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证券未来规划 东吴证券智能化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原标题:东吴证券:国内优势产业腾飞及下游应用场景拓展 工业机器人国产化迎来机遇
智通财经APP获悉,东吴证券发布研究报告称,2023Q1工业机器人销量6.6万台,同比下降3%,环比下降13%,低于市场预期。展望全年,机器人是现处于“成长性”阶段的自动化产品,受下游景气度影响短期承压,预计全年呈现前低后高态势,下半年有望迎来反弹。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仅35%,国产龙头埃斯顿/汇川机器人市占率仅6%/5%,“四大家族”合计份额达40%。受益国内优势产业腾飞及下游应用场景拓展,诸如光伏、锂电等国内客户崛起,工业机器人国产化迎来机遇。
东吴证券主要观点如下:
23Q1工业机器人行业销量同比-3%,下游光伏保持较高增速
2023Q1工业机器人销量6.6万台,同比下降3%,环比下降13%,低于市场预期。分下游来看,光伏、汽车电子市场仍保持20%以上增速,光伏市场主要受益于技术迭代产生的设备更新需求;新能源车、锂电、医疗等行业景气度短期内有所回落,电子、金属制品行业复苏不及预期,拖累行业销量。分机型来看,协作及 Delta实现正增长,主要系食品饮料及日化行业有所复苏。SCARA、大六轴、小六轴销量不及预期,其中 SCARA下滑主要系下游锂电、医疗等需求放缓,光伏需求体量较小无法形成全面支撑;小六轴受电子行业消费疲软、投资减弱等影响,市场需求疲软;大六轴同比基本持平,重负载产品应用加速拓展,对冲行业需求下行。展望全年,机器人是现处于“成长性”阶段的自动化产品,受下游景气度影响短期承压,预计全年呈现前低后高态势,下半年有望迎来反弹。
国产替代进程提速,内资龙头份额提升
2022年疫情导致四大家族缺货严重,给予国产机器人良好窗口期进入锂电等新兴领域并打磨产品。2023Q1市场需求不明朗趋势下,行业价格战及内卷化成必然趋势,具备性价比优势的内资品牌再次抓住机遇,在锂电、光伏、汽车零部件等领域与外资加速交锋并抢占市场份额,同时在整车领域加速渗透,一季度外企销量负增长,但内资企业增长超20%,2023Q1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41%,同比提升9pct(2022年同比提升4pct),国产替代提速。竞争格局方面,一季度半数以上企业销量同比下滑,仅有少数国产头部厂商在手订单乐观,市场格局重塑,行业加速洗牌,埃斯顿、汇川技术、埃夫特等头部企业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和规模化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其中埃斯顿市场份额同比提升2.7pct,首次跻身TOP5,比肩四大家族。
工业机器人受益国产替代及机器人+,国产龙头正崛起
2022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609亿元,同比增长16%,2017-2022年CAGR为14%,同期埃斯顿工业机器人板块(剔除收购Cloos影响)收入CAGR为57%,2022年份额持续提升至5.9%。中国工业机器人具备渗透率提升+国产替代双重驱动,产业前景广阔:(1)从渗透率看,2021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为322台/万人,据工信部等17部门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2025年我国制造业机器人密度目标较2020年翻番(约500台/万人),机器替人及智能工厂改造趋势下,工业机器人渗透率持续提升。(2)从国产化率看,202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仅35%,国产龙头埃斯顿/汇川机器人市占率仅6%/5%,“四大家族”合计份额达40%。受益国内优势产业腾飞及下游应用场景拓展,诸如光伏、锂电等国内客户崛起,工业机器人国产化迎来机遇。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国产替代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
来源:智通财经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现在国产手机有多少配置 国产手机硬件多少是国产的
现在国产手机排名,现在国产手机哪个处理器最好,现在国产手机什么牌子的好,现在国产手机的质量增加了价格减少了修改病句国产手机小米、华为、OPPO和vivo中,国产零部件大概占比多少?哪个品牌国产率最低呢?
真是情况就是很低,每次吹日本经济衰落的时候,有多少人理性分析过其实核心技术全在人家手里,人家倒不会被卡脖子,比如你看手机摄像头,大部分不是人家产品技术吗?从日本进口或者从日本下属的代工厂买回来,装在我们的华米OV上然后卖到印度东南亚就能刷一波民族自豪感吗?在外国看到蓝绿厂的显眼logo广告可以满足多少人的爱国虚荣心,但是行业内的明眼人才知道,大部分利润是谁的。
就像当初用八亿件衬衣换一架飞机一样,我们生产衬衣的机器是国产的吗?还有著名衬衣品牌是中国的吗?日资、韩资、欧美资本、新加坡资本甚至港资、台资在大陆建了这么多工厂,客观上确实解决了就业,但是试问赚的大头是谁的?我们提供的廉价水电气、人工就白白被人家利用来提高附加值,唉,很多国产成品品牌看似是我们的,但是实则就是充当“组装厂”的角色,想来也是悲哀,所以最后工资起不来啊(每次各地公布人均工资的就是一片自嘲),而基建投的钱造的奇观还是养肥了那部分gy行业的人,但是解决就业的主力军--私企却只能继续压榨打工人,这就是没有核心技术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