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姐妹

淘姐妹

死亡风险直降12%?爱发朋友圈,竟会让你变得更长寿?

手机 0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死亡朋友圈配图,死亡风险是指什么,死亡发的朋友圈,死亡的说说发朋友圈

看到好看的风景,吃到好吃的美食

但是由于在意朋友圈内好友的看法

最后直接选择不发了

甚至有些人越来越不爱发朋友圈了

或者直接关闭了朋友圈

发朋友圈真的是我们生活的累赘吗?

告诉你个好消息

有研究指出

爱发朋友圈的人,更容易长寿!

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划重点

01

“爱发朋友圈”,死亡风险直降12%?

2016年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者对1200万名Facebook用户的在线社交活动,得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结论。这里提到的Facebook类似于我们国内的社交软件微信。

“发不发”

经常使用社交网络的人整体死亡风险会降低12%左右,因特定疾病而死亡的风险也有所降低,例如癌症、冠心病、药物滥用和自杀。尤其是那些经常能够接收到好友申请的人,他们的死亡风险都是最低的。

这说明社会联系和支持对于长寿有着积极的影响,因为频繁地去发起好友申请一般意味着自己缺乏社会支持,想要去寻求友谊,而接收好友申请一般都意味着他人对自己的好感,这些人往往都拥有着比较充分的社会支持。

Facebook 用户的整体死亡风险

Facebook 用户的特定疾病的死亡风险

“怎么发”

相比起经常发表文字状态但不发布照片的人,经常发布照片但不经常发表文字状态的人死亡风险低于平均水平的30%,因特定疾病而死亡的风险也会显著降低。

由于缺乏对具体照片和文字内容的分析,暂时无法肯定其中的原因,但推测可能是经常发布照片而不仅仅是发表纯文字,往往体现着丰富社交生活,而不包含照片的纯文字状态则是一些个人的感受、感想等内容,与个人有关,而非社交。

划重点

02

经常上网还能减少患痴呆症的风险?

2023年5月,发表在《美国老年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长达17年的研究表明,经常上网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大约是不经常上网的人的一半。

研究人员跟踪了154名年龄在50至64.9岁之间的没有患痴呆的成年人,随访中位数7.9年,最长17年。随访期间,4.68%的参与者诊断为痴呆。根据是否经常使用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或其他任何目的上网,如购物、搜索信息或社交媒体等,将参与者分为常规上网用户和非常规上网用户。

结果表明,经常上网的人患痴呆的风险是不经常上网的人57%,低了将近一半。无论教育程度、种族民族、性别、世代如何,这种联系都存在。

对此,该项目还研究了上网时间与患痴呆风险的关系,每天上网时间与痴呆发病率呈u型关系。即每天上网0.1~2小时的人,老来患痴呆症的风险最低;而每天上网6~8小时的人,风险最高。

研究人员在报告中指出,尽管人过中年后经常上网与认知障碍延迟出现存在关联,但仍需更多研究来全面评估上网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痴呆风险,包括过度使用互联网对老年人的潜在不利影响。

研究人员说:“过多上网可能会导致人们面对面社交互动的机会减少,从而与现实脱节,倾向于虚拟环境,对老年人认知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非常重要,但也要避免过度沉迷网络带来的副作用。

划重点

03

如何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1、多学习,少看低俗视频

网络上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讯息,可适当学习上网,既可提高大脑处理手眼协调的能力、活跃思维,也能开阔眼界、增强自信。对老年人来讲,可以多使用国家老年大学等官方资源,进行养生保健、数智生活等多方面个性化线上学习;尽量减少观看标题党营销号文章、低俗视频,不轻信转发网络谣言。

2、合理购物,不抢蝇头小利

互联网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网络购物成了无数人的生活常态。建议上网购物时,货比三家,选择官方店铺进行购买;理性面对促销,不占小便宜,不轻信“免费领取”;不轻易在网上购买药品及保健品。可以请亲朋好友帮忙把关或给出建议,如果需要在线付款,一定要设好支付密码和支付上限。

3、广交友,但提高防诈意识

网络聊天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缓解内心的孤独感、隔离感和陌生感。但网上聊天要注意避免泄露个人隐私、不轻信网络恋爱交友,提高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

4、公共WiFi谨慎连接

在连接公共WiFi之前先确认其安全性,比如是否为商家或企业的安全WiFi,尤其是一些免费WiFi更需注意,更不要在公共WiFi环境中输入个人隐私信息。

5、在官方渠道下载App

在下载App时,要时刻注意“钓鱼”应用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应用,早前就有“钓鱼”App通过仿冒用户界面诱骗用户输入关键账户信息的案例,而有些破解版App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背后却存在着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因此,在下载App时尽量选择官方渠道下载。

划重点

04

如何健康玩手机?

1、遵循“20―20―20”法则

遵循“20―20―20”法则,即观看电子屏幕20分钟后,抬头远眺20英尺(6米)外20秒以上。看电视或投影仪时,眼睛距屏幕3米以上;用电脑时,眼睛距屏幕不少于50厘米;用手机时,与脸的距离要保持33~35厘米。

2、控制使用时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年人每天的屏幕使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6个小时,青少年应尽量控制在2小时以内。

不但要控制使用时间,同时也需要合理安排使用的时间段。例如:不要在睡前玩手机,也不要在半夜醒来的时候玩手机,更不要在上厕所的时候玩手机。很多老年人有起夜的现象,上完厕所之后其实还是有睡意的,但是可能中途翻看了一下手机,随着看见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之后,大脑又开始逐渐兴奋起来,让睡意消散,从而影响了睡眠的节律。

3、少在昏暗环境下看手机

即使打开了“护眼模式”或“夜间模式”,黑暗状态下,瞳孔处于开大状态,进入眼后段的光线较多,仍会造成眼部不适。因此,不建议在黑暗环境中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另外,电子产品屏幕所发出来的蓝光,也会影响我们大脑的睡眠节律。?

4、划出“禁用”区域

给自己规定手机或电脑要在什么时间使用,每天使用不能超过多长时间,或者规定在卧室里、餐桌上不能出现手机,不是必须用时把其放在“禁区”内。铃声、振动音会不停催促你关注实时信息,休息时可以关闭消息提醒功能。

5、不要躺在床上玩手机

床只是用来休息的地方,要让大脑对于床的功能形成一个固定的认知。许多人喜欢躺在床上看电视、看报纸、写作业、写文章,甚至吃饭,床变成了一个多功能的场所。那么,大脑就无法把床是用来睡觉的功能固定下来。因此,当你躺在床上的时候,也很难让大脑形成“我准备睡觉了”的感觉,长此以往就会影响我们睡眠的节律。

6、睡前远离手机

睡觉前持续盯着感兴趣的网络内容看,会刺激大脑兴奋,即使放下电子设备,也不能马上入睡,长此以往会打乱睡眠规律,建议睡前两小时就不要再碰电子设备。

来源:CCTV生活圈


死亡风险直降12%?!爱发朋友圈,竟会让你变得更长寿?

死亡风险直降什么意思,死亡风险高,死亡风险系数,降低死亡风险
展开全文

看到好看的风景,吃到好吃的美食,很多圈友会想发朋友圈分享一下

但是由于在意朋友圈内好友的看法,最后直接选择不发了

甚至有些圈友越来越不爱发朋友圈了,或者直接关闭了朋友圈

发朋友圈真的是我们生活的累赘吗?

告诉你个好消息,有研究指出   爱发朋友圈的人,更容易长寿!

这种说法是真的吗?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爱发朋友圈”,死亡风险直降12%?

2016年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的一项调查研究显示,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者对1200万名Facebook用户的在线社交活动,得到了几个很有意思的结论。这里提到的Facebook类似于我们国内的社交软件微信。

“发不发”

经常使用社交网络的人整体死亡风险会降低12%左右,因特定疾病而死亡的风险也有所降低,例如癌症、冠心病、药物滥用和自杀。尤其是那些经常能够接收到好友申请的人,他们的死亡风险都是最低的。

这说明社会联系和支持对于长寿有着积极的影响,因为频繁地去发起好友申请一般意味着自己缺乏社会支持,想要去寻求友谊,而接收好友申请一般都意味着他人对自己的好感,这些人往往都拥有着比较充分的社会支持。

Facebook 用户的整体死亡风险

Facebook 用户的特定疾病的死亡风险

“怎么发”

相比起经常发表文字状态但不发布照片的人,经常发布照片但不经常发表文字状态的人死亡风险低于平均水平的30%,因特定疾病而死亡的风险也会显著降低。

由于缺乏对具体照片和文字内容的分析,暂时无法肯定其中的原因,但推测可能是经常发布照片而不仅仅是发表纯文字,往往体现着丰富社交生活,而不包含照片的纯文字状态则是一些个人的感受、感想等内容,与个人有关,而非社交。

2023年5月,发表在《美国老年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长达17年的研究表明,经常上网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大约是不经常上网的人的一半。

研究人员跟踪了154名年龄在50至64.9岁之间的没有患痴呆的成年人,随访中位数7.9年,最长17年。随访期间,4.68%的参与者诊断为痴呆。根据是否经常使用互联网收发电子邮件或其他任何目的上网,如购物、搜索信息或社交媒体等,将参与者分为常规上网用户和非常规上网用户。

结果表明,经常上网的人患痴呆的风险是不经常上网的人57%,低了将近一半。无论教育程度、种族民族、性别、世代如何,这种联系都存在。

对此,该项目还研究了上网时间与患痴呆风险的关系,每天上网时间与痴呆发病率呈u型关系。即每天上网0.1~2小时的人,老来患痴呆症的风险最低;而每天上网6~8小时的人,风险最高。

研究人员在报告中指出,尽管人过中年后经常上网与认知障碍延迟出现存在关联,但仍需更多研究来全面评估上网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痴呆风险,包括过度使用互联网对老年人的潜在不利影响。

研究人员说:“过多上网可能会导致人们面对面社交互动的机会减少,从而与现实脱节,倾向于虚拟环境,对老年人认知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非常重要,但也要避免过度沉迷网络带来的副作用。

1、多学习,少看低俗视频

网络上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讯息,可适当学习上网,既可提高大脑处理手眼协调的能力、活跃思维,也能开阔眼界、增强自信。对老年人来讲,可以多使用国家老年大学等官方资源,进行养生保健、数智生活等多方面个性化线上学习;尽量减少观看标题党营销号文章、低俗视频,不轻信转发网络谣言。

2、合理购物,不抢蝇头小利

互联网极大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网络购物成了无数人的生活常态。建议上网购物时,货比三家,选择官方店铺进行购买;理性面对促销,不占小便宜,不轻信“免费领取”;不轻易在网上购买药品及保健品。可以请亲朋好友帮忙把关或给出建议,如果需要在线付款,一定要设好支付密码和支付上限。

3、广交友,但提高防诈意识

网络聊天可以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缓解内心的孤独感、隔离感和陌生感。但网上聊天要注意避免泄露个人隐私、不轻信网络恋爱交友,提高辨别网络信息的能力。

4、公共WiFi谨慎连接

在连接公共WiFi之前先确认其安全性,比如是否为商家或企业的安全WiFi,尤其是一些免费WiFi更需注意,更不要在公共WiFi环境中输入个人隐私信息。

5、在官方渠道下载App

在下载App时,要时刻注意“钓鱼”应用或存在安全隐患的应用,早前就有“钓鱼”App通过仿冒用户界面诱骗用户输入关键账户信息的案例,而有些破解版App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背后却存在着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因此,在下载App时尽量选择官方渠道下载。

1、遵循“20―20―20”法则

遵循“20―20―20”法则,即观看电子屏幕20分钟后,抬头远眺20英尺(6米)外20秒以上。看电视或投影仪时,眼睛距屏幕3米以上;用电脑时,眼睛距屏幕不少于50厘米;用手机时,与脸的距离要保持33~35厘米。

2、控制使用时间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成年人每天的屏幕使用时间最好不要超过6个小时,青少年应尽量控制在2小时以内。

不但要控制使用时间,同时也需要合理安排使用的时间段。例如:不要在睡前玩手机,也不要在半夜醒来的时候玩手机,更不要在上厕所的时候玩手机。很多老年人有起夜的现象,上完厕所之后其实还是有睡意的,但是可能中途翻看了一下手机,随着看见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之后,大脑又开始逐渐兴奋起来,让睡意消散,从而影响了睡眠的节律。

3、少在昏暗环境下看手机

即使打开了“护眼模式”或“夜间模式”,黑暗状态下,瞳孔处于开大状态,进入眼后段的光线较多,仍会造成眼部不适。因此,不建议在黑暗环境中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另外,电子产品屏幕所发出来的蓝光,也会影响我们大脑的睡眠节律。 

4、划出“禁用”区域

给自己规定手机或电脑要在什么时间使用,每天使用不能超过多长时间,或者规定在卧室里、餐桌上不能出现手机,不是必须用时把其放在“禁区”内。铃声、振动音会不停催促你关注实时信息,休息时可以关闭消息提醒功能。

5、不要躺在床上玩手机

床只是用来休息的地方,要让大脑对于床的功能形成一个固定的认知。许多人喜欢躺在床上看电视、看报纸、写作业、写文章,甚至吃饭,床变成了一个多功能的场所。那么,大脑就无法把床是用来睡觉的功能固定下来。因此,当你躺在床上的时候,也很难让大脑形成“我准备睡觉了”的感觉,长此以往就会影响我们睡眠的节律。

6、睡前远离手机

睡觉前持续盯着感兴趣的网络内容看,会刺激大脑兴奋,即使放下电子设备,也不能马上入睡,长此以往会打乱睡眠规律,建议睡前两小时就不要再碰电子设备。

编辑:胥岩    审核:李佳

版权声明:尊重知识产权,版权归属原创作者。【整理摘编:时英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