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老友的影子从眼前走过走在最后的一个是我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有朝一日告别世界的时候我会说两个满意:一、有很多好心肠的朋友。二、自己是个勤奋的人。”在艺术家、作家黄永玉辞世前的日子里,他拿到了作家出版社新鲜出炉的样书《还有谁谁谁》。这本全新散文集主要创作于2022―2023年,可以说是《比我老的老头》的续集或补充,两书共同构成完整的当代个人记忆史,映照出一个时代的背影。在这部新作里,百岁老人回望走过的漫漫人生路,以及一路同行的故友亲朋,讲述他们的情怀与命运、理想与归途。这些文字平静而锐利,从容而跌宕,幽默而忧伤。那些灵魂相映、肝胆相照的交往瞬间,照亮过彼此的生命,也成为不曾磨灭的记忆。
只此一家王世襄
王世襄兄跟朱家眯衷谙路爬投的时候,有一天经过一片油菜花地,见一株不知原因被践踏在地上,哀哀欲绝之际,还挣扎着在开花结子,说了一句:“已经倒了,还能扭着脖子开花。”
王世襄是一本又厚又老的大书,还没翻完你就老了。我根本谈不上了解他。他是座富矿,我的锄头太小了,加上时间短促,一切都来不及。
对我,他(王世襄)一定听错了点什么,真以为我是个什么玩家。我其实只是个画画刻木刻的,平日工作注意一点小结构,小特性,养些小东西而已;我是碰到什么养什么,蛇呀,蜥蜴呀,猫头鹰呀,小鹿呀!没什么体统。
他不同,他研究什么就有一定的专注,一定的深度。务必梳理出根芽才松手。生活跟学问方面,既有深度也有广度,并带着一副清醒严肃人格的头脑。
苗子去东北几年,我有个时候去看看郁风。记得第一次收到苗子寄来的明信片,苗子在上面写着“大家背着包袱,登高一望,啊!好一片北国风光……”郁风捏着明信片大笑说:“你看他还有这种心情:好一片北国风光!哈哈哈……”这老大姐忘了自己捏着的断肠明信片,自己还笑得出……唉!她一生的宽坦,世间少有!
孤梦清香
――难忘许幸之先生
记得许先生(许幸之)发声是:
“‘印象派’的出现,恢复了自然界的美感,更方便地表现现代生活。说他们思想上的落后,他落后他的,我们用他们开掘的思想和手腕画我们的,把他们开拓出的色彩观念也变成我们顺手工具。就像我们搞建设买的外国机器一样。用不用在你,没人强迫你用。我就喜欢欣赏印象派。只是有益于我的欣赏,我画我自己的格调。好像面对一盘你不习惯的好菜,不吃可以,你摔盘子干什么呢?”(大意)
艾先生(艾青)的发言短:
艺术这东西嘛!欣赏也要讲水平,不懂得欣赏是一种水平,水平有高低,这你不能否认。我在法国开始看印象派也不懂,多看几次,又听朋友不同的赞美,自己也就慢慢懂起来,喜欢起来。他画一朵美丽的花,他画的比真花更美。他画一个人、一个场面,比真人、真场面更美。你反对他干什么呢?
你为什么不去画大便?大便不美嘛!(笑!)
这也有个会琢磨,会选择的问题。
印象派当然好,批他干吗?还是堂堂美术学院,让人笑话。(大意)
郑振铎先生
听说有一次悲鸿先生对郑先生(郑振铎)说:“只要你承认《八十七神仙卷》是吴道子手笔,我把它捐给故宫!”
郑振铎先生说:“捐不捐不要紧,它不是吴道子画的!”
两位文化界起承转合大人物的对话,再过二十来年,快一百年了,多慷慨威武。
侥幸的小可见闻
唐先生(唐生明)问:“听说你平常常出城外打猎,北京有什么东西好打的?”
“有,有,北京到冬天,麦子割了,郊外一展平,几家农屋,几树山里红柳。打得到兔子、雁鹅,居庸关一带山崖上还打野山羊……”我说。
“那太辛苦费力了。”他说。
“我平时除教书之外自己还刻木刻,小刀子对着大刻板,眼睛离板子顶多六七寸,慢慢容易弄坏眼睛。礼拜天夹着*到城外走走,一目五里、十里,眼睛给调整好了,对工作和身体都有益处。”
“我也打猎,兔子、岩鹰、野鸡、鹌鹑、山羊,都打过。”他说。
“刚才你不是说过,打猎你经不起累。你怎么打得下那么多东西?”
“你忘了我是个当官的?满满一座岳麓前后山,哪里没走过?我用得着走吗?我不会坐在轿子上吗?轿夫抬起我满山走,见什么打什么,打不着后头跟着的大队护兵不会补枪吗?不会打不中的。坐在轿子上瞄准很舒服,容易屏气,枪就放在膝盖上。轿夫也见机行事,走着走着,东西一出现,马上停住脚步让我瞄准,上山打猎,要紧的是灵活的轿夫。”
梦边
小时候讲起或想到“故乡”,非常明确,没有第二个是这样子的。(包括儿时玩在一起的同伴,我们熟悉每一条腐蚀的台阶,让我们“办家家”。干净得不能再干净的街头街尾的角落。)
跟爹妈走亲戚回来,闭眼睛能摸到自己大门。
上学一路上闭眼闻得到黄丝烟铺,油炸洗沙粑粑,兵工厂,硝牛皮厂,鼻子耳朵带路,晓得走到哪里了。
如果不想当年身边的那些地方,长大在外,晚上睡不着回忆脚板走过的城,城城都不一样。山里是山里,海边是海边,一片片村子,一座座小城,一眼望不到边的中城、大城,都各有各的特别样子。听同学和朋友夸自己家乡好处的时候,都为他高兴,骄傲。
各人有各人的故乡,各人有各人甜蜜的回忆,那些小生活、小角落,永远永远不会再回来的“故乡”!
天下故乡各不相同!
我们的情感自小由那里萌发,很坚实,很顽固。
(本文节选自《还有谁谁谁》)
因林而兴 绿富共赢
●张艺开
黑龙江省伊春市坐落在小兴安岭腹地,四周被茫茫山林包围。
行走在伊春市的街巷中,抬头远望,四面可见翠绿山峦,清凉的空气中浮动着林木的清香。刺嫩芽、婆婆丁……早市上的山野菜能腌、能炒、可煲汤。绿色健康的山林味道,唤醒了伊春人活力满满的一天。
2013年,因林而兴的伊春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林区人收锯挂斧,走下以伐木为生的“独木桥”,踏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快速路”。如今,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83.8%,绿水青山间涌动着勃勃生机。
从伐木运木到营林造林,片片森林茁壮成长
“打枝、集材、装车……我再熟悉不过了。”伊春森工金山屯林业局公司绿源中心苗圃有限公司负责人潘宇生在林区、长在林区,从小就喜欢跟着大人们上山。
人进林退,一根根粗壮的树木轰然倒下,被一车车地送下山。“我的个头儿越长越高,但伐剩下的树,越来越矮、越来越细。”潘宇回忆。
伊春有60多年的采伐历史,几代伊春人穿山林、越石塘、过河沟,为国家提供木材2.7亿立方米,占同期全国国有林区的约1/5。但砍伐也让郁郁葱葱的小兴安岭一度褪了色。据统计,与采伐初期相比,停伐前的伊春市可采伐利用的成过熟林资源仅剩1/10左右。
从过度开发、无序砍伐,到实行森林采伐审批制,再到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伊春人的想法也在与时俱进:“以前伐木运木,现在护林种树,都是在为国家作贡献。”
潘宇大学一毕业就回到林场,研究科学营林造林。“七八年前,造林的成活率还不高,入夏时总能见到死苗,特别心疼。”潘宇说。2019年,在林场组织下,潘宇向中国林业科学院的专家学习,应用起新技术――轻基质网袋容器育苗造林。
排排网袋中,是精准配比的草炭土、珍珠岩和各种肥料。从中抽出苗木,可见一大团根系发达强壮。“以往的裸根苗要培育4年才可以上山,一年仅有一季可以造林,成活率在85%左右。新技术仅需培育3年,三季都可以造林,成活率在95%以上。”潘宇和技术人员们结合新技术需要,对播种机、覆土机进行了改良,育苗所需人力又减了半。
目前,伊春森工已打造12个轻基质网袋育苗基地,累计培育苗木2.52亿株,其中培育轻基质网袋容器苗0.7亿株、裸根苗1.82亿株,极大促进了补植造林提质增速。
与此同时,森林的科学经营日趋精细。
汽车开进山路,左侧树影斑驳、林木高壮;右侧则显得阴暗逼仄,树冠矮小。
“通过科学营林,示范区这侧的林木生长量是对照区的2.33倍。”伊春森工美溪林业局公司森林生态建设部部长张奎拿出修树剪,示范起修枝,“不少树木标有记号。有蓝点的是生长性状好的优势木,我们对其进行修枝培育;有红点的是干扰树,需要分批伐除。”
伊春森工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忠培介绍,通过引进、采用国际近自然育林先进经营理念和技术,伊春因地、因林制宜确定森林经营目标和措施。“我们加速培育大蓄积量、大生长量、大径级木材,以及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功能完备的高价值林分。”目前,这样的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试点面积已扩大到伊春森工的10个林业局公司20万亩林地。
据统计,停伐10年来,伊春市的森林蓄积量年均增长1000万立方米以上。小兴安岭间,绿意越来越浓。
构建林下产业链,实现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
伊春“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停伐后,林区人还能干些啥?怎样实现绿富共赢?
“构建林果、林菌、林药、林畜等林下产业链,发展生物经济。”伊春市委书记隋洪波说。
野草、野菜、野果、树叶……在自动搅拌机中科学配比,变成了湖羊饲料。
“山泉清冽,空气清新,湖羊的肉质滑嫩浓香。”走进湖羊生态循环产业园,排排管道正自动喂食喂水,伊春森工铁力林业局畜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君介绍,林下资源“过腹增值”,还实现了产业生态循环。
目前,伊春森工集团已建设这样的标准化湖羊养殖基地6个,育肥基地24个,通过“林业局公司+林场+职工”经营模式,共带动近千名林区职工年增收约1.5万元。
“我们还在研发引进更先进的湖羊繁育技术,力争使繁育率提高到2.5以上。”李忠培介绍。
在伊春森工友好蓝莓产业园区,温室大棚内,排排蓝莓树上开满白色花朵,背后藏着靛蓝的蓝莓果,入口一尝,酸甜爆浆;棚外,全自动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正在施工架设,通过智能监测、科学配肥、精准滴灌,让每颗蓝莓树“吃饱又吃好”。
去年,这里的蓝莓树用上了基质盆栽新技术,更耐寒、更早熟。“以往培育的蓝莓树,每棵第五年才能产1斤,如今第三年就能产5斤。”伊春森工友好蓝莓产业园区管理办公室主任许崇生介绍。
目前产业园蓝莓种植面积达6100多亩,7年来增长了2.2倍,园区总产值增长了近2.6倍,带动千余户林区职工户均年增收3000元左右。
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林区人的日子越过越好。为了建立政企分开的国有林区管理新体制,深化国有林区改革,2018年10月,伊春森工集团成立。目前,伊春森工集团职工人均月工资达到4854元,比2018年集团组建初期增长68.3%。
改造设施改善环境,宜居宜业宜发展
在伊春森工上甘岭林业局溪水林场,柏油路两侧的排水渠干净笔直,串联起了一座座别致的农家小院,这便是溪水“农家院一条街”,有25家各具特色的农家院。
和父亲一样,69岁的林场退休职工刘养顺也曾是一名伐木工人。如今,依靠林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刘养顺和家人开起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几年前门前的臭水泡子,经过治理建设成了景点‘醉蝶花谷’,很多游客来拍照。”2016年,刘养顺的农家院在全林场率先开业,他说,近年来林场大变样,砂石路修成柏油路,房前屋后栽上红花绿树,吸引了不少游客,家里也添了进账。“家乡越来越美,咱愿意一直守着林子和大山。”刘养顺说。
近7年,伊春森工持续改造提升景区、酒店等基础设施,建设了13个旅游型林场,鼓励职工兴办62家旅游民宿,全面提高接待能力和标准。
在铁力林业局马永顺林场,退休职工王秀云两口子搬进了两室一厅的楼房。“集中供暖、供水、供气,和城里比也不差!”王秀云说。
“过去林场为生产而建,条件简陋,我们依据交通半径科学选点,规划将195个林场居住区整合到86个,目前已完成27个林场居住区搬迁,启动13个美丽宜居示范林场创建工作。”伊春森工集团董事长助理冯玉胜介绍。
2009年以来,伊春市棚户区改造建筑面积2528万平方米,惠及95万余人。2019年以来,全市共完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74个,楼房1097栋,惠及居民5万余户。
“咱林场真是块宝地啊!”傍晚,夕阳为远山密林镀上层层金边,王秀云忍不住拿出手机拍摄,“这景色、这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
据《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