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姐妹

淘姐妹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他,参与了500多次应急救援——记江华“瑶都红”青年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韦顺江

手机 0
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范文,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系列活动,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为主题,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发言材料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杨永玲 通讯员 蒋思学 杨丁香

7月6日,烈日当空。江华瑶族自治县界牌乡芝源村,该县“瑶都红”青年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韦顺江,在向村里的孩子们宣传防溺水知识。

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出资出力参加志愿活动,对韦顺江来说是常事。

韦顺江今年41岁,从事志愿服务已经15年,服务时长达5500多个小时,参加500多次应急救援。他先后获评湖南省“平民英雄”、湖南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湖南好人、湖南省最美志愿者等。

“我是党员,当然要先上”

2022年6月22日清晨5时多,睡梦中的韦顺江被急促的电话铃声吵醒。

打电话来的人语气急促,“您是韦顺江吗?蔚竹口乡中心小学120名学生被洪水围困了,请求帮助。”

韦顺江在急忙向相关部门报告后,赶紧从自家经营的超市里带上食物和照明工具,又购买了一些药品,与两名志愿者一道,开着家里的皮卡车向蔚竹口乡中心小学方向疾驰。

前方,山洪冲下来的巨石挡在路上,皮卡车不能前行。韦顺江下车与志愿者肩挑背扛着救援物资,冒着被泥石流冲走的危险,徒步十多公里,来到蔚竹口乡中心小学。

到学校后,韦顺江一行3人顾不上休息,立即与当地乡、村干部一道,组织学生转移。

等洪水退去,韦顺江还主动留在当地,协助村民清理淤泥、消杀,一干就是7天。

有人不理解地对韦顺江说,你不但耽误自己的时间,还拿出自己家的物资救灾,把皮卡车搞得“伤痕累累”,值得吗?

韦顺江不假思索地回答,“我是党员,当然要先上。”

果敢逆行,扛出火中液化气罐

2022年初的一天,水口镇菜市场一家腊肉熏制作坊突发火灾,火势迅速蔓延。

韦顺江见此情景,立即拨打报警电话,并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

韦顺江组织大家把周边易燃、易爆的物资搬走,防止火情扩大。他拿着水管,冲到最前方救火。

这时有人告诉韦顺江,作坊里还有一个液化气罐。这无异于一个“定时炸弹”。

韦顺江问清楚液化气罐所在的位置,简单防护后,马上冲进作坊。他冒着熊熊大火,找到了液化气罐。他把液化气罐扛在肩上,将其搬运到安全地点,并在随后赶来的消防救援人员的帮助下,成功处置了液化气罐。

去年秋天,当地一个乡镇发生山火,急需救援人员,韦顺江得知消息,主动联系当地政府要求前往救援。

3天时间里,韦顺江白天开着自家的皮卡车,免费运送灭火物资和救援人员。晚上,他到山上巡逻,严防余火复燃,直到山火扑灭。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全村人的病历都在我心里”

全村人在村口的图片,村里所有的人全部都姓李病句,村里所有的人全部都姓李改病句,一人得病全村遭殃

  □?本报记者 周慧超 文/摄

  即使是仔细看,也很难看出眼前这位妇人已经70岁了。她背着大药箱,行走在柴桑区岷山乡分水村的田埂上,依然步履矫健。笑起来的时候,一口洁白健康的牙齿,让人放下对疾病的担忧。

  “如果有一天,我看不清药上的字了,可能那才是我退休的一天。”徐珍孟是一名村医,她没有进过医科大学,但是在她从医的五十年生涯中,她用自己的一双手守护了周边三个村几百户村民的健康。

  她选择留下来

  徐珍孟是土生土长的分水村人,今年已经70岁,1971年从护士做起,当时在县医院的15个跟班女孩中脱颖而出,争取到留下来培训学习3年的机会。勤奋好学的她爱钻研、有悟性,很快就能独当一面,成了一名合格的村医。学习一结束便回到分水村,担任村医,开始了她守护村民健康的职业生涯。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每天天不亮,徐珍孟就早早起床洗漱,问诊、开方、取药、打针、输液……从早上开门到晚上关门,就诊的病人走了一拨又来一拨。有时一天下来需要接诊的病人达40余个,徐珍孟往往顾不上吃饭,饿着肚子给村民看病是常态,甚至忙的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饭。

  村民黄杨春说,“我管徐医生也叫徐姨,我小的时候,她就在这里担任村医了。”黄杨春告诉记者,有一次一位90多岁的老人感冒,那天夜里下了雨,家里也没车去不了诊所。老人的儿子一通电话,徐珍孟便冒雨赶了两三里的山路给老人治病。

  起初,徐珍孟选择回到家乡是因为50年前,分水村交通不便,村民外出看病十分不方便,有的就这样耽误了病情。后来,时间长了,徐珍孟成了大家信任的“妙手医生”,小小的诊室里也经常回荡着村民们的欢声笑语。徐珍孟有很多次机会离开这个小山村,但是她都选择留了下来。

  免费给孤寡老人看病

  对于她来说,夜间出诊早已不是新鲜事,也从来没有向村民们收取过外出诊费。村里有孤寡老人患了“痨心病”,徐珍孟二话不说背着药箱上门去,为老人治疗期间,她还隔三差五地帮忙打扫卫生、洗衣做饭。

  很久之前,徐珍孟就开始免费给8位孤寡老人常年上门救治,2020年她的卫生室成为医保定点医院后,来看病的村民可以按照国家政策医保报销,来这看病的人也越来越多了,针对“五保老人”问诊的更是分文不取。

  “最近病情好点了没有,吃的药有没有效果?”6月6日,一大早,徐珍孟就背着药箱来到李艮珍家,她要赶在她吃早饭前上门给他们体检,测量血压、血糖等。据徐珍孟介绍,不少老年人的基础病需要在早饭前测量,“老年人觉少、起得早,早点上门检查,一来可以让老人们早点吃早饭,二来也能多检查几户。”她的手机24小时开机,而且还把*调到最大,她说:“晚上怕睡沉了,村民打电话我没能及时听见。”

  “全村人的病历都在我心里。”对于村民的健康状况,徐珍孟记得很清楚:“我们分水村老年人568人,0~6岁儿童66人,孕产妇22人,残疾人47人,其中高血压192人,糖尿病47人,慢性病患者92人,精神病患者14人……”这些数据,她每天都在更新。

  除此之外,她还坚持为村内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老人们看病、送药、体检,并利用出门看诊的机会,给村内留守老人们讲解日常保健和健康饮食等知识。

  “干到干不动的那天”

  “父亲从小教导我,实实在在做人,不要因为一点钱财而迷惑自己的初心,不能有贪财敛财的念头,在乡村里要多做好事。”徐珍孟对父亲的话一直铭记于心,也是这样践行的。

  说到家人,徐珍孟有幸福也有愧疚,幸福的是家人的全力支持和体贴,愧疚的是作为母亲对两个女儿和儿子极少的陪伴。然而,在两个女儿心中,母亲一直是她们的榜样。她用女性独有的细腻和毕生所学帮助了很多人,也温暖了很多人。在她的影响下,大女儿有意愿学医,小女儿也乖巧懂事。“如果你打算从医就别打算赚大钱,否则你就别选择这条路”这是母亲徐珍孟对大女儿的鞭策。

  如今,儿媳更是跟着徐珍孟在诊室工作,一边帮忙一边学习。“我也是希望可以把家里的这份事业传承下去。”儿媳说,“妈妈坚持了这么久,附近的乡亲们也都信任我们。”

  50年来,扎根基层、服务基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52年里,她用坚定的步伐丈量着分水村的每寸土地,52年,她用精湛的医术守护着分水村乡亲们的健康。她默默发挥力量,展现出了女性的坚韧与柔情,将半个世纪的青春奉献给了分水村的每一位父老乡亲,她是普通的村医,也是平凡伟大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