鍗庢嘲淇濋櫓璧勭 鍗庢嘲璧勭鍗庢嘲淇濋櫓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2023青岛?中国财富论坛”于7月8日在青岛举行。华泰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余伯友出席“中国保险资管高质量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论坛并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余伯友:我来自华泰资产管理公司,是一家行业内比较典型的市场化公司,我们现在八千多亿资产中间90%多来自第三方,我们公司的发展历程有可能相比于其他的资产公司来说有不同的视角。
第一家保险资产公司设立到现在已经过去二十年,我们现在回头看保险资产管理一直服务主业,支持主业发展,走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从2018年资管新规出台到2022年保险资产公司管理规定的修改出台落地,其实这时候给保险资产公司又提供了一个新的平台和空间。
原来大部分公司以服务主业为主,但现在通过政策框架设定,为保险资产公司走出行业,为社会提供更广阔的服务奠定了制度基础,同时我们这个行业也对外开放,事实上保险资管已经进入了一个泛资管竞争行业。所以这一种开放对保险资管来说,挑战其实很大。
我认为挑战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投资能力的挑战,我们以前经常说我们是债券方面的专业户或者说长期资产或固收加核心是我们的核心能力,我们支持保险长资金过程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我们面临很多挑战,比如说如果加入财富管理,也许你的很多挑战就不一定这样。
很多投资者要长期收益,其实对短期收益也很有要求,所有要求长期收益的人对短期考核要求也很高,我们要改变自己的概念,原来说长期收益是不是五年都综合很强,最后有一两年很差可不可以。现在实战中来看,是不行的,也就是说,如果五年中,你一两年差,也许就没有机会了。
第二个是业绩挑战,过去二十年,我们保险资金的投资一直是持续稳定的,几乎无论是牛熊市都给股东和保险基金赚钱,但有两个因素,一个是社会高质量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获取社会平均发展盈利的机会,第二个是利率,以前利率相对来说比较能匹配保险资金成本情况,现在是进入一个低利率时间段,而且国际社会又那么不稳定,所以再用原来那一种传统的,我找到一个长期优质资产就匹配上,就能够获得为保险资金或其他资金提供稳定收益的时代,可能就过去了。这个时候,我们面临新的市场环境的挑战,我们还能不能一如既往给投资者提供长期稳定回报也是一个挑战。
第三个挑战是来自于社会责任,保险资管公司一直秉承服务保险主业,保险行业又是社会承担风险最重要的机构。所以我们一直在服务社会、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一个参与者和市场稳定资金的提供者。但是我们在目前的环境下,如果加入财富管理,如果为养老基金提供服务,绿色金融发展做出自己贡献,在这些领域我们能不能也成为一个市场上最重要的参与者和对社会发展的支持者和贡献者,也是我们要面临的一个挑战。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该如何做,才能够保证我们资管公司在不确定的环境下,能够继续的高质量发展,我觉得可能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资管公司的定位问题。新的市场环境下,如何定位,可能是每一家资管公司都要是考虑的。比如像华泰资管,一直以第三方客户为主,既要服务于保险主业也要服务于连接各方面资金,所以我们对自己的定位就是以客户为中心,围绕客户需求,开发设计产品,然后投资的目标以绝对回报为基本的目标。争取为客户提供长期稳定回报。基于这一种目标来打造构建自己的投研体系,以及运营的框架,这是定位的问题。
第二个是投资能力建设是核心。资管公司根本上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财,客户把资金委托给你,其实就是要获取一个能够预期到的回报。投资能力建设方面,保险资管公司以前在长期资金,大类资产配置上,已经是形成了一些优势,我们面对新挑战,是不是要做调整或者是不是要做改变,或者要做一些前瞻性的调整,我觉得这一个过程可能各个公司都会有自己的一个思考。
以华泰资管为例,我们还是要坚持提供长期稳定回报的观念,做优秀的中长期资金管理人。除了投资方面要注重投研投入,把自己的投研基础打牢,可以提升自己各个方面资产配置能力之外,我们还要大力打造自己的投行能力,通过债权计划,股权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等方式,一方面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一方面为保险资金以及各方面委托资金寻求长期稳定收益的一些优秀资产。这是投资能力方面的考虑。
第三个风险管理,我认为对一个资产公司来说,风险管理是获得长期稳定回报的保驾护航的基础,风险管理方面,各公司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手段,大家都是可以进行各个方面的系统化的升级迭代,不断的去适应一些新环境。但是我认为在风险管理方面有两个基本点要做到,第一个就是合规底限。无论是用什么方法,先进系统方法管理也好,哪怕用人工方式去盯也好,人盯人也可以,但是合规底线必须守住,因为这是一个资产公司开展业务的基础。第二个在不确定环境下,要想尽一切办法控制信用风险,力争不出现大的信用风险。我觉得这两点做好之后,才能谈得上为投资保驾护航。
第四个方面谈一谈社会责任的问题,我们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一直通过债权计划,股权计划,投资于绿色企业,投资于基础设施,还有一些高端制造方面,其实一直秉承这个理念在做。未来,除了这些方面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还是要重点考虑。第一个是绿色金融,我们要把它作为一个重要方向,在全面风险管理当中要引入ESG风险指标。引导保险资金和管理资金在这个角度进行配置。从短期来看,按照这个方向投资,可能你收益不一定很高,但中长期来看一定能够伴随这些企业发展获得良好的回报。
第二个我们要继续在支持实体经济上发力,我们传统的设施,传统新能源方面都做的不错,高精特新以及特别前沿技术领域要加大,我们原来秉持看不懂不投,但我觉得后面我们要加强学习研究,争取能够在把这些方面研究明白,在控制风险的情况下,支持这方面的一个业务的发展。
最后就是我们在长期资金管理方面,还是要为养老金融,为财富管理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谢谢。
责任编辑:梁斌 SF055
华东重机两次80亿布局光伏,押宝TOPcon前景如何?
华东重机重组,华东重机重组是利好还是利空,华东重机重组最新进展,2021华东重机重大利好消息据行业人士预测,尽管目前电池片产能已经过剩,但在N型替代P型的大背景下,在异质结的度电成本还没有显著优势之前,TOPcon电池片可能还有1-2年的赚钱效应。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彭硕?北京报道
尽管光伏行业“全产业链”过剩危机的消息在市场上甚嚣尘上,但当今的光伏行业跨界者依然前赴后继。
7月6日,华东重机(002685.SZ)披露公告称,公司与亳州芜湖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签署了附生效条件的《投资合同书》,公司拟在安徽省亳州市投资建设“年产10GW 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
这不是华东重机第一次跨界光伏。
今年3月底,公司曾披露另一则公告,公告称,公司拟在江苏沛县投资建设“10GW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总投资20亿元,新上3.5+6.5GW182/210 mm大尺寸TOPcon、HJT电池片。
关于此次光伏产业的跨界布局,市场争议之处在于有两点:一是,今年之前,华东重机并无任何光伏行业投资相关经验,且账面资金仅剩4亿元,此次跨界的依凭是什么?要知道,仅仅数年之前,公司跨界的数控机床项目给公司带来了巨额亏损,几乎可以宣告失败;二是,如此众多跨界者+老牌企业在电池片环节的产能扩张,华东重机此时入局能赚到钱吗?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华东重机此次挖来了“光伏老将”朱治国担任常务副总经理,全面负责公司光伏电池板块。这意味着公司跨界光伏的战略在技术、管理层面有了一定支撑。
另据行业人士预测,尽管目前电池片产能已经过剩(InfoLink预测整个电池片的产能有望达到1200GW),但目前实际感受到痛苦的只有作为P型的PERC电池,在N型替代P型的大背景下,在异质结的度电成本还没有显著优势之前,TOPcon电池片可能还有1-2年的赚钱效应。
第二次转型
华东重机为何选择跨界光伏?这可能华东重机“不美好”的现实处境有关,而这份不美好恰恰来自上一次的跨界行为。
7月6日,在亳州60亿投资计划披露的当天,公司披露的另一则年报问询函的回复函引出了一场“”旧案,涉及到公司上一次跨界失败的案例,该案例给公司带来伤口至今没有弥合。
据公开资料,华东重机2012年在深交所上市,彼时公司专门生产集装箱装卸设备。上市以来,公司业绩始终不。上市第二年,华东重机业绩即发生“变脸”――当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77.49%。其后,公司业绩并没有明显修复,一组数据是,上市后到2017年前,公司归母净利润始终没能超过3000万元。
由此,公司选择了跨界“数控机床”领域。
2017年,华东重机以29.5亿的对价收购了广东润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润星科技”)100%股权,增值率达624.98%,商誉高达22.44亿元。
其后,随着润星科技的业绩变脸,公司巨额商誉开始减值,2020 年和 2021年分别计提减值 8.26亿元和10.52亿元。
受此影响,华东重机两年间合计亏损达到24.81亿元。尽管商誉几乎已被减值完毕,但在多重因素影响,2022年,公司业绩依旧继续亏损,期内,公司归母净利润-1.78亿元,扣非后净利润-1.87亿元。
一边是连续亏损的现实处境,另一边是光伏赛道迎来“风口” 人所公知,公司转型光伏自然也不难理解。
今年3月29 日,华东重机首次公告,公司与江苏沛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投资合 同书》,拟在江苏沛县经济开发区投资建设10GW 光伏电池项目。其中,项目计划固定资产总投资20亿元,新上3.5+6.5GW182/210 mm大尺寸TOPcon、HJT电池片。
在上述布局的产能还没有开始任何释放的局面下,7月6日,华东重机(002685.SZ)披露公告称,再次在亳州布局了“年产10GW 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
公开报道显示,目前,华东重机光伏产能计划是30GW。
5月9日,华东重机与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简称“中能装备”)于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约现场,华东重机实控人翁耀根表示,“华东重机将坚定向新能源领域转型的战略发展方向不变,计划五年内投资建设30GW光伏电池及组件产业规划,与中能装备的产品发展方向有高度互补性,将持续加强同中能装备的合作。”
跨界背后的底气
光伏行业并非没有门槛。作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行业如今已经是巨头林立,且新搅局者众多,华东重机要想平稳立足恐怕并不容易。
记者注意到,华东重机的此次跨界也有所倚仗,倚仗主要来自两个:一是挖来“光伏老将”朱治国担任常务副总经理来全面负责公司光伏电池板块;二是与中能装备的合作。
1963年1月出生的朱治国,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为上海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厦门大学商学院研究生,英国剑桥大学研究生,英国帝国理工学院MBA。曾先后担任青岛朗讯科技三家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朗讯科技中国区首席财务官兼8家子公司首席财务官,青岛海尔集团公司财务运营总监,天合光能有限公司(688599.SH)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江苏爱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610.SZ)常务副总裁等。
上述履历中,其最为瞩目的一段履历是2011年加入天合光能,这也是朱治国首次与光伏行业发生交集。自2015年起,朱治国出任天合光能执行董事、公司首席运营官COO兼任组件事业部总裁,负责公司产供销及组件业务全面事宜,直到2017年离开天合光能。正是在朱治国任上,天合光能于2015、2016年实现了全球光伏组件出货第一。
记者注意到,朱治国被挖来后,华东重机方面很快给权给股权。
今年5月20日,华东重机董事换届,朱志国随后被推选为上市公司董事,同时其还被聘任为副总经理,同时兼任华东光能、徐州光能总经理。
另外,据4月24日华东重机公告,华东重机的光伏板块负责主体为华东光能。股权穿透后发现, 华东光能的股东中即包括朱治国,公司注册的华东光能的另一位股东为无锡宇杰投资合伙企业,其持股25%。无锡宇杰投资合伙企业的合伙人中,朱治国认缴出资1329万元,出资比例为66%。
另一个则是合作伙伴央企中国能建旗下的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简称“中能装备”)。
5月9日,华东重机与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简称“中能装备”)于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约定将通过深化项目开发、深化品牌共建、深化股权合作、深化科研创新等合作方式,全方位推动公司向新能源领域转型。双方合作包括:中能装备自主投资的光伏发电项目中将华东重机作为主要供应商,双方以具体项目落地为基础,合作共同开发新能源项目或其它大型基建项目等。
7月7日,记者自华东重机证券部人士处了解到,在朱治国的操盘下, 华东重机的沛县项目目前进展较快。
公司人士表示,预计8月底,公司将有2.5GW产能投产,9月底将能有3.5GW产能投产。而据了解,市面上,TOPcon的从开始建设到投产周期大约为10-12个月。“因为沛县开发区提供了厂房,我们只需要设备进来,安装调试就可以,所以项目周期比较快。”
就投资者关心的资金问题,该证券部人士同样给出了解释。据公司一季报显示,华东重机一季末的账面货币资金仅4.3亿元。该人士表示,现阶段,公司光伏项目的投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贷款,未来也不排除股权融资的可能。
押宝前景几何?
从华东重机的两次披露的投资计划来看,华东重机的跨界布局选择在了电池片环节,技术路线则押宝在了TOPcon路线上。
为何选择电池片环节很自然可以解释。就当下而言,电池片环节正迎来从P型到N型的过渡时期,老牌巨头在新路线的统治力力还未完成形成,新势力还有机会和空间。
目前,N型电池路线分为三种:TOPcon、HJT、IBC。由于TOPcon技术最为成熟,成本也较低。因此,无论是以通威股份(600438.SH)为代表的老牌电池片巨头,还是以横店东磁(002056.SZ)为代表的行业“新势力”,市场普遍将TOPcon路线作为布局的主要方向,但随着庞大的产能释放下,TOPcon产能会不会短期迎来过剩,也成为行业关心焦点。
今年6月,InfoLink发布《2030光风储能源转型白皮书》预测: 截至2022年底,电池片环节产能达到510GW。2023年n型TOPcon预期产能将超过400GW,整个电池片的产能有望达到1200GW。按照1.2:1的配比来看,1200GW将满足1000GW的组件装机。
但行业人士预测,2023年,全球组件装机仅400GW,很显然,到2023年底,光伏电池片环节将出现严重过剩。
那么,此时布局TOPcon还能盈利吗?是否会出现硅料正在面临的新势力“普遍亏本”的局面?这些成为投资人关注的焦点。
对此,7月7日,光伏另一家电池上市企业高管于东(化名)接受记者采访时的态度则较为乐观。
于东认为,今年年末,市面上的TOPcon产能预计300多GW,按照今年设备购买量,明年上半年能够投产的TOPcon产能约800多GW。但于东表示,这800多GW的产能中,有200-300GW的产能是将被淘汰的P型PERC产能。也因此,如果现在投资TOPcon,将面对的只剩500多GW的TOPcon产能,过剩程度并不高。
于东还表示,TOPcon的设备回本周期为1年-1.5年,他们认为,在异质结的相对成本优势还没有体现出现的局面下,随着TOPcon的设备成本还在不断降低,该路线可能还有一年半到两年的赚钱效应。
关于自家在TOPcon路线的竞争力,华东重机则在年报问询函中表示:没有 P 型电池片设备等资产包袱可以轻装上阵,通过技术和工艺创新完成快速爬坡和稳定生产,简单高效的组织运营可以提高决策力和市场响应速度。公司也在研究储备下一代 HJT 电池和组件技术,高度关注其工艺技术的发展以及量产综合成本情况,并在后续项目规划中预留了 HJT 电池片及组件的研发和制造资源和空间。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