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器2.5g端口怎么接交换机 交换机每个端口接一台路由器方法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帧格式:
802.3? ? 有线网卡
802.11? 无线网卡,无线路由器都支持802.11
802开头的都是国际标准,是由IEEE国际学术组织制定的标准
数据帧的形成:5层应用层传出数据如:“Hello”,4层传输层的防火墙封装TCP/UDP头,3层网络层的路由器封装IP包头,2层数据链路层的网卡封装帧头和帧尾?
MAC子层(帧头)构成:目标MAC地址(6字节),源MAC地址(6字节),类型(2字节),总的大小=6+6+2 = 14 字节
FCS(帧尾):提供了一种错误检测机制,用来验证帧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4个字节)。
一个帧的容量是有限的:MTU值(最大传输单元),国内是1500字节,再加帧头+帧尾18个字节 =1518 字节就是帧的最大长度
MAC地址6字节如何算出来的?网卡的MAC地址就是16进制,由12位组成如:A3-CE-C9-11-AA-39
占用内容大小计算方法:一个16进制占4bit(比特),8bit = 1Byte(字节),而MAC地址的是由12位组成,所以大小为:12 * 4? = 48 bit,转为字节单位:?48 / 8 = 6 个字节
类型:
- 0x0800:IP协议
- 0x0806:ARP协议
- 0x 代表16进制
类型字段的作用:识别上层协议,为上层提供服务?
ARP协议的主要功能:是将IP地址解析为MAC地址
ip协议的主要作用: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
图示:
交换机的作用:交换机是根据MAC地址转发数据
网卡的作用:生成帧(就是加帧同和帧尾)
设:当同一局域网下的两台PC进行通信
信息发送到目标的过程:
1)如:MAC地址为AA的PC向DD发送“Hello a”,会从应用层一路往下直到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的网卡会给数据包(报文)封装帧头和帧尾,形成数据帧,然后把数据继续传。
MAC地址表,记录物理端口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
2)当数据帧到达交换机的时候:交换机不需要把帧解封装只读取数据帧中的帧头和帧尾,解析完成后就能知道源MAC地址(发送消息PC的MAC)、目标MAC地址(接收消息的PC)和发消息的PC所在的端口(物理端口,如F0/1),然后交换机就完成机生第一次学习学习源MAC地址(一台新的交换机)生成MAC地址表,如果表已经存在那就将记录添加进去(记录物理端口和源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如:AA (源MAC)?F0/1(所在的端口))然后交换机根据帧的信息(目标MAC地址DD)转发。
3)转发过程:交换机会先从MAC地址表中寻找,如没找到交换机会把帧除了帧进来的端口都进行广播,连接了这台交换机的设备都会收到这条广播,如:MAC地址为BB的PC也收到了,这时BB的网卡就会判断这个的帧的帧头里面的目标MAC地址是给我的?不是,就不会继续解封装不继续往上送,干掉。直到DD这台PC收到就会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AA发来的数据“Hello a”,这一过程中可能在当前交换机(1)的端口都找不到DD,这时就会找和当前交换机连接的交换机(2),交换机(2)也会继续交换机(1)的过程,生成MAC地址表,进行广播寻找,直到找到DD这台PC进行解封装操作,得到AA发来的数据“Hello a”。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交换机(2)生成的MAC地址表的端口号是他自己的端口号,也就是交换机1进入交换机2的端口号,如:交换机1是从交换机2的F0/2端口进来的那地址表就是:AA (源MAC)?F0/2(所在的端口)。
在整个过程中交换机就干了两件事请:
- 这个帧来源那台PC的MAC地址,我需不需要学习生成MAC地址表
- 这个帧要去哪,我的MAC地址表有没有记录了,没有广播寻找
可参考下图:
目标pc收到信息后会进行响应回包过程如下:
1)这时是开始的目标MAC地址为DD的PC给AA回包, 所以源MAC地址就变成了DD,目标MAC地址就成了AA,DD向AA回包过程中交换机(2)也会进行学习,对源MAC地址进行学习,因为之前交换机已经创建MAC地址表,所以现在是向MAC地址表添加,记录物理端口和源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参照下图就是添加记录:DD(源MAC)?F0/1(所在的端口)
?2)向MAC地址表添加完记录后,交换机就会安照DD提交的数据帧里面帧头包含的目标MAC地址(AA)进行转发数据,交换机就会找MAC地址为AA的PC在哪里?交换机转发数据的唯一依据就是自己的MAC地址表,恰好有记录目标地址AA与物理端口(F0/2)的对应关系,所以这里不需要广播寻找,直接单播把数据帧发送到AA对应的F0/2物理端口,这是数据帧就来到了交换机(1),交换机(1)就会查看帧头内的源MAC地址,你是谁发送过来的呀?目标PC的MAC地址是谁呀?这时交换机(1)就会发现,自己的MAC地址表没有关于源MAC地址为DD的记录,所以交换机(1)再次学习源MAC地址DD然后添加进自己的地址表内:DD(源MAC)?F0/3(所在的端口)
3)到这里可能会疑惑,DD对应数据帧不是从交换机(2)的F0/1端口的PC发出来的?为啥记录在交换机(1)的MAC地址表里面就是?F0/3?因为交换机只管数据从自己的那个端口传进来的,不会管,最开始是从那个交换机端口发出的,(简单理解就是:交换机的MAC地址表,只会记录自己的端口,而且只会学习记录源MAC地址,不学习目标地址)
4)交换机(1)学习完之后,就会找你的数据帧内对应的目标MAC地址我的表里面有没有啊?恰好有记录目标地址AA与物理端口(F0/1)的对应关系,然后交换机(1)会把数据帧,通过单播的形式转发给AA也就是IP地址为10.1.1.1的PC,这时该PC就能都到数据帧了
如果已经某台PC对应的MAC地址已存在,交换机的MAC地址表内记录了,那么把这根网线拔掉对应的记录会默认在300s后消失,如果在这300s内把网线插到另一台PC上,那对应的表记录会立即更新,如:A对应的物理端口是F0/1,把B对应的物理端口是F0/2,拔出换给A,最后A的记录是F0/2(就是同一个MAC地址出现了不同的端口,表中该记录会立即更新到目前的状态)
注意:这里讲的过程在现实中交换机都是自动完成的,而且都是电脑连接交换机之后开机就自动完成了,?因为电脑一开机就会发送DHCP Discovery(发现)广播包(目的:寻求服务器),这时就会被交换机的MAC地址表记录下来,之后就很少会使用广播寻找,都使用单播,除非,目标是表里没有的,交换机不知道,才会再次广播。
- 如MAC地址表已经存在,那就查询该源MAC地址在表示是否已经记录,如MAC地址表中已经存在有关与该源MAC地址的记录,且完全相同,那不作操作,如不相同,更新表中该条记录
- 如MAC地址表不存在,学习帧中的源MAC地址来形成MAC地址表
- 如表中有匹配项,则单播转发
- 如表中无匹配项,则除接受端口外广播转发帧
- E 10Mb
- F 100Mb
- G 1000Mb
- Te 10000Mb
F0/1
- 0 模块号
- 1 接口号
接口速率自适应:1000/100/10M自适应
速率工作模式可以为10,100,1000任何一种状态
物理层状态(1层) | 数据链路层状态(2层) | 含义 |
up? ? ? | up | 成功:物理层的网线插上了,数据链路层的交换机之类的也匹配成功 |
down | down | 没插网线 |
up | down | 物理层的网线插上了,数据链路层没匹配成功 |
administratively down | down | 物理层的接口被人工关闭了(命令:shutdown 关闭 no shutdown 开启) |
- 人工down掉
- 速率不匹配
- 双工模式不匹配
双工模式: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单工:单向通信(如BB机、收音机)
半双工:虽然能双向通信,但不能同时(如:你说我听或你说我听,但是不能同时说话)
全双工:能同时双向通信(如:现在手机打电话)
- 2层接口(如:交换机)默认已开启ou
- 3层接口(如:路由器)默认都是管理down(人工shutdown)
第一次配置网络设备,需要使用console线,一头连接需要配置网络设备,一头连接PC
在PC需要使用“超级终端”或其他软件
可以查看交换机的基本简单,且不能做任何修改配置!
进入特权模式命令:
Switch>enable # 缩写:en
可以查看所有配置,不能修改配置,但可以做测试、保存、初始化等操作
进入命令: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缩写:conf t
默认不能查看配置,但可以修改配置,且全局生效
命令:
? ? ? ? Switch(config)#interface 接口名(如:fa0/1)?# 缩写:int f0/1
?默认不能查看配置,但可以修改配置,且对该接口生效
进入命令:
? ? ? ? Switch(config)#line console 0? # 缩写:line co 0
默认不能查看配置,但可以修改配置,且对console口生效
?
exit? # 退到上一级
end # 直接退到特权模式
ctrl + u # 光标前面的字符全部删除
ctrl + a?# 快速定位光标到行首
ctrl + e?# 快速定位光标到行尾
line co 0? # 进入console 口控制模式
hostname 名称(如:sw-gz-01-04)# 修改交换机名称)
缩写:ho?名称
注意:要进入?console 口需要从全局配置模式下输入命令进入,要进入全局配置模式下就要从特权模式进入
line co 0? # 进入console 口控制模式
password 密码? ?
login? ?# 下次进入交换机的用户模式时需要登录验证
conf t #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 ? ? ? enable password 密码(明文)
? ? ? ? enable secret? 密码 (密文:在配置文件内是以哈希值的形式保存)
en # 进入特权模式
reload? ?# 重启交换机,会询问是否确定重新加载,会车就好,重启之后之前的配置都会消失
在内存中存在一个文件:running-config? 里面存储了我们对交换机所有的配置
第一次开机,系统会在内存中自动创建一个干净的 running-config 文件
建议:每配置一些设置就保存一下配置
en # 进入特权模式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 把内存中的running-config文件复制到交换机的内置硬盘,并改名为startup-config
或
write? 缩写:wr
先从硬盘好查找startup-config文件是否存在
- 如果不存在,就会在内存中创建新的running-config文件
- 如果存在,则复制startup-config文件到内存中并改名为running-config
锁住你的隐私小秘密,来自吾爱大神!
隐私密码锁了怎么办,解锁隐私密码,锁住你的视线,隐私锁是什么意思大家都知道,Win+L快捷键可以锁定电脑桌面,保护个人隐私。而且很多软件也有软件锁,比如QQ,让窥探隐者无处下手。
然而,如今人手不离的微信是我们最需要保护隐私的地方。我们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登录微信,或者直接设置成自启动。怎么才能最大程度地保护我们的微信隐私,但又不用锁定电脑呢?
今天,伊昂给大家推荐一款由吾爱大佬开发制作的电脑端微信上锁神器!
适用平台:PC
软件绿化免安装,解压后仅仅几百KB,几乎不占运行内存,支持开机启动、设定鼠标无操作自动锁定时间、支持自定义上锁图片、快捷键启动。
运行微信锁前需登录微信,然后双击【【微信】】.exe启动软件。第一次使用需设置一个密码(字母、数字和特殊符号),软件默认英文特殊符号,设置时可以输入中文特殊字符,但解锁时需按shift,切换至英文模式再输入字符。
勾选记住密码,不然每次都需要设定密码,设置模糊度(0为不模糊,透明)。最后点击锁定微信即可。
来看一下微信锁定后的效果,锁定后,微信锁就可以关闭了。
上锁图片可以自定义更换,右键微信快捷方式,点击打开文件所在的位置,在WeChat.exe同目录放入一张图片,把文件名改为lock.png,后缀格式不要忘了改。
然后退出微信,重新登录之后再进行锁定,这样微信锁中间的那个锁的图片就会更换为自定义的图片。下面这张图片也打包在了压缩包中,喜欢的可以直接使用用。
注意,解锁的时候没有密码输入框,打开微信界面(鼠标不要点到任务栏,否则要点击一下微信界面才能解锁),键盘直接输入密码就可以解锁。重新锁定时可以用快捷键Ctrl+L,还可以勾选快捷键锁定后自动隐藏微信的功能。
忘记密码也不用担心,退出微信重启即可。软件制作者也贴心制作了使用说明,文件就在软件目录里,伙伴们使用时遇到问题可以参考。
END
看评论区,即刻体验吧!
记得关注、点赞、转发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