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阿里三年裁员多少人,阿里3.25离职,阿里三年员工待遇,网传阿里解雇10员工
随即,阿里云回应了此事,他们每年都会进行组织岗位和人员优化,此次调整时间为5月,是在4月底发放年终奖后启动的,整体优化比例约7%,补偿标准为N+1+1。
今年3月底,阿里巴巴CEO张勇公布了一份“疯狂”的上市计划:阿里全面分拆,实行控股公司管理。张勇更是在全员信中直言:“果断地让他们单独面对资本市场,成熟一个,上市一个。”
5月18日晚,阿里公布了分拆的更多细节:分拆后的六大业务集团各自成立董事会,阿里云所属的云智能集团将分拆独立上市,预计分拆在12个月内完成。菜鸟、盒马分别启动上市计划,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则开始外部融资。
不过,并非所有的人都会为此感到“兴奋”,相反,不少员工表达出了“惶恐”的情绪。根据作者对阿里多条业务数十名员工的采访,他们的“惶恐”来自对未来的不安。
马云退休后几年里,阿里组织架构调整从未停止,根据作者不完全统计,调整约有10次,其中不乏如1拆6、天猫淘宝拆分等涉及根基的超大动作。这些调整往往标注着“最大”“罕见”“首次”等字样,此次调整也被称为“24年来最重要的一次组织变革”。
这意味着,员工们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在调整中沉浮一次。
此外,阿里早已加入了“裁员”大队中。财报显示,最近一年,阿里员工减少了近两万人,仅在今年第一季度,就减少了4524人。
那么,将一艘超级巨舰拆成一个由大小船只组成的船队,会成为这家超级商业体解决问题的终极答案吗?
“太累了,最近这十几天,是来到这里最累的一段时间。”丁凰向作者感叹,一股少有的疲态从她的语气中流露,“老逍(指‘张勇’)带了很多集团的人下来,几乎每天都要在这边开会。”
丁凰所在的部门正是此次裁员的阿里云,她在这里工作了5年。此前,她从未想过,有一天,在阿里所有业务中,云智能会排名榜首。原因倒不难理解,在此次组织架构调整中,云智能由张勇亲自挂帅,在未来上市潮中,云智能也走在了前列。
去年底,张勇亲自下场,兼任云智能集团总裁,原负责人张建峰则继续担任达摩院院长。当时,阿里云发生了备受关注的香港宕机事件,这一度令张勇极其气愤。
不过,据丁凰回忆,刚接手时,张勇对云业务似乎并未表现出特别的热心,直到今年1拆6以后,丁凰才忽然感觉忙了起来。
张勇的“1号工程”从本地生活变成了大模型,1拆6后,他首次公开露面就是在阿里云峰会上。在峰会上,张勇公布了阿里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通义千问”,并称未来阿里所有产品都将接入“通义千问”进行全面改造。
此外,钉钉也是云智能旗下的一大备受期待的业务。目前,钉钉月活稳居行业第一,企业组织超过2300万,用户数量达到6亿,付费DAU超过1500万。
不过,此时的云业务已经不复当年之勇,市场占比、营收增速都在下滑,疾速奔跑的大模型、智能云也需要持续、巨额投入。
这家阿里“上市盛宴”的排头兵要想在12个月内完成分拆上市,或许并非易事,调整、裁员、内卷也就在所难免。
相对来说,菜鸟、盒马的上市之路或许要更为顺畅一些。
最新财报中,本季度菜鸟物流营收同比增长18%,增速在六大业务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国际分部,远高于有密切业务关系的国内电商业务;2023财年,菜鸟净利润为-3.91亿元,但对比上一财年的-14.65亿元已大幅缩窄。
姚瑗在菜鸟成立初期就加入这家公司,最早时,她既有阿里期权也有菜鸟期权,但很快,菜鸟就只发自己的期权了。甚至刚刚分拆不久就有消息称,中金、花旗等多家机构做好了菜鸟上市准备,时间点甚至有可能“就在今年”。
笔者接触到的所有阿里子公司员工中,菜鸟员工相对淡定且略带兴奋。
“菜鸟比较独立,和阿里巴巴内部商业体系尽量不产生绑定关系,所以,在各个业务线中从集团下来的人最少,裁员压力也最小。”一位入职菜鸟不久的员工向笔者表示。
同样淡定且略带兴奋的还有盒马,盒马在成立之初,就给员工发放属于自己的股权,从2021年开始,盒马就已经自负盈亏。在此次财报中,阿里集团董事会宣布批准启动盒马上市流程,预计将在未来6到12个月内完成。
盒马或许将成为阿里启动1拆6后首个独立上市的子公司。
2023年,盒马也延续了快速增长的势头。1月,创始人兼CEO侯毅就曾以全员信的形式称盒马鲜生已经实现盈利;5月9日,盒马与头部的央厨、农企、高校等成立预制菜联盟;几天后,盒马又宣布将在全球设立8个采购中心。
不过,外界所忽视的是,阿里并没有丰富的上市经验,阿里旗下虽不乏上市公司,但大多是在上市后并购而来,如高鑫零售、阿里健康、阿里影业等。
“如果一拆六发生在2021年8月前,张勇或许会选择本地生活而不是云智能集团。”阿里巴巴前员工杨高明如此表示,离职后,他一直在观察自己的老东家。
那段时间,正是本地生活业务在阿里巴巴的高光时刻。有内部消息显示,当时,张勇每周至少分配一天时间给这些业务。一位阿里某子业务的中层曾对笔者表示,很多被认为张勇派系的高管、实力派中层都被派去支援本地生活业务。
但2021年8月的“阿里女员工疑似被性侵”事件,让本地生活的权力格局发生了变化,俞永福全面接手了本地生活。
近两年来,俞永福治下的本地生活成了阿里巴巴为数不多仍保持高速增长的子业务之一。财报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阿里本地生活服务订单同比增长超20%,营收125.49亿元同比增长17%。
不过,亏损依然是本地生活最大的问题。最新一季度,本地生活的亏损同比有所收窄,但依然高达41.5亿元。
国际数字商业集团与本地生活的情况相似,营收快速增长,但也有不少亏损。2023财年,该集团实现营收185.4亿元,同比增长29.3%,是增速最快的业务线。
该业务由85后蒋凡执掌,他曾被视为阿里“太子”,曾负责最重要的业务线淘宝、天猫。
但是,2020年4月,蒋凡与网红张大奕的绯闻让他的工作受到重大影响。2021年底,戴珊接了蒋凡的班,主管淘宝、天猫,后者则远赴东南亚,负责东南亚电商平台Lazada、全球速卖通、国际贸易等海外业务。
当时有媒体称,这个动作是将蒋凡发配边疆,但在蒋凡接手海外业务的一年里,阿里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资源,这是其他人很难享受到的“待遇”。
根据作者不完全统计,蒋凡接手后,Lazada从阿里获得了约20亿美元的支持,而在此之前,这家东南亚电商平台几乎未获得过阿里一分钱的投入,即便在一段时间,它的负责人是有着“蚂蚁之母”称号的彭蕾。
重金支援下,蒋凡尽显当年“阿里流量王”本色,该集团被定义为驱动阿里稳健增长的新引擎之一。
不过,对于蒋凡来说,竞争正在变得更加残酷,蒋凡重点布局的是东南亚市场,这里的王者是Shopee以及TikTok,Lazada依然处于守势。
杨高明向作者介绍,由于多年来缺乏足够的人力财力资源,Lazada已经被Shopee压在身下,蒋凡到任后,一直在频繁调动管理人员,对业务进行梳理整顿,但并未采取太多的进攻手段。
即便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集团都面临挑战,但这两大业务仍有未来,其员工也不乏出路。
“不少同事都收到过猎头或者竞对的邀请,有欧洲相关经验为佳,待遇至少会翻倍。”郑可嘉对笔者表示,她是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在泰国的一线运营人员。
相对来说,大文娱集团在分拆后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活下去。
作为阿里巴巴曾经最重要的双H战略之一,大文娱集团近年来获得资金以及流量支持不算少,但在所有子业务中,表现却最差。
优酷的日活此前位列行业第一,如今仅相当于行业老大爱奇艺的三分之一;旗下天天动听、虾米音乐关停,重金投资网易云音乐也未能产生有效互动;游戏行业或许是一个重要的成长方向,但除了集整个集团之力的三国志战略版有些水花外,几乎看不到任何希望。
在过去几年里,仅总裁大文娱集团就换了三个,从俞永福到杨伟东再到现在的樊路远。
“没有钱,就买不到版权;没有版权,就没有钱。对于文娱行业来说,这是一个死循环。”一位大文娱的员工如此感叹,笔者接触到的两位大文娱员工都不愿意多谈未来。
“在晴天时修屋顶,在顺境中做规划。”这是马云仍执掌阿里时张勇留下的名言。
财报数字显示,阿里似乎过得不错。他们在2023财年(2022年4月1日至2023年3月30日,下同)净利润达到725.1亿元,同比增长17%,四季度净利润235.2亿元,同比增长245%。过去一年,阿里还创造了1717亿自由现金流,比2022财年几乎翻倍。
此外,阿里账上还有2295亿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和其他投资3097亿元,总计同比增长近千亿。
不难看出,对于阿里来说,目前天空依然晴朗,但这美妙阳光是否能辐射到分拆出的其他业务?
阿里早已过了“淘宝吃饱,全家不饿”的时代,2014年赴美上市前夜,阿里对未来的规划仅有三个方向且全部围绕电商:云计算和大数据、农村市场、全球化和跨境贸易。
而现在的阿里已经发展成了一个庞大、复杂的平台经济体。天眼查数据显示,阿里拥有成员企业超过900家,其中核心企业有225家,这个数字远大于字节跳动、京东、拼多多、百度等企业。
边界越大,对手越多。在杨高明看来,分拆的一个主要原因是阿里对手已经变成了1+6+N,他们必须分散应对。
独立作战时如何各自筹措粮草成了一个难题,从阿里历年财报可以看出,除主营业务外,其他业务几乎都处在亏损阶段,并且正面临强力对手。
不用担心粮草问题的正是阿里起家所依赖的主要业务,即淘宝天猫所属的淘天集团。事实上,在6+N的公司里,他们是唯一一家不会独立上市的业务集团,在未来也将成为阿里巴巴最重要的现金来源。
“今年淘宝天猫实在太难了。”1拆6后不久,钱宋向笔者感叹,他是一位已在阿里巴巴工作超过10年的资深员工。
近年来,淘宝天猫营收一直增长缓慢。财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中国商业营收1360.7亿元,同比下滑 3%,中国客户管理收入602.7亿元,同比减少5%。
更麻烦的是,多年来淘宝、天猫分分合合,争抢内部资源暗战不断。从二选一到二合一,正是戴珊上任后烧的第一把大火,目的是减少内耗,同时减轻中小商家的经营压力。
在杨高明看来,戴珊主导的淘宝、天猫合并,并不一定顺利,淘宝、天猫是完全不同的两种运营模式,淘宝商家习惯在场外导流,“要靠自己”;而天猫商家则习惯了在平台内部用各种模式导流,在活动中获得流量偏爱。
钉子拔出,墙上仍有印记。去年底,淘宝天猫又重新分拆了部分无法融合的行业,如服饰行业就分为淘宝服饰和天猫服饰两个部门。
此次1拆6,淘宝、天猫也是首先响应。据了解,淘宝天猫产业运营及发展中心总裁杨光将离职,该中心将调整为3个行业发展部,这也被外界视为淘宝、天猫再次分拆,虽然阿里方面并不愿意承认。
唯一的好消息是,甩掉穷亲戚之后,“财富自由”的淘天或许更有勇气在今年618重回价格战的战场,而这才是今年所有电商平台的主旋律。
但是,也有部分员工对“价格战”有不同的意见。石立婷是一位在淘宝工作超过8年、轮岗过多条业务线的资深员工,在向笔者表达了对价格战的担忧:“低价拉客,竭泽而渔,或许能取得一次高速增长,但卖家不会长时间喜欢这种玩法。”
事实上,在去年的阿里裁员潮中,曾经主打价格战的淘特正是重灾区。淘特在上线后成长迅速,但达到一定量级后声量渐小。
分拆公告发布后,这个拥有超过二十万人的超级巨头也正在迅猛而缓慢地行动着。
迅猛的是,不少原有传统和模式被取消,据《晚点LatePost》报道,部分数据中台已经取消了与横向部门和纵向集团间的例会,只实线汇报给业务负责人;业务中台并入淘宝天猫集团;已经举办了两千多期的新员工“百年阿里”价值观培训被取消;每年5月10日举办的文化活动 “阿里日”,接下来将不再由阿里集团统一举行。
笔者向阿里巴巴相关人士求证,该报道内容基本属实。“一些具体执行层面还在推行中。”该人士如此表示。
人员众多、业务复杂带来的后遗症也让一些事情显得非常缓慢。
比如,一些子公司旗下的员工或许将重签合同、改变财务汇报路径,如云智能集团;绝大多数子业务都面临公司期权发放,股权结构重建的问题;过度依赖中台业务的子公司甚至面临技术、财务必须重新雇用人员的窘境。
此前,阿里巴巴的权力以通过任命董事会的形式掌控在合伙人手中:每年合伙人都可以选举新合伙人候选人,核心要求是在阿里巴巴或关联公司工作五年以上;合伙人可以提名不少于半数的董事会候选人,且有权指定过渡董事填补空缺。
通过此次拆分,“元老院”式的权力被下放,6家子公司将实行CEO负责制,无论是*、财政收支还是发展战略,都相对独立,仅需向子公司各自的董事会汇报。
集团董事会保留的则是对特定重大事项审批的权力,包括集团经营及资金计划、CEO 任命期的绩效评估、重大资本交易、集团内部业务合作及数据共享机制、合规监管制度等等。
以蒋凡为例,在此次调整中,他被外界认为重新回到了权力中心。在财报公布的六大集团董事会成员中,已经不是合伙人的蒋凡担任三个董事会的董事,成为阿里巴巴最核心的六大高管之一。
除了担任国际数字商业集团CEO外,蒋凡还兼任淘天和菜鸟的董事,同样担任三个董事的还有淘天董事长吴泳铭(国际数字和本地生活董事)、淘天CEO戴珊(国际数字和菜鸟董事)、阿里巴巴集团CTO吴泽明(云智能、淘天和本地生活董事)。
与之相比,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张勇却仅仅出现在云智能集团董事会里。
但是,分拆之后,这种松散的联盟式运营能否保证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兄弟从不阋墙”呢?
“为了让组织跑得更快,要去更闭环到每个主要的业务里边去。让每个业务能够形成一个闭环组织,所以这个生产关系变化之剧烈,挑战之大应该说前所未有。”今年3月底,张勇在谈到此次分拆时,向媒体如此表示。
拼多多Temu可以取消入驻吗 拼多多和tiktok
拼多多 不能取消,拼多多可以取消吗,拼多多怎样取消,拼多多怎么取消了
拼多多的出海征途持续推进。
4月份,其跨境电商品牌TEMU正式登陆欧洲多国。上线英国两天后,TEMU又同时上线德国、荷兰、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此前,TEMU已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正式上线。
TEMU的触角至此已伸向全球近一半的电商市场,业务覆盖海外四个大洲、十个国家,而这距离拼多多正式出海仅过了7个多月。
(资料图片)
据移动智能公司Sensor Tower报告,截至3月26日的一个月中,TEMU已经成为美国应用程序商店中下载量最大的应用(仅统计苹果和谷歌官方的App商店)。在美国的免费购物应用排行榜上已经霸榜170天,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个数据分别是120天、20天和39天。
此外,TEMU的复购率目前已经达到10%左右,每笔交易的金额约为25美元。
视线转回国内,阿里和京东正不断推动内部变革和业务重组,而拼多多在国内的业务则已趋于稳固,除了优化多多买菜和进军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基本没有太多新动作。跨境电商、海外市场将成为其未来多年的业务重心。
需求端,在疫情的助推下,全球消费需求加速转往线上。同时,海外通货膨胀持续,消费者对低价商品的需求越来越高。
供给端,国内日趋饱和的电商市场,让成熟的中低端供应链产能积压,工厂亟需找到新的市场释放产能。先于拼多多趟出海外电商路径的跨境品牌SHEIN,依靠的就是柔性供应链的快速响应和极致性价比的产品。在保持低库存的情况下,它能源源不断地向海外市场输出新品,去年净利润已接近10亿美元。
TikTok也很重视跨境电商。以东南亚为起点扩张至欧美,在北美站稳脚跟后,TikTok Shop下一站还将进军西班牙。此外,以亚马逊为首的老牌跨境电商平台也在频频调整业务模式,意图吸引更多卖家入局,改善放缓的增长。
拼多多的出海正逢其时,新一轮的电商大战,战场已经扩展到全球。
拼多多的“战术”可能不断变化,但它的“战略”从没变过。
由于上线时间不长,对于外界最为关注的跨境业务,拼多多并未在年报中过多提及,但线上营销费用增长了56%,还是让我们窥见了拼多多在TEMU上的大手笔投入。
上线以来,TEMU以拼多多模式冲击美国零售市场,一方面在沿袭低价模式的基础上效法SHEIN,专注性价比并聚焦女装品类,另一方面以烧钱补贴+社交裂变营销双管齐下,推出1分钱包邮专区、推荐奖励等政策拉新获客。同时在Twitter、Facebook等社交平台投放大量广告。仅在超级碗上就买下价值一亿美元的60秒广告。
大量的优惠,能让TEMU短时间内争夺用户,但高居不下的营销成本却成了必须的投入。在投入期过后是否能尽可能留存用户――也就是这些营销成本是否可以创造长期价值,将成为拼多多管理层必须考虑的问题。
另外,TEMU采用的三段式物流,也将带来更高的配送成本(第一段为国内商家将商品运至广州仓,费用在3.5元/单;第二段为广州仓发往美国,平均费用在15美元;第三段为美国本地仓发至用户收货地址,平均费用在9-15美元/单),这部分成本占货款总数比重达到了40%-50%。
但背靠拼多多的TEMU短期内不必为此担心,2022年9月,TEMU刚在美国上线时,拼多多财务副总裁刘B就曾在财报会上表示,TEMU不受财务指标驱动。也就是说,TEMU早期为了起量,投入可以不计成本。从拼多多目前的体量和营收来看,实现这一点并不困难。
?
而拼多多在多年经营中积累的超过1100万家供应商,自2015年以来培育孵化了1000多个工厂品牌(其中不乏世界知名品牌的供应商),也让TEMU拥有了稳定的货源。
总结起来,拼多多的战略一直是低价+高转化,依仗的正是供应商直采和营销投入。
此外,为留存现有用户,TEMU主打的是和早期拼多多相似的大幅折扣。用户往往可以在最显眼的位置看到全品类50%-90%折扣商品的链接。如今这套战略也被复制到了海外市场。
北美电商赛道正变得越来越拥挤。
北美市场一直是中国跨境电商的主阵地。Statista数据显示,2022年北美电商市场收入达1万亿美元,是全球第二大电商市场。根据预测,2022年到2026年间,北美地区的电商市场将保持15%的增长率,到2026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1.8万亿美元。
亚马逊、eBay和Shopify是北美市场的头部平台,但大量的独立站也占据着市场空间。电商渠道分散化和碎片化,使其长期以来呈现“人找货”的模式,以TEMU、SHEIN为代表的“货找人”的一站式平台,为北美顾客提供了低价网购的新选择。
极大发挥供应链优势的出海新范式,也让更多国内互联网公司看到了跨境电商的新机遇。
裁员重组业务、自建物流中心后,TikTok Shop也在去年11月正式开放美国站点。为了加速美国电商业务的成型,TikTok更是在美国自建了物流中心,试图创造一个可以挑战亚马逊的供应链系统。
增长放缓的SHEIN也没有松懈,一方面不断开辟新兴市场,另一方面则试图探寻多元化的发展模式策略。在原有的独立站框架上向第三方平台模式靠拢。平台化以后,SHEIN将突破现有的泛快时尚品类局限。
新玩家持续进场,老玩家的地位也难以撼动。据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发布的2021年数据,亚马逊持续占据美国电商市场的约40%份额,而排名第二的沃尔玛只占了13%。
为吸引更多卖家入场,亚马逊也在调整,推出一系列利好卖家的政策。新卖家在亚马逊平台可获得入门大礼包,享受品牌、物流和促销优惠券等权益。沃尔玛也在最新一季的财报中披露,其美国市场的电子商务销售额同比增长了27%。
疫情后,随着中国跨境卖家数量骤增,行业竞争愈加激烈。疫情初期的大量铺货后遗症开始显现,为缓解积压的库存,大部分卖家会选择低价处理商品。再加上参与进来的工厂卖家不断增加,整个行业的竞争正在加剧。
随着越来越多竞争对手入局,北美电商赛道将会愈发拥挤,行业竞争也将持续加剧。
拼多多出海看似一片坦途,但并非毫无风险。
潜在的风险主要源于两个方面,国内的经营惯性,以及国外的未知风险。
国内的经营惯性,指的是拼多多通过不断挤压商品的利润空间,来换取更大的销售额和自身的利润,退换货政策上也长期偏向消费者,这让一众商家长期承压。拼多多的入驻门槛虽然很低,但是能留下来的门槛实际非常高,只有那些具备超强的供应链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商家可以长期在此存活。
拼多多不断试探商家的底线,商家的积怨已成隐患,如同滚雪球一般――问题在国内已有小范围爆发。可以预见的是,TEMU在海外也将继续这一模式,相应的潜在风险也将延续。
平台外部,跨境电商行业低利润周期仍在延续。据不完全统计,14家A股上市的跨境电商企业中近80%在2022年前三季度依然保持业绩增长,但受海外消费市场大环境影响,部分企业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外部问题上,北美电商虽有大片市场可供开垦,同时也是政策限制与风险相当多的地区。
华为曾因种种原因退出北美市场,近期,TikTok也因数据安全问题遭到了来自美国各地政府不同程度的封杀。TEMU虽尚处早期起步阶段,但外部营商环境中的不可控风险依然存在。
此外,欧美国家对ESG相关事项的重视,也让跨境电商平台们处在随时可能被监管的境地。
对于拼多多来说,海外电商市场远不像2015年的中国电商市场那样完善。客场作战交易周期长、反馈周期也长,再加上不同的用户心理和营商环境,面对未知与高度不确定,拼多多只能运用国内市场积累的经验,不断去新市场去试探另一种底线。
换句话说,未知,才是TEMU面临的最大风险。
跨境电商的本质是零售,一个以制造业为根基,且极端重视价格的行业。
受益于规模化生产的优势和红利,低价让中国制造横行海外市场,同时也给了跨境电商模式以新的机遇――当全球消费者受困于通货膨胀的烦恼时,新鲜问世的、满是低价商品还管送货的购物APP,必然是极具吸引力的。
不论怎么分析,TEMU受到海外消费者的欢迎都是必然的。
但问题在于,消费者和商家的利益经常存在着根本性的、无法调和的矛盾。国内的供应商们是否能扛得起受得了这种低价,将在何时反抗,代表海外企业利益的海外政策层和监管层,是否受到了这种低价倾销,将在何时展开反击,都不得而知。
这也就形成了拼多多/TEMU所面对的潜在风险。这是机遇与风险的一体两面,是其海量投资是否能换来商业上最终成功的关键。
本文转载自巨潮WAVE(ID:【【微信】】),已获授权,版权归巨潮WAVE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翻译。
《2023消费品牌流量营销进阶趋势报告》现货热销中!
2023年伊始,CBNData(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联合Yigrowth(应极数字)发起“归流・2023消费品牌流量营销年度观察”项目,结合调研问卷、流量平台数据与资深从业人员的观察视角,最终输出《2023消费品牌流量营销进阶趋势报告》。
报告历时3个月,调研350+线上营销从业者,走访、研究数十家品牌机构,沉淀8万字实操干货,深度拆解内容种草、直播带货、私域运营的实操策略,以期为品牌、MCN机构及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应对线上营销挑战的有力参考。
更多独家观点及实操建议将在《2023消费品牌流量营销进阶趋势报告》纸质版中完整呈现。随书附赠3份“认知图谱”,点击此处或下方图片即可购买,包邮到家!
..2023年618淘宝互助群,2023年618淘宝互助群,淘宝如何查看互助剩余次数,最新2023 618淘宝年中大促互助平台有哪些?,2023 618淘宝理想生活狂欢季2023年618淘宝互助群,淘宝618 理想生活狂欢季淘宝如何查看互助剩余次数。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原创,其它均来自互联网,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