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姐妹

淘姐妹

索尼手机光学变焦和数字变焦区别 索尼拍照推荐大光圈变焦镜头

手机 0
索尼手机光学变焦和数字变焦哪个好,索尼手机光学变焦和数字变焦的区别,索尼相机光学变焦,索尼 数字变焦

  近年来,短视频日益火热,刷短视频是人们的日常消遣娱乐,有些人甚至可以躺着刷一天。手机摄影深受人们喜欢,单反反而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手机的便携性和拍照功能的进步是主要的原因。这里我要说一句,那些说手机拍照媲美单反的多少有些耍流氓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手机摄影足够用了,把它玩透了也能拍出大片。手机摄影范围比较广,内容也比较多,我们今天主要浅谈一下手机摄影之变焦功能,这个也是很多人容易被忽悠的地方。

  

  小思考:在开篇之前,我们来回顾一个真实的故事,你们觉得谁的手机长焦拍照体验更好呢?

  甲:我手机支持3.2X光学变焦

  乙:我手机支持50X变焦

  丙:我手机支持4X无损变焦

  乙:我手机支持50X变焦

  丁:我手机支持3~5×连续光学变焦

  乙:我手机支持50X变焦

  

  记得有一段时间手机的变焦镜头似乎消失了,或许是出于成本的考虑吧,但是在广大网友的呼吁下又重现在人们的视野,看来不少小伙伴需要用到该功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场景下确实挺实用的,比如狭窄的空间拍到更广视角,比如远距离拍摄等等。目前手机中的变焦主要有光学变焦、数码变焦和混合变焦,有的厂商也会冒出来一个无损变焦。偶尔我会思考一个问题,手机的光学变焦是不是在偷换概念?或许我想多了。

  

  光学变焦是物理变焦,也是真正实用的变焦方式。玩过相机的小伙伴应该非常熟悉,通过移动镜头内多个镜片获得不同的光学变焦效果,手机的光学变焦有些不同,受限于空间,绝大部分手机的光学变焦实际上是多个定焦镜头组合,并不是真正的连续光学变焦,至于特例,我们后续文章会讲。

  数码变焦是软件算法上的变焦,简言之,就是通过裁切相机的部分画面,并且进行像素“插值”放大,这样的图片失真比较严重,放大倍数越大,图像就更加模糊。

  混合变焦就是利用两个镜头进行拍摄,简言之就是光学变焦+数字变焦,有的负责中间部分有的负责周围部分,就是通过摄像头的无缝切换来实现的变焦。画质介于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中间。

  

  关于变焦,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两个事情。①变焦倍数通常是基于主摄焦距来定义的,主摄焦距可能稍微有些不一样,所以说焦距比倍数更加准确一些。②通常情况下手机光学变焦特指某几个定焦镜头,其余都是不是。比如小米13 Ultra的0.5X(12mm)、1X(23mm)、3.2X(75mm)、5X(120mm)是真正的光学变焦,2X(46mm)和10X(240mm)是基于ISZ功能的扩展焦距,均能输出1250万像素的照片。其余的焦段大家尽量就不要用了,比如3X就不是光学变焦,拍出来的画面就没有3.2X清晰。

  

  

  手机的空间是比较珍贵的,长焦镜头占用的空间比较大,所以潜望式长焦式是主流方案,当然也有特例比如液态镜头,目前不够成熟。还有伸缩镜头或者加装模块的,比如摩托Moto Z(哈苏相机模块)、华硕 Zenfone Zoom,三星的 Galaxy S4 Zoom都可以实现10X光学变焦,但是方向偏离了手机,只能昙花一现。目前手机中常见的光学变焦大概为0.5X、1X、2X、3X、5X。能够实现10X光学变焦的手机很少,比如华为P40Pro+、华为Mate40Pro+、三星S22Ultra。

  

  

  ①数码变焦一定比光学变焦差,未必!比如很多主摄裁切的2X数码变焦就比2X镜头拍出来的效果要好。

  ②手机光学变焦都是定焦镜头,未必!比如:MIX FOLD折叠屏手机(液态镜头),索尼Xperia1 III(一颗镜头两个焦距),索尼【【微信】】和索尼【【微信】】(连续变焦)。

  

  

  

  同样是5X变焦,有可能是光学、混合、数码三种类型;同样是5X光学变焦它的焦距可能不一样;同样焦距的5X光学变焦拍出来的画质也可能不一样。我们在选择手机的时候主要看光学变焦即可,其他两个并不是特别重要,拍照的时候尽量选择手机支持的几个光学焦段,不要手动放大缩小焦距。焦距越大光圈也就越小,尽量用主摄拍,实在不行再用长焦。

  

  最后,我还是要问一下上面的问题,你们觉得甲乙丙,哪部手机的长焦拍摄比较好一些呢?

  

  备注:由于字数限制,超广角、真假光学变焦、液态镜头、高像素变焦、无损变焦等内容在后续文章中更新,谢谢!


2019上半年全球手机出货排行 国产手机出货量首次超过苹果

2019上半年全球手机出货量,2019上半年全球手机出产量,2019上半年全球手机出货量排行榜,2019全球手机出货

  7月26日,调查机构TrendForce旗下的研究部门DRAMeXchange发布数据显示,2016年第二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出货量为1.39 亿台,连续两个季度高于三星和苹果两大品牌的总和。第二季度中,三星出货量为7700万台,份额从Q1的28.0%减少为24.5%;苹果从14.5%微 增至15.1%。

  TrendForce也指出,相对于第一季度销售淡季,二季度有所回暖,全球智能手机生产数量约3.15亿只,环比8.9%,同比小幅增长了3.2%。其中,中国品牌出货量同比增长了13.8%。

  事实上,TrendForce就在之前的报告中表示,2015年中国地区的手机品牌合计出货量已经达到5.39亿部,占全球比重超过四成,并囊括全球前十大手机品牌中的七个席次,与三星、苹果总和的5.47亿部已在伯仲之间。

  如今,三星、苹果、华为三大巨头组成的第一阵营外,去年全球排名前六的小米和联想已经被OPPO和vivo所替代。

  在变幻无常的手机市场中,国际品牌的份额受到中国品牌的挤压,同时国内厂商也在激烈洗牌。

  三大原因促成逆袭

  2016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高达1.25亿台,首次超过苹果与三星之和,第二季度保持了这一趋势。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今年的超越并不意外。

  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老杳谈道,“其实并不奇怪,除了前几大品牌其他有很多是中国厂商。另外,调研机构一般不统计山寨机,如果统计,出货量数值早就超过苹果和三星。”

  尽管全球智能手机增速放缓,中国品牌的出货量仍较强劲,增量的背后主要有三大因素。

  其一是受益于海外市场的耕耘。Counterpoint资深分析师闫占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增量主要来自于国外,国外增速更快,国内盘子大增速慢,国外市场主要集中在印度、亚太,此外非洲也有很多中国品牌。”

  他表示,2016全球智能手机增速大概7%,中国地区的增速在5%-6%之间,海外整体市场在8%左右,其中印度市场增速维持在20%左右。

  对于华为手机的上半年业绩,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也披露,在欧洲传统高端市场以及北非、拉美、 中亚市场发展迅猛,海外增速是国内的1.6倍。

  海外市场之外,国内份额的抢夺异常激烈。国际品牌的下滑为国内公司让出争夺空间。

  “苹果下跌得比较厉害,对苹果来说第二季度淡季,没有推出新品。”老杳点评道,“三星份额今年有所回升,但是大势在萎缩,目前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只有7%左右。”

  一方面是夺取其他品牌的份额,另一方面是国内消费升级的换机市场带来部分增量。一位手机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今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上3000-4000元价位的手机销量中,中国厂商已经占到70%,去年仍在50%以下。虽然千元机仍然是消费主力,但是整体比例在慢慢下滑,2500-4000价格段的中高端手机需求在增多。

  此外,制造业优势是第三大原因。“中国手机超过国外是早晚的事情,因为中国擅长做制造业,中国手机制造中心也是全球的制造中心,苹果更多地专注于它的系统以及成熟市场,三星的成本偏贵,所以在一些市场会受到中国厂商的压力。”闫占孟说道。

  国内品牌洗牌持续

  苹果、三星、华为组成的第一阵营正在和第二阵营逐渐拉开差距。苹果拥有闭环生态,三星背靠纵深的产业,华为在通信业务上有深厚基础。

  如果说今年异军突起的OPPO、vivo是“鲨鱼”般敏捷的选手,华为则是“恐龙”级别的巨头。在系统性的国际化上足见差异,华为在海外市场的布局是品牌战略的国际化,OPPO、vivo等更多的是在营收方面获取收益。

  在海外市场的选择上,华为率先在欧洲市场突破,当然,这与华为传统2B业务的积累不无关系,闫占孟表示,“华为在欧洲布置时间长,欧洲市场主要由运营商控制,进入该市场需要做很多的测试,运营商渠道非常难进。”

  国内多数厂商并不具备进入欧美市场的实力。上述业内人士向记者分析道,其他品牌更多的是在国外市场试水, OPPO、vivo等纯手机企业直奔利润,有的国家由于汇率等原因赔钱则会立马退出。相比华为有很多个业务支撑现金流,OPPO的渠道、人员、产线成本都是自己的,到每个市场都是找代理商做渠道,对利润要求特别高。

  余承东自去年开始就对媒体表示,未来 3-5年,全球市场能存活下来的只有2-3家手机厂商。近日金立董事长刘立荣在新品发布会上预言,手机市场未来只能容下6-8家公司。在饱和的国内市场上,品牌仍在激战。

  去年华为突破1亿台的销量大关,接下来谁将成为第二家?业内普遍看好爆发的OPPO,闫占孟认为,“OPPO有可能在单个月会超过华为,在季度和国内市场上超过华为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到明年,OPPO有可能进入第一阵营,一年出货量超过1亿台。”

  老杳也告诉记者,“整体来看OPPO、vivo 崛起,去年是华为和小米争第一,今年国内或许是华为和OPPO争夺第一。”

  据OPPO方面公布的数据,R9手机销量已经突破900万台,而华为P9上市3个月的销量为450台左右。但是一款产品的成功并不意味着品牌的持续,未来的增量、品牌的调性升级、新用户的拓展都是OPPO需要面对的问题。

  线下回暖的当下,OPPO、vivo、金立等深耕渠道者增势明显,华为、小米、中兴等企业均在渠道上积极布局。在互联网手机品牌中,乐视强势增长,魅族放缓速度维稳。

特别提醒:本网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