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姐妹

淘姐妹

iqoo neo5活力版对比荣耀v20 iqoo neo是不是联发科的系统

手机 0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跑分136万,比骁龙8 Gen 2还猛!天玑9200+到底是个什么情况?是不是天玑9200简单的提频?今天我就给大家聊聊这款,首发天玑9200+的iQOO Neo8 Pro。

1.5K护眼国产屏,素皮后盖屏下指纹

先走个流程,简单聊聊外观。我手里这款是素皮版,初上手感觉这个素皮有点细,手感还行。它的名字叫赛点,是这次iQOO Neo8 Pro的主打色,黑色中框+橙色的素皮背板,以及黑色的碳纤维纹理摄像头模组,有没有那种速度与激情的动感?至于颜值高不高,大家来评判。

听说另外还有两个玻璃的版本,比素皮版重几克,就我个人而言,如果你天天打游戏,还是建议大家选择玻璃的版本,散热可能会更好一些。

中框没有天线条,基本可以确定是塑料材质,至于塑料支架,有的人可能会吐槽有些廉价感,但它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防误触,还能减少跌落的碎屏几率,iQOO本来就是偏向游戏手机的定位,所以这个设计一直沿用至今,我想以后应该也不会改了吧?

正面这块6.78英寸,1.5K分辨率的144Hz国产高刷直屏,参数给大家列出来,峰值亮度不高,不过室外可以看清屏幕,可视角度还行,放一段视频素材给大家看看屏幕的显示效果。

特地帮大家测了一下调光方式,高亮度是类DC,50%以下的亮度会变成高频PWM调光,算是全程护眼了。

至于屏下指纹,这个价位大部分都是短焦指纹,位置偏下,解锁速度没什么问题。

首发天玑9200+,跑分游戏两手抓

这次iQOO Neo8 Pro搭配的是天玑9200+性能三件套,跑分我简单跑了一下,133万,属于正常误差范围。

从参数上看,天玑9200+相比天玑9000,大中小核频率全都提升了,GPU峰值频率也有大幅提升,可以把它理解为体质比较好的天玑9200提频。

首先测试一下常见应用的打开速度,单从打开速度来看,天玑9200+大核的高频起到了关键作用,响应速度很快。由于这次iQOO Neo8 Pro全系标配16GB运行内存,还测试了一下二次打开APP的留存情况,二次打开应用的留存情况也很不错,应用基本都保留了下来。

再玩玩游戏,iQOO Neo8 Pro在游戏上的配置非常豪华,除了5002mm2超大面积的VC撒热版,还有传统的屏下双压感、对称双X轴马达、立体双扬声器,自研的V1+芯片也没有缺席。

王者荣耀120帧模式下,半小时它的表现是这样的,帧率稳如一条直线,无论是团战还是释放技能,都没有任何卡顿,的确对于这种级别的处理器来说,王者荣耀算是小儿科。

在游戏过程中,还能设置自定义震感,震动强度也有三档可调。配合双X轴马达,游戏当中,使用部分具有指向性技能的英雄,在释放技能时能感受到那种随着方向震动的打击感,游戏效果拉满。

更关键的是vivo还联合发哥以及第三方,研发了MAGT自适应画质,能有效的降低功耗和提高画质,打王者荣耀这个功耗是真的低,果然只有蓝厂对发哥是认真的。

在半小时和平精英中,90帧跑满那是肯定的,功耗和发热表现也都很不错。开枪、切镜都非常丝滑。

屏下双压感在这里简直是物理外挂,双指就能打出四指的效果,我比较喜欢设置为左边开镜右边开火,再配合封闭双扬声器带来的立体声,再加上双X轴马达的震动感受,拿iQOO手机玩吃鸡,还真的和一般手机体验不一样。

这次iQOO还更新了【【微信】】无线降噪耳机,这是一款半入耳式的主动降噪耳机,主要就是戴在耳朵上很轻,也不容易掉落,测试吃鸡的时候拿它来玩了几盘,感觉延迟还行,基本指哪打哪,喜欢吃鸡的朋友不要错过。

想要看手机性能,原神才是重头戏,直接开启60帧高画质,半小时平均帧率59.62帧,没有出现异常波动的情况,这样的表现,平均功耗居然不到5W,这个表现我认为还是非常给力的。

看核心调度可以发现,超大核核大核都在工作。如果你想功耗再低点,可以直接开启V1+芯片的插帧模式,45帧插到90帧,延迟虽然会有些增加,但其实感知已经没那么明显了,功耗是实打实的降低。

当然,打原神所有手机都会发热,这款手机也不例外,特别是我这款素皮版,玩的过程中,手掌还是挺热的,这次iQOO专门更新了全新的散热背夹2 Pro,套在iQOO Neo8 Pro上,避开了按键区域,在打游戏的时候也能感受到热风从上下两端走了,不会吹到手上。

它有3档风力,开满之后可以释放27W的峰值制冷功率,只需要2分钟就可以将温度降至零下7度,拿它冰可乐都行。除了各种灯效外,它最让我满意的地方就是能够边散热边充电,用36W以上的PD快充或者自家55W的快充,直接插上就能变散热边充电,这个设计对于游戏党来说真的太友好了。

从几款游戏体验我发现,天玑9200+除了帧率更稳定之外,功耗表现比我之前测过的天玑9000手机更低。

IMX866大底主摄,V1+芯片加持

拍照之前一直都不是iQOO系列的强项,但是iQOO Neo8 Pro居然下放了大哥X90同款的IMX866 VCS大底主摄,另外两颗属于凑数镜头。

在白天光线充足的场景下,主摄成像效果不错,画面干净通透,细节丰富,明暗把控准确。

大光比场景也能轻松应对。直出样张的色彩就非常讨好眼球,整体的发色正常,算法痕迹不重,拍完就可以直接发圈。

超广角镜头可以获得更开阔的画面,素质肯定不如主摄,不过这个价位的超广角,只要和主摄色差不大,记录生活就行。

在光线复杂的环境下,不同色彩的光源也没有互相干扰,光源之间处理得还行。

在暗光环境下,主摄样张对高光压制到位,暗部有细节丰富,毕竟是大底主摄和V1+,表现不会太差。

夜景模式,成片速度快,观感讨好眼球,不过看细节,还是能看出算法痕迹。得益于V1+的加持,iQOO Neo8 Pro拍摄夜景视频的表现,相比以前也有了进一步提升。iQOO Neo8 Pro的拍照符合这个价位的正常水平,不能说有多好,但是记录生活肯定是够用了。

120W快充+5000大电池,快充续航兼顾

这次iQOO Neo8 Pro搭配的是120W快充+5000mAh双电芯电池,这个规格搭配在iQOO的手机上比较常见了,我认为这种大电池+高功率快充组合,还是比较合理的。实测下来,5小时重度续航测试还剩41%的电量,这个表现中高度使用一天没啥问题。

由于充电速度也很快,10分钟就能充50%,20多分钟就可以充满,所以iQOO Neo8 Pro也不存在续航焦虑。

总结

如果没记错的话,iQOO Neo8 Pro应该是iQOO的Neo系列第一款以Pro命名的产品,从这次产品配置上看,的确有许多旗舰机上才能看到东西下放到这款Pro上,比如IMX866主摄、天玑9200+等等。通过体验也可以发现天玑9200+不仅仅是提升频率,而是在性能、游戏体验提升的同时,功耗进一步降低,当然,发哥优化得看蓝厂,其他厂商的天玑9200+是不是也能有这么优秀的表现,还得看后续产品了。



美光存储芯片中国市场份额 国产存储芯片和美光的差距

美光芯片要到美光存储 j,tyco芯片美光存储,diodes芯片就找美光存储 4,diodes芯片 美光存储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雷科技Ieitech

日前,监管部门宣布美光公司在华销售的产品未通过网络安全审查,这意味着国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将停止使用美光的产品。作为存储芯片巨头,美光是全球第二大内存厂商和第五大闪存厂商。Trendfore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美光拿下了全球DRAM市场23%和NAND市场10.7%的份额。这个审查结果,对美光公司自然是沉重一击,但对中国存储产业而言,却是件好事。

过去几年,国产存储行业迎来了快速发展,涌现出了一批兼具技术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在被海外巨头占据了数十年的存储市场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如今,这道口子在不断扩大,存储芯片自主化将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在逐渐接近的现实。即便没有了美光这样的海外巨头,中国的存储产业仍然能发展起来。

奋战多年,国产存储芯片实现从0到1

能归类到存储芯片范畴内的半导体产品有很多,但最核心的芯片就DRAM、NAND两种,前者可以理解为内存,后者则是闪存。国金证券曾在一份报告中披露,2021年DRAM、NAND加起来的出货量,在存储芯片中的占比能达到97%。

而在全球存储芯片市场上占据支配地位的,主要是韩美日芯片巨头。TrendForce数据显示,2022年Q4,全球DRAM市场,三星拿下了近一半的份额,排第二、第三的SK海力士和美光份额加起来超过了一半,其他厂商能分到手的市场已所剩无几。

(图源TrendForce)

全球NAND市场,三星以33.8%的营收份额位列第一,铠侠以19.1%的份额排第二,从第三到第五分别是SK海力士、西数和美光,留给【【微信】】的只剩下3.1%。

(图源TrendForce)

从以上数据来看,国产存储芯片厂商在各类报告中依然声名不显,它们的名字淹没在“【【微信】】”中。但在关键的从0到1的这一步,国产厂商已经取得了空前的突破,在DRAM和NAND领域,均有知名企业站稳脚跟。

目前,国内最知名的DRAM厂商是长鑫存储。长鑫2018年成功研发出中国首个国产8Gb DDR4内存,此后不断在技术上取得突破。据了解,2021年,长鑫存储采用的主流内存芯片工艺为19nm,2022年完成了17nm DDR5内存试产。2021上半年,长鑫存储的全球市占率已经达到了1%。无论是消费还是企业市场,我们均能看到大量采用长鑫颗粒的内存条。

(国产长鑫官方)

NAND领域,国产厂商中的佼佼者则是长江存储。长江存储2017年发布了第一颗32层NAND闪存芯片,当时和海外头部厂商还有较大的差距。但长江存储后续的进展非常快,推出了自研自产的晶栈架构Xtacking,还于2022年全球首发232层3D NAND Flash技术并且用在了量产存储产品上,实现了一次对国际巨头的赶超。

今年4月,长江存储得到大基金二期增资,注册资本从562.7亿元人民币增至约1052.7亿元,新增近500亿资金。长江存储二期项目也在启动,规划产能能达到30万片/月,和国际存储巨头之间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市场调研机构Counterpoint预测,2023年长江存储在全球存储市场预计能拿下6%的份额。

(图源长江存储官方)

不难发现,尽管在市场排名中,国产存储芯片厂商还无法和国际巨头们对比,但我国的存储产业起步晚、技术积累少,而且整个行业被少数几个海外巨头掌控,要想在这样一个群狼环伺的环境中获得一线生机,难度极大。但就结果我们都看到了,国产存储芯片厂商在这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生存下来了,并且在技术上不断取得突破,稳住了脚跟的同时还在持续发展,对老牌厂商们发起一轮轮冲击。至此,国产存储芯片厂商,已经完成了至关重要的从0到1的突破。

国产发力,存储产品纷纷迎来“真香”价格

很多小伙伴都应该发现了,今年SSD固态硬盘价格血崩了,200元出头就能买到1TB容量的固态硬盘,价格直逼机械硬盘,这在前两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而这背后的功臣,其实就是国产存储厂商。这些价格低廉的固态硬盘,基本用的都是国产厂商的颗粒,其中以长江存储居多。

(图源京东网页截图)

坦率说,这些低价SSD在部分参数规格上是不如海外大厂的,但在小雷看来,这类国产SSD的性能足以满足日常需求,至少流畅度远胜机械硬盘。除非有超大容量存储需求,否则我找不到让人买机械硬盘而不买固态硬盘的理由。更何况,大批量低价国产SSD的出现,冲垮了海外巨头们的价格体系。以小雷之前购买的2TB版三星980 Pro为例,去年年底海淘的优惠价大概是1400元;而如今,它在国内电商平台上的价格已经跌到了千元以内。

我们还发现,今年发布的手机新品中,推出1TB容量的非常多,除了小米、OPPO们的旗舰外,还有真我的中端机型。超大容量手机普及,背后是存储价格爆降。

DRAM内存产品出现剧烈的价格变动,比存储品类可能还要更早些。去年开始,国产品牌就把DDR4内存条的价格从300多打到了150元左右,价格直接腰斩,现在更是不到100就能买到。现在,京东等电商平台上的内存销量排行榜中,经常能看到国产内存条的身影。

(图源京东网页截图)

有意思的是,此前国产内存没有出现时,那几家巨头厂商的厂房三天两头出事,比如水灾、火宅、工厂故障等,结果都是内存疯狂涨价,小雷现在还能想起当初一条8GB内存条卖1000来块的“盛况”。而国产内存条上市并把价格打下来后,老牌厂商们的工厂安稳了很多,很久没有涨过价了。

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国产存储厂商的崛起,带来了最实在的利益,无论你最终是否选择国产产品,都会因国产而受益。

不被卡脖子,科技自立自强是唯一出路

现如今的国际大环境下,中国厂商和中国用户,能明显感觉到被卡脖子的“无芯之痛”。而要把主动权和控制权握在自己手上,自主研发无疑是最优的选择。但半导体是尖端技术密集的行业,对技术实力、专利积累、资金投入等各方面都有极高的要求。起步更晚的国内行业,想要奋起赶上,无疑困难重重。

但对当下的我们来说,别无选择,即便难度极大,也要迎头直面。让人欣喜的是,国产存储芯片成为中国在自主半导体产业上撬开的缺口,获得了值得称道的成绩。尽管国产存储厂商拿下的营收和市场份额还不算多,和老牌巨头们还有差距,但无论在技术还是市场,都在持续进步,充满着发展壮大的希望。

对普通消费者而言,国产存储产业的崛起,更容易让人感知到,并且能直接从中获益。当然,要看到的是,存储芯片在整个芯片领域中属于技术难度相对没那么高的类型,我们要占领更多技术高地,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不管怎么说,国产存储产业从0到1发展起来、摆脱了对美光这类海外巨头的依赖,都是我们前进道路上一个值得铭记的事件。

同时,这说明,要想不被卡脖子,坚持科技自立自强是我们的唯一出路,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钛媒体微信号(ID:【【微信】】),或者下载钛媒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