在处置过程中装置晃动或者偏一点

就有可能引发爆炸

这是一枚贺丽远只在新闻报道中

见到过的爆炸装置

在此之前

全国范围内还没有

人工拆除水银爆炸装置的先例

为了保留证据,以便破案所需

此次拆除方案选择了人工拆除

人工拆除工作由师父带领

贺丽远参与后期处置

拆除过程很艰难

每一分每一秒,每一个细微的动作

都在最危险的边缘

最终处置成功,案件成功侦破

这是昆明排爆队首次成功处置此类装置

也是全国首例人工拆除水银开关

反触动爆炸装置的经典案例

2006年4月

昆明某超市发现爆炸物

当时正值商场最热闹

人员最密集的时候

一旦爆炸发生,后果不堪设想

出现在超市里的爆炸物。(云南省公安厅供图)

贺丽远穿上排爆服

慢慢走近

他轻轻取出炸弹放到地上

“嘀嗒”“嘀嗒”的声音让人胆寒

这是一枚定时炸弹

但竟然没有时间显示装置

短暂思考后,贺丽远向上级请示

“最好的办法就是转移、安全销毁

但是爆炸物是犯罪嫌疑人

遗留在现场唯一的也是最直接的证据

我请求,由我进行人工拆除”

“批准”

对讲机那头传来了指令

贺丽远开始了和“死神”的博弈

他小心翼翼地切断导线

慢慢将炸药和闹钟分开

……

经过漫长的30分钟

炸弹被成功拆除

此时指挥中心传来消息

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

据供述

此时距这枚炸弹设定的爆炸时间

只剩下了不到10分钟

炸弹被转移到户外进行了拆除。(云南省公安厅供图)

因工作出色

贡献卓著

贺丽远曾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

曾获评全国“公安楷模”

“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称号

2011年,一名身上绑有爆炸装置的男子威胁要自爆,贺丽远为了与其谈判,没有穿上排爆服,而是身着警服靠近了该男子,并成功将其说服解除了爆炸装置。(云南省公安厅供图)

“不怕牺牲,迎险而上”

写在贺丽远笔记本的扉页上

“宁可粉身碎骨,也要把安全留给群众”

是贺丽远的坚守

“越是艰险越向前”

是一名人民警察的恪尽职守

也是一名*员的责任担当

原标题:《排爆25年,每一次他都赢了!》

阅读原文


捐献遗体器官流程 中国捐献遗体器官申请

捐献遗体器官怎么申请,捐献遗体器官需要什么手续,捐献遗体器官有补助吗,捐献遗体器官怎么撤回

日前,浙江杭州有人报警称自己想离开这个世界并要捐献遗体和器官。民警借着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名义获得该男子所在具体位置,成功救人的故事被许多网友点赞。

据浙江省红十字会人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在他们的日常工作中,也会接到类似的电话。为此,我们呼吁:奉献大爱,首先要珍爱生命,助力高尚的捐献事业,让我们从爱自己开始。

每每接到有意轻生,并希望捐献器官遗体的电话时,浙江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总是精神紧张。每一个电话的那一头,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更是一个亟需关爱的生命,工作人员都会尽全力伸出援手。

曾经有好几个让工作人员难忘的故事。

一位抑郁症患者来咨询,他说,虽然一直在接受治疗,但是有些念头总是时不时的冒出来,所以要先把人体器官(遗体、组织)捐献意愿登记好。在工作人员的建议下,这位先生经过慎重考虑,加入了帮助抑郁症病友的公益组织,和其他病友、志愿者,互相鼓励,一起共同面对疾病、战胜疾病。

而最紧急的一次是一个晚上,一位女士来电表示,她在朋友圈看到了一个女孩要和世界说再见,配图是一张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工作人员接到电话后,立即查询登记信息,给女孩打电话无人接听后,联动了公安部门,联系到女孩的亲戚朋友,最后,女孩被及时送医,生命得以挽回。

浙江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表示,遗体和器官捐献,承载着每一位登记者、志愿者、捐献者及其家庭对生命的美好祝福。感谢每一份在自己最艰难的时刻,仍然希望用捐献的方式去帮助他人的善意。同时,我们更希望,每一个处在逆境中的人们,能战胜困难,珍爱生命,做生命的强者。

曾经有位年轻的姑娘,因为白血病,经历漫长的治疗过程,最后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恢复了健康。她在养父母的支持下,登记了遗体捐献意愿。她说:“感谢所有帮助我的人,希望我将来也能为医学事业做点贡献。”

2021年,罗建波被诊断为肝癌晚期,决定捐献自己的遗体和眼组织。他说:“也许以后肝癌就能被治好了呢。”2022年11月2日,罗建波停止了呼吸,遵照他的遗愿,遗体捐献给医学院用于医学教学,捐献的眼角膜让2位患者恢复光明。

而曾经反对儿子捐献的潘珍娣阿姨去纪念园祭奠后,主动找到社区红十字志愿者,在历经丧子之痛后,她决定跟随儿子的步伐,完成遗体和眼组织捐献登记。她说:“我儿子做了件好事,我为他骄傲。”

器官和遗体捐献,是当生命无法挽回时,将身体部分可用的器官捐献用于挽救他人生命,或将遗体捐献用于医学教学和科研,助力医学事业发展的高尚行为。在此,我们郑重呼吁:首先,应当崇尚的是珍爱生命。其次,才是延续生命传递爱。

每一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善良的捐献意愿,只要微信关注公众号“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就可以完成意愿登记。而事实上,器官捐献有严格的条件,并不是每一个人,在生命的最后都会符合捐献的条件。所以,在助力高尚的捐献事业中,让我们从爱自己开始。

希望每一个生命

都能沐浴阳光

健康快乐!

责任编辑 | 张珊珊 特约编辑 | 吴h

编辑 | 子寒、刘鹤芝

资料来源 | 浙江省红十字会

原标题:《捐献器官和遗体?请从珍爱生命开始!》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