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硬件知识大全 电脑知识计算机技术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重要领域,打个比方(不一定恰当),我认为计算机视觉是人工智能时代的眼睛,可见其重要程度。计算机视觉其实是一个很宏大的概念,下图是有人总结的计算机视觉所需要的技能树。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电脑入门硬核必备知识大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四种教你轻松学会电脑基本操作的方法
1.开机和关机
作为完全初学者,首先需要学会正确的开关机。下图我整理了一些常见主机的开关机键与重启(restart)按键。
一般来说,较大的一个是开关机键,较小的一个为重启键。在电脑处于关闭状态时,按一下开关机键即为开机。当电脑处于开机状态时,按一下重启按键,电脑会重新启动。电脑处于开机状态时,长按开关机键,电脑会强制关机,不过一般不建议这样做,对主机有损害(除非电脑死机)。正确的关机需要在操作系统里面电脑关机,点击左下角的开始--关机,如下图。然后等待电脑自动关闭即可。
2.熟悉鼠标如何使用
左键:单击选中,双击打开,点住不松时移动鼠标可以拖动文件
右键:光标移动到待选文件上,单机右键会出现一些功能操作,包括:复制,重命名,删除,压缩,发送,属性等等,如下图。
滚轮:打开网页,或者文件夹后,使用滚轮可以进行上下滑动网页或者文件夹里的内容,当然Word,PPT,PDF等等文档里面也是如此。
3.熟悉键盘的使用
键盘各区域图
键盘的主要作用是为了打字,次要作用也可以快速控制电脑(代替鼠标)。作为初学者,熟练的掌握好打字以及简单编辑功能就足够了。
第一步:熟练掌握26个英文字母。
第二步:记住26个英文字母在键盘上的顺序。第一行拆分成两句:Q W E R T , Y U I O P,很押韵,方便记忆。第二行拆分成两句:A S D F
G , H J K L 。第三行依然拆分成两句:Z X C V B , N M .可以发现Z X C V B
的B跟前面的T、P、G又是押韵,最后剩下N、M很轻松就能记住了。
标准指法
第三步:指法与打字
标准指法就是把双手依照上图的位置放在键盘上,让你的左手食指放在字母F上,右手食指放在字母J上(F键和J键上都有一个小突起,我们通常称之为盲打坐标),然后将四指并列对齐分别放在相邻的键钮上。了解每个手指负责敲击哪些按键。
新手在练习打字的时候,要逼自己别看键盘来打字,尽量靠背诵回忆字母的位置。这样摸索时间长了之后,就会形成肌肉记忆。
4.windows系统的基本操作
以window 7为例,初学者需要掌握的有以下内容,这些都可以在网络上很容易的搜索到答案,都比较简单。这里只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罗列出来。
如何打字;
如何使用浏览器查看所需要的内容;
如何使用即时通讯软件、邮箱等;
如何使用移动U盘进行资料的转移,备份等;
如何进行文件夹的创建,复制,剪切,重命名等;
如何进行文件的创建,复制,剪切,重命名,内容编辑,保存等;
当以上内容都熟练使用之后,还可以对计算机硬件做一些深入了解。比如CPU的工作原理,主流CPU品牌及价位;显卡的品牌和价位,独立显卡和集成显卡;机械硬盘/固态硬盘;内存(DDR3/DDR4)品牌;主板的几种主流规格,包括什么主板支持几代的内存条等;网卡、千兆网卡,独立供电的千兆网卡;显示器种类,直屏,曲屏,LCD,OLED,量子点,4K,8K等等;
相应的,软件方面,熟练掌握一种文字处理软件,像WPS、Office等都可以,后期还可以对计算机高级语言进行学习。
最后,学习电脑操作不要急于求成,要从头开始学习,靠熟练的使用来循序渐进,在实际的使用中不断增大自己的知识面。
最后新手朋友在学习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联系笔者协助解决。
电脑除了换系统盘以外, win10电脑基本不用重装系统
电脑主机换了什么东西才需要重新安装系统?自从用了win10以后,感觉除了换系统盘以外,无论从英特尔平台换到AMD平台,还是从AMD平台换到英特尔平台都不需要重装系统,因为win10的驱动系统已经非常完善,即使是从CPU到主板和显卡换一遍也不一定需要重装系统才能工作,但是如果你使用win7系统的话,大范围换平台就可能需要重装系统才行。
至于电脑主机里的CPU、内存和显卡、网卡等配件,换新之后只需要更新一下驱动即可,CPU如果换新需要注意主板bios是否支持,不需要额外驱动,更换显卡则一定要更新显卡驱动,尤其是从N卡换到A卡,或者A卡换到N卡,包括其它网卡、声卡等小配件也最好装驱动保持最佳状态。
如果你是从机械硬盘更新到固态硬盘,肯定是要把系统盘固态硬盘里获得更快的速度,这时候虽说可以做系统迁移,但是为了系统的稳定,不丢失文件,我还是建议更换系统硬盘的时候重装系统,从而获得干净的系统体验,否则你可能会被莫名其妙的小bug而困扰。
电脑的基础知识
电脑的组成部分与其作用:
一、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的组成分别是: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其应用软件是指特定领域开发、并为特定目的服务的一类软件。而操作系统是位于底层硬盘与用户之间沟通的桥梁。用户可以通过操作系统的用户页面,输入命令,实现用户需求。
二、硬件系统
硬件系统是指构成计算机的物理设备,即由机械、光、电、磁器件构成的具有计算、控制、存储、输入和输出功能的实体部件。如CPU、存储器、软盘驱动器、硬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主机板、各种卡及整机中的主机、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调制解调器等等,整机硬件也称"硬设备"。它是在系统目标要求的指导下,通过综合分析系统软硬件功能及现有资源,最大限度地挖掘系统软硬件之间的并发性,协调设计软硬件体系结构,以使系统工作在最佳工作状态。
1、CPU
微处理器的英文缩写是CPU,即中央处理单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计算机完成的每一件工作,都是在它的指挥和干预下完成的。计算机配置的CPU的型号实际上代表着计算机的的基本性能水平。目前市场上流行的主要两个品牌:Intel
和AMD。
2、内存
一般说一台机器的内存有多少兆,主要是指内存条的容量。可以在电脑刚开始启动时的画面中看到内存的容量显示,也可以在DOS系统中使用命令来查看内存容量,还可以在Windows系统中查看系统资源看到内存容量。
3、显示卡
显示卡是连接显示器和PC机主板的重要元件。它是插在主板上的扩展槽里的。它 主要负责把主机向显示器发出的显示信号转化为一般电信号,使得显示器能明白PC
机在让它干什么。显示卡上也有存储器,叫做"显示内存",它的多少将直接影响显示器的显示效果,比如清晰程度和色彩丰富程度等等。
4、显示器
显示器是电脑的输出设备之一,早期的显示器外形与电视机相似都是显像管的,即CRT显示器。现在的显示器大多是LCD或LED的。
5、磁盘和磁盘驱动器
磁盘是PC机的外部存储器之一,分为硬盘和软盘两种。
两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是使用磁介质来储存数据,所以叫"磁盘"。想要让PC机使用磁盘,必须将磁盘放置在特殊的装置中,也就是磁盘驱动器里。
6、电脑电源和机箱
电脑当然要有电源了,不过电脑的电源可不能直接使用220伏的普通电压。电脑的电源内部有一个变压器,把普通的220V市电转变为电脑各部件所需的电压,比如
CPU 的工作电压,一般只有几伏。
7、扩展卡和扩展槽
当需要用电脑看VCD、听音乐时,就需要配置声卡了。声卡不是PC机的必备部件,它是PC机的一种功能扩展卡。所谓扩展卡,就是指这种卡可以扩展PC机的功能,比如声卡可以使PC机发声、传真卡可以使PC机具备传真功能、网卡可以让您连入网络等等。
虽然现在显示器已经是电脑的基本设备之一了,但由于习惯原因,显示卡仍然被视作一种扩展卡。当然,声卡、传真卡、网卡都是标准的扩展卡。
8、键盘和鼠标
键盘和鼠标是PC机的输入设备,当敲击键盘时,被敲击的键就向PC机的主板发送一个信号,并继续传送给CPU,由CPU来根据操作系统中的有关程序来确认按下的键将会引起什么反应。
9、DVD/CD ROM
即数字通用光盘。DVD光驱指读取DVD光盘的设备。DVD盘片的容量为4.7GB,相当于CD-ROM光盘的七倍,可以存储133分钟电影,包含七个杜比数字化环绕音轨。
DVD盘片可分为:DVD-ROM、DVD-R(可一次写入)、DVD-RAM(可多次写入)和DVD-RW(读和重写)。目前的DVD光驱多采用EIDE接口能像CD-ROM光驱一样连接到IDEas、SATA或SICI接口上。
电脑入门硬核必备知识大全相关文章:
计算机网络第5版重点知识总结 计算机网络原理知识总结
计算机网络第5版重点知识汇总,计算机网络第5版重点知识框架,计算机网络第5版电子书,计算机网络(第5版)第一章
专用网 (pri【【微信】】)
一、因特网服务提供者 ISP (Internet Ser【【微信】】)
根据提供服务的覆盖面积大小以及所拥有的IP 地址数目的不同,ISP 也分成为不同的层次。 二、两种通信方式
用来把用户接入到因特网的网络
接入网 AN (Access Network),它又称为本地接入网或居民接入网。
注:由 ISP 提供的接入网只是起到让用户能够与因特网连接的“桥梁”作用。
在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六、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式通常可划分为两大类:C/S 方式 和P2P 方式 : (Peer-to-Peer,对等方式)。 速率 三、因特网的核心部分 带宽 网络核心部分是因特网中最复杂的部分。 网络中的核心部分要向网络边缘中的大量主机提 供连通性,使边缘部分中的任何一个主机都能够向 其他主机通信(即传送或接收各种形式的数据)。
~
吞吐量
时延(delay 或 latency)
传输时延(发送时延) ―― 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传播时延 ―― 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因特网的核心部分是由许多网络和把它们互连起来的路由器组成,而主机处在因特网的边缘部分。
在因特网核心部分的路由器之间一般都用高速链路相连接,而在网络边缘的主机接入到核心部分则
注:信号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
通常以相对较低速率的链路相连接。
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主机的用途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 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路由器的用途则是用处理时延 ―― 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
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在网络核心部分起特殊作用的是路由器(router)。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packet switching)的关键构
件,其任务是转发收到的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总时延=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处理时最重要的功能。 延 四、电路交换
时延带宽积
电路交换必定是面向连接的。 . 利用率 ―― 分为信道利用率和网络利用率。 电路交换的三个阶段:建立连接、通信、释放连接。
信道利用率――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
五、 用的(有数据通过)。 六、网络的分类
网络利用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 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
广域网 WAN (Wide Area Network) 局域网 LAN (Local Area Network) 城域网 MAN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个人区域网 PAN (Personal Area Network) :
从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 公用网 (public network)
排队时延 ―― 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
值。 -
注: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 七、网络协议(network protocol)
简称为协议,是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其组成要素有以下三点: 语法 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 语义 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同步 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八、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
实体(entity)――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 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
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等。
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表示何种意义。
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二、) 三、
四、
几个术语
数据(data)――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微信】】)――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的”(analogous)――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
“数字的”(digital)――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
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波形表示数字信号时,
形。 务访问点 SAP (Ser【【微信】】)。
九、TCP/IP的体系结构
三、 有关信号的几个基本概念 ―
单向通信(单工通信)――只能有一个方向的通信而没有反方向的交互。
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都可以发送信息,但不能双方同时发送(当然也就不能同时接收)。
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通信的双方 路由器在转发分组时最高只用到网络层,而没有使可以同时发送和接收信息。 用运输层和应用层。 四、基带信号和调制
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
^
直流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
直流分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基带信号
第二章 物理层
进行调制(modulation)。
一、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最基本的二元制调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些特性,即:
调幅(AM):载波的振幅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
调频(FM):载波的频率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调相(PM): 载波的初始相位随基带数字信号而变化。
广播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因此过程比较复杂。
二、各层传输的数据单位
网络层:IP数据报(或IP分组) 数据链路层:帧 物理层:比特
【
三、数据链路层传输数据时的三个基本问题
五、导向传输媒体
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 、无线信道。
(1) 封装成帧(framing)――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然后就构成了一个帧。首部和尾部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进行帧定界。 (2) 透明传输 (3) 差错控制
四、点对点协议 PPP (Point-to-Point Protocol)
现在全世界使用得最多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是点对点协议 PPP。用户使用拨号电话线接入因特网时,一般都是使用 PPP 协议。 1. PPP 协议应满足的需求 :
六、信道复用技术 ,
复用(multiplexing)是通信技术中的基本概念。 复用技术的分类:
频分复用 FDM(Fre【【微信】】lexing) 时分复用TDM(Time Di【【微信】】)
波分复用 WDM(Wavelength Di【【微信】】) 码分复用 CDM(Code Di【【微信】】)
简单――这是首要的要求 封装成帧 透明性 多种网络层协议 多种类型链路 差错检测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一、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分类
?
检测连接状态 #
最大传送单元 网络层地址协商 数据压缩协商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点对点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方式。
2. PPP 协议不需要的功能
纠错 (只需要检测有无错,而不需纠错) 流量控制 序号
!
层。
与接入到传输媒体有关的内容都放在 MAC子层,而 LLC 子层则与传输媒体无关,不管采用何种协议的局域网对 LLC 子层来说都是透明的,如下图所示: ?
多点线路
半双工或单工链路
协议有三个组成部分
1) 一个将 IP 数据报封装到串行链路的方法。
2) 链路控制协议 LCP (Link Control Protocol)。 局域网对 LLC 子层是透明的
3) 网络控制协议 NCP (Network Control Protocol)。 注意: 协议之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 五、媒体共享技术
1. 2.
,
1. 由于 TCP/IP 体系经常使用的局域网是 DIX
Ethernet V2 而不是 标准中的几种局域网,因此现在 802 委员会制定的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LLC(即 标准)的作用已经不大了。 2. 很多厂商生产的适配器上就仅装有 MAC 协
议而没有 LLC 协议。 3. 所以我们以后一般不考虑 LLC 子层 。 八、%
九、
3.
静态划分信道 1) 频分复用 2) 时分复用 3) 波分复用 4) 码分复用
以太网提供的服务
4. 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多点接入)
1) 随机接入 2) |
受控接入 ,如多点线路探询(polling),或轮询。
3)
以太网提供的服务是不可靠的交付,即尽最大努力的交付。
当目的站收到有差错的数据帧时就丢弃此帧,其他什么也不做。差错的纠正由高层来决定。
如果高层发现丢失了一些数据而进行重传,但以太网并不知道这是一个重传的帧,而是当作一个新的数据帧来发送。
六、
七、
以太网的两个标准
DIX Ethernet V2 标准与 IEEE 的 标准只有很小的差别,因此可以将 局域网简称为“以太网”。 八、数据链路层的两个子层
逻辑链路控制 LLC (Logical Link Control)子层 媒体接入控制 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子
以太网发送的数据都使用曼彻斯特
(Manchester)编码。
通信而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每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存在着遭遇碰撞的可能性。 、
图 曼彻斯特编码方式 九、―
十、
这种发送的不确定性使整个以太网的平均通信量远小于以太网的最高数据率。
十、以太网的 MAC 层 1、48 位的 MAC 地址
在局域网中,硬件地址又称为物理地址,或 MAC 地址,共48位,其前3个字节(即高24位)用于标识不同的生产厂家,后3个字节(即低24位)由厂家自行指派,用于标识产品号。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冲突检测(CSMA/CD)
CSMA/CD 表示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多点接入”表示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载波监听”是指每一个站在发送数据之前先2、从网络上发往本站的帧分为以下3种: 要检测一下总线上是否有其他计算机在发送数据,1) 单播(unicast)帧(一对一) 如果 有,则暂时不要发送数据,以免
2)
发生碰撞。
3) 广播(broadcast)帧(一对全体)
4) \
总线上并没有什么“载波”。因此, “载波监听”就是用电子技术检测总线上有没有其他计算机 发送的数据信号。 “冲突检测”就是计算机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大小。
当几个站同时在总线上发送数据时,总线上的信号电压摆动值将会增大(互相叠加)。 *
当一个站检测到的信号电压摆动值超过一定的门限值时,就认为总线上至少有两个站同时在发送数据,表明产生了冲突。
5)
多播(multicast)帧(一对多)
3、 MAC 帧的格式
常用的以太网MAC帧格式有两种标准 : 1) DIX Ethernet V2 标准 2) IEEE 的 标准
最常用的 MAC 帧是以太网 V2 的格式,如下:
检测到碰撞后
在发生碰撞时,总线上传输的信号产生了严重
的失真,无法从中恢复出有用的信息来。
每一个正在发送数据的站,一旦发现总线上出现了碰撞,就要立即停止发送,免得继续浪费网络资 源,然后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次发送。 /
重要特性
使用 CSMA/CD 协议的以太网不能进行全双工
- 1
- 2
- 3
- 4
- >>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