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姐妹

淘姐妹

手机cpu和电脑cpu的区别 手机cpu的性能指标有哪些

手机 0
手机cpu和电脑cpu的性能比较,手机cpu和电脑cpu的性能比较 知乎,手机cpu和电脑cpu的更新换代,手机cpu跟电脑cpu差别

大家好,关于手机cpu科普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不过没关系,因为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手机cpu的百科的知识点,相信应该可以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和问题,如果碰巧可以解决您的问题,还望关注下本站哦,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1. 手机CPU为什么要区分大小核?
  2. 手机cpu、桌面cpu、移动cpu,差距能有多大,或者同频率同代下差距能有多大?
  3. 为什么手机CPU核心都普遍比电脑CPU核心数多?
  4. 为什么intel不做手机CPU?
  5. 电脑cpu和手机cpu的差距有多大?

过去的智能手机CPU其实并没有大小核概念的,尤其是在手机双核CPU出现时两颗核心架构和规模都是一样的,就像电脑上的双核CPU,没有特别针对性的设计大核小核,但是因为智能手机CPU的性能不断提升,核心数越来越多,手机的发热和耗电也在显著增加,在这样下去就无法承受,为了同时满足CPU高性能和低功耗的要求,手机CPU厂商就开始尝试设计大小核并各自分工。

举个例子来说,华为最新的麒麟980拥有四颗最新架构的A76核心,频率达到2.6Ghz,这就是拥有最高性能的四颗大核心,除此之外麒麟980还拥有四颗A55架构的低功耗CPU,频率最高只有1.8Ghz,缓存也小了很多,尽管A55核心性能较弱,但是满足一般应用没有问题,最关键的还是足够省电,所以手机就会在轻度使用环境下把任务交给A55核心。

所以别看现在的手机CPU动辄8核10核,但是由于拥有大小核设计,所以在需要发挥性能的手游当中,CPU大核心会高频率运行达到最高性能,小核心闲置;如果只是在聊天,上网过程中CPU可能只会开启小核心,大核心处于闲置状态,从而达到最佳省电的状态。目前这已经成为主流手机CPU的设计理念,未来很多年以内预计仍会保持大小核设计。

可能会有人问电脑CPU为什么没有采用手机CPU的大小核设计?那是因为电脑的X86架构CPU已经非常成熟,电脑本身对CPU能耗高低也远远没有手机那么敏感,在低负载情况下只需把所有CPU核心降低到较低的频率就够了。如果一定要把一部分核心设计成小核心,那样在需要高性能的时候,小核心占据的芯片面积就会产生很大的浪费,所以不管是英特尔还是AMD都没有采用这种设计方式。

简单的来说,架构对于CPU来说就像一座建筑的框架,作为CPU最基本却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手机CPU构架主要是基于ARM(高级精简指令集机器Ad【【微信】】)架构设计,而ARM用精简指令系统(RISC),设计思想减少了大量CPU内部的指令集,造成ARMCPU性能至今一直都达不到英特尔X86CPU的水平。

而电脑CPU采用的是X86、X64等架构,用复杂指令系统(CISC),最终结果是采用ARM架构的CPU,运算能力大大低于电脑CPU的运算能力,同等频率CPU浮点运算能力相差在几千到上万倍。

有人一定会说,那为什么手机CPU不也采用X86、X64等架构,这是因为定位问题决定的,手机的CPU必须满足功耗低、廉价,而X86、X64等架构CPU确实无法满足这一点。

二、工艺&主频

手机CPU主流14/16nm,已经赶上了电脑CPU的制程水平。

再来说说主频,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没有直接关系。决定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的综合指标,有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因素。

因为CPU的位数很重要,这也就是搭载了64位的CPU的手机比32位快的多的原因。手机CPU和电脑CPU架构由于不同,相同主频下电脑CPU要比手机CPU的运算能力高几十到几百倍。

三、核心的影响

手机多核其实应该叫多CPU,将多个CPU芯片封装起来处理不同的事情,你甚至可以戏称为“胶水核心”,也就是被强行粘在一起的意思。在待机或者空闲的时候,八核的手机也只能用到一到两个核心。

手机CPU与电脑CPU的性能究竟差多少?

而电脑则不同,PC的多核处理器是指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了多个运算核心,通过相互配合、相互协作可以处理同一件事情,是多个并行的个体封装在了一起。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并行处理,双核就是单车道变多车道。

在处理同一件事情时候,核心的增多并没有手机CPU运算能力并没有实际性的增强,可以想象性单车道挤在八辆车上的场景。这也就是为什么Intel的atom手机处理器和苹果的处理器只有双核,却要比大多同频率四核处理器都强。单核心能力其实更重要,这就是联发科多核(10核心)并不能提升太多的原因。

四、GPU核心

一般来说,手机GPU是与CPU封装在一起的在同一块SoC上,相当intel的核芯显卡。而电脑则不同,早期电脑的CPU通常都是主攻运算,视频和图形处理都交给显卡,显卡集成在北桥中。

后来有了独立显卡,而集显慢慢的集成到了CPU中,而现在核心显卡正在慢慢替代集显了。值得一提的是,Intel最新的核芯显卡功耗、性能都相当优秀,大有取代独立显卡的趋势。

影响CPU性能的因素盘点

1、主频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兆赫(MHz)或千兆赫(G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处理数据的速度。

CPU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很多人认为主频就决定着CPU的运行速度,这不仅是片面的,而且对于服务器来讲,这个认识也出现了偏差。至今,没有一条确定的公式能够实现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即使是两大处理器厂家Intel(英特尔)和AMD,在这点上也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从Intel的产品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Intel很注重加强自身主频的发展。像其他的处理器厂家,有人曾经拿过一块1GHz的全美达处理器来做比较,它的运行效率相当于2GHz的Intel处理器。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所以,CPU的主频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在Intel的处理器产品中,也可以看到这样的例子:1GHzItanium芯片能够表现得不多跟2.66GHz至强(Xeon)/Opteron一样快,或是1.5GHzItanium2大约跟4GHzXeon/Opteron一样快。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总线等等各方面的性能指标。

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只能说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2、外频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是MHz。CPU的外频决定着整块主板的运行速度。通俗地说,在台式机中,所说的超频,都是超CPU的外频(当然一般情况下,CPU的倍频都是被锁住的)相信这点是很好理解的。但对于服务器CPU来讲,超频是绝对不允许的。前面说到CPU决定着主板的运行速度,两者是同步运行的,如果把服务器CPU超频了,改变了外频,会产生异步运行,(台式机很多主板都支持异步运行)这样会造成整个服务器系统的不稳定。

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与主板前端总线不是同步速度的,而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又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下面的前端总线介绍谈谈两者的区别。

3、前端总线(FSB)频率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有一条公式可以计算,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比方,现在的支持64位的至强Nocona,前端总线是800MHz,按照公式,它的数据传输最大带宽是6.4GB/秒。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亿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8bit/Byte=800MB/s。

其实现在“HyperTransport”构架的出现,让这种实际意义上的前端总线(FSB)频率发生了变化。IA-32架构必须有三大重要的构件:内存控制器Hub(MCH),I/O控制器Hub和PCIHub,像Intel很典型的芯片组Intel7501、Intel7505芯片组,为双至强处理器量身定做的,它们所包含的MCH为CPU提供了频率为533MHz的前端总线,配合DDR内存,前端总线带宽可达到4.3GB/秒。但随着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同时给系统架构带来了很多问题。而“HyperTransport”构架不但解决了问题,而且更有效地提高了总线带宽,比方AMDOpteron处理器,灵活的HyperTransportI/O总线体系结构让它整合了内存控制器,使处理器不通过系统总线传给芯片组而直接和内存交换数据。这样的话,前端总线(FSB)频率在AMDOpteron处理器就不知道从何谈起了。

4、CPU的位和字长

位:在数字电路和电脑技术中采用二进制,代码只有“0”和“1”,其中无论是“0”或是“1”在CPU中都是一“位”。

字长:电脑技术中对CPU在单位时间内(同一时间)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叫字长。所以能处理字长为8位数据的CPU通常就叫8位的CPU。同理32位的CPU就能在单位时间内处理字长为32位的二进制数据。字节和字长的区别:由于常用的英文字符用8位二进制就可以表示,所以通常就将8位称为一个字节。字长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对于不同的CPU、字长的长度也不一样。8位的CPU一次只能处理一个字节,而32位的CPU一次就能处理4个字节,同理字长为64位的CPU一次可以处理8个字节。

5、倍频系数

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主频而得到高倍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一般除了工程样版的Intel的CPU都是锁了倍频的,少量的如Inter酷睿2核心的奔腾双核E6500K和一些至尊版的CPU不锁倍频,而AMD之前都没有锁,现在AMD推出了黑盒版CPU(即不锁倍频版本,用户可以自由调节倍频,调节倍频的超频方式比调节外频稳定得多)。

6、缓存

缓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且缓存的结构和大小对CPU速度的影响非常大,CPU内缓存的运行频率极高,一般是和处理器同频运作,工作效率远远大于系统内存和硬盘。实际工作时,CPU往往需要重复读取同样的数据块,而缓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内部读取数据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内存或者硬盘上寻找,以此提高系统性能。但是由于CPU芯片面积和成本的因素来考虑,缓存都很小。

7、CPU扩展指令集

CPU依靠指令来自计算和控制系统,每款CPU在设计时就规定了一系列与其硬件电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统。指令的强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标,指令集是提高微处理器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从现阶段的主流体系结构讲,指令集可分为复杂指令集和精简指令集两部分(指令集共有四个种类),而从具体运用看,如Intel的MMX(MultiMediaExtended,此为AMD猜测的全称,Intel并没有说明词源)、SSE、SSE2(Streaming-Singleinstructionmultipledata-Extensions2)、SSE3、SSE4系列和AMD的3DNow!等都是CPU的扩展指令集,分别增强了CPU的多媒体、图形图象和Internet等的处理能力。通常会把CPU的扩展指令集称为”CPU的指令集”。SSE3指令集也是目前规模最小的指令集,此前MMX包含有57条命令,SSE包含有50条命令,SSE2包含有144条命令,SSE3包含有13条命令。目前SSE4也是最先进的指令集,英特尔酷睿系列处理器已经支持SSE4指令集,AMD会在未来双核心处理器当中加入对SSE4指令集的支持,全美达的处理器也将支持这一指令集

8、封装形式

CPU封装是采用特定的材料将CPU芯片或CPU模块固化在其中以防损坏的保护措施,一般必须在封装后CPU才能交付用户使用。CPU的封装方式取决于CPU安装形式和器件集成设计,从大的分类来看通常采用Socket插座进行安装的CPU使用PGA(栅格阵列)方式封装,而采用Slotx槽安装的CPU则全部采用SEC(单边接插盒)的形式封装。现在还有PLGA(PlasticLandGridArray)、OLGA(OrganicLandGridArray)等封装技术。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目前CPU封装技术的发展方向以节约成本为主。

9、多线程

同时多线程SimultaneousMultithreading,简称SMT。SMT可通过复制处理器上的结构状态,让同一个处理器上的多个线程同步执行并共享处理器的执行资源,可最大限度地实现宽发射、乱序的超标量处理,提高处理器运算部件的利用率,缓和由于数据相关或Cache未命中带来的访问内存延时。当没有多个线程可用时,SMT处理器几乎和传统的宽发射超标量处理器一样。SMT最具吸引力的是只需小规模改变处理器核心的设计,几乎不用增加额外的成本就可以显著地提升效能。多线程技术则可以为高速的运算核心准备更多的待处理数据,减少运算核心的闲置时间。这对于桌面低端系统来说无疑十分具有吸引力。Intel从3.06GHzPentium4开始,所有处理器都将支持SMT技术。

10、多核心

多核心,也指单芯片多处理器(ChipMultiprocessors,简称CMP)。CMP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的,其思想是将大规模并行处理器中的SMP(对称多处理器)集成到同一芯片内,各个处理器并行执行不同的进程。与CMP比较,SMT处理器结构的灵活性比较突出。但是,当半导体工艺进入0.18微米以后,线延时已经超过了门延迟,要求微处理器的设计通过划分许多规模更小、局部性更好的基本单元结构来进行。相比之下,由于CMP结构已经被划分成多个处理器核来设计,每个核都比较简单,有利于优化设计,因此更有发展前途。目前,IBM的Power4芯片和Sun的MAJC5200芯片都采用了CMP结构。多核处理器可以在处理器内部共享缓存,提高缓存利用率,同时简化多处理器系统设计的复杂度

因为手机这几年正赶上发展的黄金时期,就像是PC快速发展的那20年,因为人们都在用手机,有的人甚至手里两三部,所以手机厂商们包括芯片厂商都在不遗余力的提高手机的卖点,像手机CPU没用几年就从单核、双核一路来到了八核和十核,速度可谓是非常快,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想依靠多核心来提高手机的卖点。

目前消费级电脑CPU核心数量基本也就是6-8个,能达到10核的就算很多了,而手机CPU之所以能轻易达到这么多的核心数量主要还是源于arm架构,这类架构采用了精简指令集,所以即使设计了多核心,其核心面积也不会很大,堆核心比电脑上的X86架构CPU容易很多,功耗也不会失控。

然而,不管是电脑的windows系统还是手机的安卓系统,对多核心CPU的优化始终不太完善,尤其是大量软件并没有对那么多核心优化,这样手机CPU核心再多用处也不大,即使是为了满足更好的多任务操作也完全不需要这么多核心,反而是提升了功耗和发热,得不偿失。

不过这几年手机厂商也意识到了一昧的堆核心没用,所以在一颗CPU芯片上设计了几个高性能核心和低功耗核心,各司其职,有利于提升效率也有利于降低功耗,未来很长时间我想手机CPU核心数量不会再一昧的提高了。

intel做了手机CPU,但是失败了!

和我们想象的不同,intel不但做过智能手机CPU,还在之前做过功能机和PDA的CPU,结果嫌利润太小,把整体项目给卖了!

intel的手机CPU

2002年的时候,intel向市场上推出了移动处理器――XScale,主要面相手机和PDA等移动平台使用。

之后陆续推出了PXA25x、PXA26x和PXA27x三个系列的移动CPU,采用的是ARMV5内核。

你没有看错,就是ARM架构!

但是市场反应平平。

老玩家一定还记得德州仪器吧,当年的移动处理器霸主。根据2005年的市场报告,德州仪器有69%的市场占有率,是绝对的大头。

其后还有高通虎视眈眈,再加上联发科在山寨机市场上攻城掠地,intel的占有率只有个位数,远远对不住intel的巨大投入。

干脆,在2006年把它卖给了Marvell!

随后没几年,iPhone手机引领了现代意义的智能手机风潮,手机已经不仅限于通话这么简单,尤其是3G普及之后,手机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ARM为此曾放言:intel未来只是小角色!

先不说来自别人的嘲笑,intel如此巨大的市场,肯定不能坐视不理。于是又携带Atom手机处理器杀回了市场!

X86架构并不适合手机使用

Atom本来是主打低功耗的CPU,intel有意在此之上发展出适合手机和平板的CPU。

加上它的强大市场号召力,像LG、华硕、联想等当时的手机大厂纷纷站队intel,推出Atom处理器的手机。

然而Atom是X86架构,无法和安卓系统原生兼容,执行效率大打折扣。x86属于复杂指令集,性能很强但是功耗很高。

就这一点就先天性的不适合在手机上使用,不能保证续航,买这个手机来干啥!

还有一次是基带信号出了问题,直接导致华硕ZenFone栽了跟斗。如此以来,以前站队的厂商逐渐转到了高通的旗下。

最终在2016年,intel宣布停止Atom手机芯片,手机CPU再次失败!

总结

intel在电脑CPU上是当之无愧的翘楚,但是在手机CPU,则是一个失败者!

早期XScale如果不卖,凭借intel的雄厚实力,说不定可以在后来的移动大潮中分一杯羹,甚至成为其中的翘楚也有可能。

但世事没有如果,ARM架构的CPU卖了,X86架构的CPU败了,只能说intel没那个命!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喜欢的话请给我点赞和关注吧,谢谢

电脑CPU和手机CPU,说两者差距十万八千里毫不夸张。下面这张图上,比指甲盖还小的芯片,90%的人会说:这不就是手机CPU吗?

错了,这不是手机CPU,而是手机SOC芯片,CPU集成在SOC芯片里面,我们从外面根本看不到。

手机SOC芯片有个专业说法叫片上集成系统,简单说是在一块硅片上,集成CPU、GPU、ISP、NPU、内存等核心。来麒麟980的一张内部透视照让大家参观参观。图中红框处就是手机CPU,包括4个A76大核,两边各是两个A55小核,夹在小核中间的是4MB三级共享缓存。

可以看出,无论骁龙也好,麒麟、猎户座也罢,我们眼中的那片不及指甲盖大的芯片,其功能和一部电脑没什么差别(见下图)。

所以,高度集成化是手机CPU和电脑CPU的最大区别。

由于电脑机箱散热空间充裕,所以电脑CPU的设计类似草原跑马,没啥拘束,而手机SOC芯片内部狭小,设计CPU类似于微雕,只能螺蛳壳里做道场。

由于工作环境的不同,导致两种CPU设计取向的差异,于是产生另一个结果,手机CPU的晶体管数量远少于电脑CPU,因而功耗也低于电脑CPU,自然而然,绝对性能也低于电脑CPU。

说到这里,需要就性能展开一点。

大家的普遍看法是,英特尔的X86架构的CPU比手机采用的ARM的CPU耗电多了。从绝对功耗看,确实如此,手机CPU满血跑的话,功耗可能在1瓦左右,i7要满血跑的话,功耗相当于100瓦大灯泡。

但论效率的话,英特尔的CPU反而实力碾压ARM的CPU。

国外有人对英特尔i7处理器和ARM的Cortex-A8处理器(广泛应用于机顶盒、路由器、打印机、数字电视等设备)在能源效率上作过专门测试,结果发现,英特尔处理器是高耗能高性能,A8则是高耗能低性能。

换句话说,做同样一件事,英特尔CPU消耗的能源比ARM的要少。

意外不意外?

文章分享结束,手机cpu科普和手机cpu的百科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


手机cpu对电脑有什么影响 手机cpu能带动电脑吗

手机cpu对手机的影响,手机cpu对手机性能有什么影响,手机cpu与电脑cpu性能,手机cpu的影响

首先来说,手机处理器跟电脑处理器的针脚根本不一样,根本就不能一起安装第二,手机处理器的平台只能运行手机,能运行的系统第三,从性能上来讲,手机处理器的性能和电脑处理器的性能完全不是在一个层次上的。

这个不能用的,不过有手机处理器的平板电脑可以运行电脑程序。

PC的CPU性能远远高于手机CPU,手机CPU也不能用在PC上,有Intel CPU的手机,这种CPU可以在PC上用,ARM架构暂时无法适配于PC的硬件,因为总线和接口差异太大。

绝对不能,首先架构完不一样,其次能满足手机的性能要求,未必能满足电脑的性能需求。

最之间的区别就现阶段而言,手机处理器的单线程运算能力和电脑处理器相比,相差较大,所以和PC处理器难以单独靠频率来比拼性能拿目前最强的高通骁龙800处理器来讲,该处理器为Krait400架构四核23GHz,实测性能无论是图形。

从系统架构来看,电脑CPU使用的是x86架构,手机使用的是ARM架构,本身他们之间就互不兼容ARM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架构,因为其发明者英国Acorn公司只是开发了ARM架构和ARM核心,至于成品的芯片都是由其他的公司开发的,自己只是收。

手机一般使用的是RISC精简指令集处理器,而笔记本PC电脑使用的是CISC复杂指令集处理器其实关键的问题是笔记本PC使用的操作系统不支持RISC处理器导致的而已部分intel处理器的手机,完全可以用作笔记本PC上,只能由于手机处理器。

寄存器汇编指令不一样加上接口也不相同,基本是无法使用。

Miix 630,你可以百度搜下目前不是主流,买的意义不大补充下是有些片面的,简言之,手机CPU和通用CPU电脑适用场景不同,所以决定了各有所长,而不是简单的“差远了”能来界定的并且手机真用上 PC。

关闭不必要的程序优化网络环境1在使用手机共享电脑的过程中,可以先关闭一些不必要的程序和应用,以释放CPU资源,提高系统运行效率2手机共享电脑需要稳定的网络环境,网络不稳定会导致CPU过高,可以尝试关闭一些网络占用。

手机 是取代不了电脑的,工作学习感觉还是电脑好用。

将来,手机CPU和电脑CPU之间的界限肯定越来越模糊,低功耗优化后的桌面CPU可以用于手机,移动CPU强化性能后可以用于台式机和服务器而操作系统兼容各种不同指令集和架构的CPU早就已经不是问题目前,移动CPU和桌面级CPU的封装。

目前来说,手机cpu与电脑cpu无论从硬件规格还是外观设计都完全不同,无法互换 另外,现在手机cpu的性能也比电脑cpu差很多,无法取而代之的 将来,电脑与手机可能会融合一种超级移动终端将整合手机与电脑的功能,那时候。

手机的cpu,硬件架构和桌面的不一样功耗也不一样但是不排除可以实现一部分桌面级的应用的可能性。

由于定位的不同,手机cpu要功耗低廉价所以采用ARM架构,这样的cpu的运算能力大大低于电脑cpu的运算能力,同等频率cpu浮点运算能力相差在几千到上万倍二工艺制程这个差别不大,手机cpu主流28nm,电脑主流22nm虽然电脑。

你见过带散热风扇的手机吗因此ARM的处理能力不能跟PC处理器的处理能力相提并论32位PC的寻址能力可以达到4G,64位的寻址能力自己算算吧ARM的寻址能力理论上最多只有64K,实际上我们最多只用十几K就够了\x0d\x0。

而笔电 台式的CPU是X86架构,拥有完整指令集,可以做复杂计算即手机能干的,电脑都能,电脑能干的,手机不一定能或者简单理解,手机可以算加减,而电脑可以算加减乘除所以未来也不存在当电脑用的情况不懂继续问,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