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姐妹

淘姐妹

法国留学如何择校 法国留学大学语言要求条件

618活动 0
法国留学如何开银行账户,法国留学如何拿永久居留权,法国留学如何获工作签证,法国留学如何办英国签证
时间:2022-10-25 栏目:留学资讯 关注度:48
法国留学申请法国公立大学推荐法国留学规划

 

很多同学在大一大二就已经有出国留学的想法,尤其是接触过法语,法国文化的同学们,法国一定是优先,神往的国家。那么,比起大四临时决定出国的同学,你们会有多达两三年的时间进行筹备,成功的概率会大大提升。

想要留学之路更顺畅一点,概括起来其实分为两大块,职业规划和时间规划。

为了帮助大家做更具体的规划和准备。这两大块我们又把它细分成以下五个方面:

1、院校的选择

2、留学专业

3、留学申请规划

4、语言学习

5、背景/软实力提升

那么大一大二新生该如何规划自己的留学之路呢?接下来跟着新姐从这五个方面来了解一下吧~

01院校的选择

在选择院校之前,需要先了解清楚自身的想法,对于区域和城市有没有想法,是不是有自己目标的学校? 自己的预算如何?是否优先考虑未来的毕业及就业情况?等等诸如此类的需求……

法国拥有77公立综合性大学、200余所工程师学院、150工商管理院校、120所公立高等艺术学院、22建筑学院,以及3000其它类型的专业高等教育机构。

这些高校的课程设置覆盖了所有的领域:人文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及所有技术课程。今后,受益于更为丰富的专业设置,所有专业都可以找到英文授课的课程:现在有近1500余种课程提供英语授课,涵盖各个领域、各个阶段。

法国的学年与中国的相类似,都是在秋季9月开学,到次年一、二月份第1学期结束。寒假后,于次年三月份开始第二学期,到七月份结束整个学年,然后是漫长的暑假。所以,十月份以前,你都可以申请近一学年的学习,而超过十月,一般只能申请下一学年了。个别学校和课程也能在三月前申请该学年下半学期的学习。至于私立学校和一些专门的学校,则往往有更灵活的学期制度供你选择。

对于中国学生,如果持有高中文凭或同等国际学历,可以申请就读法国大学本科一年级;持有大学本科文凭的学生,既可以申请法国大学的研究生阶段;持有硕士学位的出色学生,则可申请就读博士至于各类独立学院,如语言、美术、音乐、服装设计、商业管理等,则可在与学校联络后,选定所学程度。法国公立大学免学费制,只需要缴纳少量的注册杂费,属于宽进严出,所以同学们需得结合自身的情况来进行选择。

02关于留学专业

很多同学或家长可能会听说这个专业不错,那个专业就业好之类的说法,但是法国留学,在专业的选择上,除了兴趣之外,专业匹配度是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选择专业除了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法国大学更看重你原专业学的是什么。如果申请的专业你完全没有学过,那么录取率非常低。所以,我们在做专业选择时,不仅要根据个人能力、自己的人生规划,综合参考未来的行业发展方向和就业方向,还要现实一些,根据之前所学的专业,结合各个面来决定。

03关于留学申请规划

留学申请的时间规划非常重要,首先我们要了解,留学申请中,我们一定要在大学期间去完成的有这样几个事情:大学成绩、语言考试、综合背景提升。

至少在大学期间,必须学习好各门课程,各门功课要保持平均80-85分左右的成绩,毕竟选修课和必修课都会算进GPA里,所以从大一开始你就要努力学习了。

另外,留学计划方面需要先行。只有一个完整的留学想法雏形出来,你才能知道要学习什么语言,做什么后续的申请准备,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尽早规划这点。

04关于语言学习

需要充分利用大一,大二充足而又宝贵的时间,尽早地开始准备语言!

英语四六级算是保证你能从国内大学顺利毕业的基础,而语言考试法语TCF/TEF/DELF/DALF和英语雅思/托福考试是要去准备的(尤其是针对多语言授课的课程),但是托福雅思两年过期,所以这个时间上,你可以根据自己申请时间来准备,另外读商科可能需要GMATGRE成绩。

05 关于背景/软实力提升

国外的学校除了看文化课成绩之外,还是会看一些综合背景,软实力是很多国外1流大学的重要考核因素。比如你实习、科研甚至一些活动的经历,虽然大一在这方面做准备还过早,不过你可以从你的留学专业的领域上,开始做提升的准备。

 

实习背景:

不管是申请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专业相关领域的实习或工作经历都是加分项,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还是找一些与申请的专业相关领域的大企业实习。

 

科研背景:

科研是评估你本人的学术能力的,尤其是申请研究生,科研经历非常重要,包括你发表的文章,科研项目甚至导师都是留学的重要评估因素。

 

课外活动:

申请时学校会着重看你的课外活动经历,去评估你个人的团队合作、人际交往甚至领导能力。大学期间可以多参与社团活动,甚至一些志愿者活动等等,争取策划或者领导一些大型活动,锻炼自己的组织领导能力。

不管是学校、专业的选择,甚至是背景实力的提升,其实都是建立在同学们本身学习的大学专业的基础上。在规划留学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明白如何发挥自己的长处,寻找到适合自己的留学之路。

新姐想说,从大一大二开始就做留学规划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这留给了自己足够时间。所以同学们,为了自己的未来,加油吧!

 划重点!!!

如果您有关于出国留学方面的问题,欢迎您来电咨询400-618-886

留学改变人生,教育改变中国!更多留学资讯,欢迎登陆新通西安留学官方网站  

上一篇 下一篇
大家都在看
  • • 欧洲理工“常青藤”――德国TU9大*盟!是你的心之所向吗?
  • • 亚航回归新西兰,票价低至200多纽币
  • • 重磅!2023 U.S.New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哈佛、MIT、斯坦福依旧稳坐前三!
  • • 留德“寒冬”之下,依然有条条大路通梦校
  • • 留学申请怎么开成绩单和毕业证明?参考这份攻略就够了!
  • • 想去英国留学毕业做老师?别再卷TESOL了!不如来爱大读LE!
  • • 22fall港前三商学院录取数据汇总!offer都给了哪些学生?
  • • 细数高考后美国留学申请方案!高考不易,你需要一份Plan B!
  • • 高考完去英国留学需要多少费用
  • • 高中毕业后想去日本留学该如何申请?
  • 选国家,查学费生活费根据预算定方案

  • 入学申请时间规划申请流程详解

  • 查询各院校不同学历录取硬性要求

  • 匹配和你条件相似的真实录取案例

个人选校方案1小时咨询服务

结合你的个人背景和院校实际录取要求,提供目标院校定位咨询

根据个人时间和学业安排,提供合理的申请时间规划,并定制入学申请方案

预约咨询

提供1小时的个人留学方案咨询服务,包含:

  • 1.适合你的申请时间和方案规划
  • 2.匹配个人条件的软实力提升计划
  • 3.目标院校和专业方向的选择建议
获取

四年级下数学四则运算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反思

四年级下数学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四年级下数学四则运算教学反思简短,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学反思,四年级数学四则运算教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一节概念课,由于四年级的学生认知和思维水*还比较低,抽象思维比较弱,对于他们来说规律的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我做了以下的努力: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寻规律。 英国***斯宾塞说过:“应引导学生进行探寻,自己去推论,对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一些,而引导让他们说出自己的发现应该尽量多一些。” 在初步认识了28+17=17+28这样的等式以后,我问:这样的等式你还能举些例子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接着,我启发道:这样的等式有很多,你可以用你们喜欢的方式来表示。这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十分的活跃。经过一番合作,学生的探究结果出来了,主要有这样几种:甲数+乙数=乙数+甲数;△+○=○+△;a+b=b+a等等。我追问,如果一直这样说下去,能说完吗?(学生马上回答我:不能。)这时我又让他们用文字叙述这一规律。然后我小结:在很*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定律。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然后指着板书,有学生说叫“加法交换律”。我追问道:为什么?(生答:因为这是两个数相加,只交换位置)。 接着,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探究加法结合律。 整个过程教师都是教学的**者和引导者,这样的设计,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多种方法表示,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前面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能力。2、加法结合律的教学的看法 在加法结合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延续了加法交换律的教学方式,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得出等式;再给出两组式子,通过计算得到也能用等于号连接;然后学生自己举例。这样的教学让学生感受加法结合律的特点:加数位置没有改变,运算顺序改变了,和没变。这样的教学显得顺畅,但是新意不够,学生投入的激情不够。所以我们还在探索、反思是否有更好的题材与方法来教学加法结合律。 对于小学生来说,运算定律的运用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数学能力的要求较高,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运算定律的'运用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极好的机会。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探究、尝试,让学生交流、质疑。相应地,老师也应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探究时,仔细观察,认真揣摩学生的思路,酌情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给予适度启发,当学生交流时,耐心倾听,洞悉学生的真实想法,加以必要的点拨,帮助学生讲清自己的算法,让其他同学也能明白。

  “四则运算”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内容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能记住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顺序,即先括号内,后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单一加减或单一乘除要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学生虽说能记住,但在实际的练习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或者说是误解应值得教师注意。(1)对“先”字的理解,我发现在很多学生的练习中出现误解现象,他们认为先算的就应该写在前面,如计算12+(13―4)―6就会这样些=9+12―6把先算的括号写在前面,还如12+5×6―15就会这样写=30+12―15,打乱运算的顺序。(2)在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时误认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减法,如计算12÷3×2写成=12÷6=2,计算12―3+6就写成=12―9=3。而实际所谓先乘除后加减是指乘除哪种运算法则在前九先算哪种,加减也是。

  以上两点对“先”字的理解先算出现的误解现象值得教师注意纠正指导。

  2、很多学生在解答如“326与290的差去乘18与24的和,积是多少?”一类的问题时,对“与”、“和”两个字的含义理解出现误解,特别是“和”的含义。在学生的练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出现错误,不理解其意思导致出现错误。“和”在题目中是表示连接两个数字的关系的连词使用还是表示运算法则中的加法来使用,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将清,引导学生区别,正确的理解含义并写出正确的四则余混合算式。

  3、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把算式说出来。(如x除以a减b的差。)这也为学生对文字题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4、遇到学生错误的典型例题时,进行错误的辨析,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单元在教学四则运算的顺序时,改变了以往单纯教授计算法则的现象,而是将四则运算赋予了生活中的现实意义,目的是通过让学生解答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来理解掌握其运算顺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好地体现了新教材的这一新的理念:

  1. 将理解运算顺序融于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

  教学中充分运用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放手让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每一步算什么?求的是什么问题?将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正确与错误算式的对比中,引导学生发现如果不带小括号就出现了“下午游人数减去上午保洁员数”的错误结果,认识到了引入小括号的必要性,感受括号的实用价值。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对比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带小括号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印象更加深刻。

  2. 注重培养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

  解决问题的步骤和策略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第二种解题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首先,引导学生认真解读题意,重点解读“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为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题思路作好铺垫。其次,让学生交流解题思路,并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进行理解,实际效果比较好。第三,重视两种不同解决方法的对比,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实现对解题方法的优化,切实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数学《运算》教学反思3篇(扩展1)

――四年级数学下册《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反思5篇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习减法性质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不仅知道了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两个数的和,还知道减法其数学模型。

  成功之处:

  1、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搭建学生学习的脚手架。通过减法性质的复习,建构减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于新知的学习,不感觉困难,而是通过推想,得出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两个数的积。

  2、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掌握两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例题的教学采用了**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知道每种方法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

  不足之处:

  1、练习中注重了基本形式的练习:4800÷25÷45100÷3÷17,忽视了变式练习,导致错误率高的问题。

  2、部分学生对于特殊数的简便计算还存在计算错误。

  再教设计:

  1、注重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掌握好练习的时间和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做到习题精而少,有针对性。

  2、注重对习题的变换练习,全面而缜密的设计练习题。

  功之处:

  1.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搭建学生学习的脚手架。通过减法性质的复习,建构减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对于新知的学习,不感觉困难,而是通过推想,得出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两个数的积。

  2.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掌握两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解题思路。例题的教学采用了**思考,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形式,让学生在组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知道每种方法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

  不足之处:

  1.练习中注重了基本形式的练习:4800÷25÷45100÷3÷17,忽视了变式练习,导致错误率高的问题。

  2.部分学生对于特殊数的简便计算还存在计算错误。

  再教设计:

  1.注重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掌握好练习的时间和学生做作业的时间,做到习题精而少,有针对性。

  2.注重对习题的变换练习,全面而缜密的设计练习题。

  《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一课是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节教学内容。本节内容是学生学完乘法运算定律后进行合理运用、学会选择合理方法的知识。主要是结合生活实际以及用好乘法运算定律的几何模型,丰富知识表象。

  教学时,我采用如下步骤进行教学:一、 温故互查:进行口算训练和乘法运算定律的五分钟复习。二、设问导读:让学生自学课本29页内容**尝试列算式,针对学生的列式进行比较那种更简便。三、自学检测:练习导学案自学检测1、2题,同桌互相检查。四、巩固练习:学习导学案练习内容,小组合作交流。五、拓展延伸:结合生活实际,用好乘法分配律的几何模型。

  这节课有几点值得反思:

  1、整节课学生们都是养之有素,不论是上课时向听课老师问好,还是上课对自己评价的同学说“谢谢”,孩子们都是落落大方,有礼貌,讲文明的好孩子。

  2、课上同学们都能全身心地融入课堂,积极发言,参与度高。

  3、最后的拓展延伸没有给学生更多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加以改进。

  1.教学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

  因为有减法性质的基础,我认为学生应用类比迁移能够比较自然地想到除法的运算性质,所以我依托“类比迁移”的数学思想,以“猜想---验证---应用”的教学思想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探究。让学生理解“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虽然是重点,但不是难点。采用这种教学思路的更多意义在于渗透一种“学习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应该是有帮助的。有句话说得好,“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这也是我在*时课堂教学中想努力追求的。

  2.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

  给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使每一种计算方法都成为源于学生**判断后的一种自我选择,是学生自己领悟出的,而不是来自于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在算法交流、比较的基础上,让更多的学生体验和感悟到运用除法运算的规律可以使计算更简便,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3.加强连减和连除的简便运算的比较

  让学生明白减法的逆运算是加法,而除法的逆运算是乘法。这样简便运算时也便于区分。

  本课是有遗憾的,对教材和学生的理解比较到位和准确,教学环节的设计比较合理,但课堂节奏的把握欠佳,至少有这样几个环节可以让时间更加紧凑:

  1.在第一个环节,男女生比赛计算的时候,我本来的预想是女生计算的快一点,然后再观察算式的特点,他们的结果相同、数据相同,运算的顺序和符号不同,男生是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女生是除以这两个数的积。在男同学出来2000÷25÷4=2000÷(25×4)、1280÷16÷8=1280÷(16×8)简便计算的情况时,没有处理好,在这里,应该有第二套方案,请男生说说理由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这样写呢?重点要抓住这里,可以把结论先板书出来: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积。然后再让学生举例等等进行验证。

  2.巩固练习,举一反三,讲评学生作业1280÷(16×8)=1280÷128=10,不变成连除,按原来的运算顺序算,你认为可以吗?完全可以解决“要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计算方法”这一数学思维,简洁、紧凑、实效。比展示不同方法进行比较可以省时得多?一节原本可以上得很轻松自如的课却出乎意料地变成紧张急促,着实值得自己反思。

  有遗憾就会有收获,“追求课堂实效,重视课堂节奏。”还需要在*时不断历练。

  本节课的学习是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接触到了有关的内容,例如有关混合运算,学生已经学习了从左到右依次运算的混合运算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而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方法。因为这节课的内容较为简单,我通过算式引导学生归纳同级运算的法则: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进行。

  因此学生在了解了这法则后,对本节课的内容掌握的较好。练习中除了粗心大意外,都较为乐观。但是我班学生欠缺的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课堂作业本里,学生对应用题这块做的不是很好,不能根据题意准确的列出算式。因此,对解决问题这块我将重点教学。

四年级数学《运算》教学反思3篇(扩展2)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教学反思3篇

  四则运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四则运算的知识和技能是聋哑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掌握四则运算顺序,能够正确地进行混合运算,不仅仅丰富了计算知识,提高了计算潜力,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运算做好准备,同时也使学生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潜力。

  运算顺序学生以前接触过,简单的脱式计算也涉及到,但运算顺序仍然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虽然讲解例题时学生知道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但在作业时,有的孩子写完算式之后就开始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甚至遇到不够减的时候还把被减数和减数颠倒位置。这说明了看似简单的运算并不是只要记住运算顺序就能计算。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

  1、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放手让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使解题的步骤与运算的顺序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自主学习的时光和空间,放心地让学生去想、去做。让学生有进行深入思考的机会、自我体验的机会,使每个人的思维潜力都得到发展。当然,由于知识经验的不足,有些学生会得出错误的答案,但这些“错误答案”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学生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建构知识时的障碍。我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做完后互相讲解,找出错误加以改正。应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在感悟中牢固地建立知识体系。

  3、教学时,我注重学生表述能力的培养,聋哑学生由于语言障碍,不愿说话,在叙述解题思路时,不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述,我引导学生来描述解题思路,说清道理在计算。可能开始时学生不习惯,但要逐步培养这种表述方法,以后就不会再成为难关了。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还有很多不足:

  1、在设计教案时没有把整节课联系起来,过渡比较生硬。

  2、学生发言不用心。

  3、时间安排不够合理。

  4、对学生的预设不够,缺乏灵活的应变潜力。

  改善措施:

  1、在教学中创设一个情境,把复习和新授自然地联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用激励性语言,和多种途径让全体学生发言。

  3、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设,做好灵活处理的准备。

  4、把握好各环节的时间,每节课后做好反思,不断改善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

  5、和其他教师多学习,逐步提高自我的教学水*。

  6、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帮忙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计算效率。

  四则混合运算教学反思四年级上册《四则混合运算》这一单元,教材中一个新的亮点就是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是结合解决问题进行的。教学目标中学生既要掌握运算顺序,又要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和步骤。

  教材上的4个例题教学主要是梳理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在整理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时,进一步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教材中4个例题,都呈现了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思路,以及整理混合运算顺序的画面,以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分析、解决问题。

  应该说关于四则计算的顺序,总结起来就三句话:只有加减或只有乘除的时候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加减乘除混合的时候先算乘除,再算加减;有小括号的时候先算小括号内的。教学时结合问题的解决,运算顺序的理解比较顺利。而例题中的问题解决难度也不是很高,一般学生都能列式解决。即使如此,教学中出现着许多的精彩与意外,令人回味。

  现象(1)

  例题中的问题解决一般需要两步运算或三步运算,部分学生习惯用分步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用综合算式或合并综合列式时有困难,从而影响了掌握运算顺序。

  策略 解决问题时,用形象的语言帮助审题。

  如:例3“购门票需要花多少钱?”;练习一第6题“滑雪比乘缆车多行多少米?”第7题“从县城去省城走高速路比普通公路节省多少时间?”;第8题“哪一年植的树多?多多少棵?”;第9题“李伯伯家一共养鸡、鸭多少只?”

  类似的以上的题,我都带着学生从问题入手,以 “一根扁担两边挑” 形象化的语言,让学生理解题意,一步到位列出综合算式。课上聪明的学生接上一句“一根扁担两边挑,一边挑鸡,一边挑鸭”其他学生在这样诙谐的语句中不但解决了此题,更对运算顺序有着很深的印象。在思考题“3333=2”时,学生更是就着这句“一根扁担两边挑”解决此题。

  现象(2)

  活跃的思维,呈现着不同的解题思路,或不同的解释,可谓百花齐放,百家**,让人应接不暇。

  策略 给学生一个“展示”的*台,让学生自主争论,自主内化。

  如:在解决例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时,学生出现了三种不同的做法“72-44+85”“72+85-44”“85-44+72”,学生在展示自己的做法时,不但说出了解题思路和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实际意义,而且通过三个算式的对比更体验了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计算的顺序,可谓一举两得。

  再如:在解决例2“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学生有两种做法“987÷3×6”“6÷2×987”,但也有个学生分步列“6÷2=3987×3=1974(人)”。学生在解说每一步计算结果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后,对“6÷2=3”的“单位”提出了争议,有的批判着说美中不足,缺一个单位,应该写“个”,因为表示6天里面含有两个3天;有的辩解着可以不写,因为6天是3天的两倍,“倍”不要写。这样的意外,美不胜收!

  现象(3)

  内容如此简单,部分学生吃不饱。

  策略增设拔高题,拓展思维训练。

  例开放题“可可和乐乐的家与学校在一条直线上,可可离学校580米,乐乐家离学校720米,可可和乐乐家相距多少米?”

  读题之后,我让学生想办法用图示或线段表示出他们的位置。学生在画图或画段图后,开始议论纷纷,甚至干脆***质问我“汤老师,你出的题不严格,模糊不清!”“是呀,可可和乐乐的家位置不确定,可以在学校一边,或在学校两边”“学校也不确定,可以在他们的中间,也可以在一边。”

  学生在黑板上表示出这两种情况,并根据不同情况解决计算了可可和乐乐家的距离。

  是模糊也好,是开放也罢,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就是最好!

  计算虽然在上一学期“关注细节”的要求下很多孩子的学**惯有了可喜的变化和进步,但这个教学内容是在新学期刚开始学,学生进过一个假期的放松指望今天一下把他们拉回来,还是不行的,需要时间!在课堂上我们先一起做了几个简单的两步计算的题目,孩子们先尝试,然后让孩子们起来讲解怎么做,确定顺序最重要。虽然没有给题目分类,但是第一层的练习题是同级运算的,在做题时让学生慢慢醍醐这种类型的题目怎么去做,先学会方法再去追求正确率。再做题的过程中,我还时时表扬那些算完知道验算和检查习惯好的同学的做法,以便他们带动更过的孩子。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几课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

  1、教学时,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动情境,放手让学生**思考,自主探索,并在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形成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 给予学生发展思维的空间,交给学生思考的主动权。

  在教学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当然自主学习与思考会有错误。错误是更好的学习资源。这些错误的答案闪烁着学生智慧的火花,是孩子们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是学生真实的思维过程,反映出学生构建知识时的障碍。我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让学生做完后互相讲解,找出错误加以改正。面对错误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思考中感悟,获得新的启迪。

四年级数学《运算》教学反思3篇(扩展3)

――四年级数学下册《运算》教学反思 (菁选3篇)

  “四则运算”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四则运算是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全部过程。其内容占小学教学知识的主要位置,可见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生活素材,把解决问题与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将探求解题思路与理解运算顺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先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再求什么,又用什么方法计算;最后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感受混合运算顺序的必要性,掌握混合运算顺序。

  这一单元的目标是这样定的: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思考等学**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对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

  通过学习学生基本能记住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顺序,即先括号内,后括号外,先乘除后加减,单一加减或单一乘除要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学生虽说能记住,但在实际的练习中出现了以下的问题或者说是误解应值得教师注意。

  (1)对“先”字的理解,我发现在很多学生的练习中出现误解现象,他们认为先算的就应该写在前面,如计算12+(13-4)-6就会这样些=9+12-6把先算的括号写在前面,还如12+5×6-15就会这样写=30+12-15,打乱运算的顺序。

  (2)在理解“先乘除,后加减”时误认为要先算乘法后算除法,先算加法后算减法,如计算12÷3×2写成=12÷6=2,计算12-3+6就写成=12-9=3。而实际所谓先乘除后加减是指乘除哪种运算法则在前九先算哪种,加减也是。

  以上两点对“先”字的理解先算出现的误解现象值得教师注意纠正指导。

  2、很多学生在解答如“326与290的差去乘18与24的和,积是多少?”一类的问题时,对“与”、“和”两个字的含义理解出现误解,特别是“和”的含义。在学生的练习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出现错误,不理解其意思导致出现错误。“和”在题目中是表示连接两个数字的关系的连词使用还是表示运算法则中的加法来使用,老师一定要给学生将清,引导学生区别,正确的理解含义并写出正确的四则余混合算式。

  3、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把算式说出来。(如x除以a减b的差。)这也为学生对文字题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4、遇到学生错误的典型例题时,进行错误的辨析,让学生知其所以然。使学生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从学生的作业及单元检测情况来看,还是有部分学生对运算顺序的掌握不过关,主要体现在:

  ①顺序出错;②抄题时抄错;③计算发生不必要的错。

  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我要求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做到“一看(认真看题)、二画(运算顺序)、三算(认真计算)、四查(检查计算结果)”来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效率,同时养成自觉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另外,坚持每天对学生进行3-5题强化训练,力争全面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教学生明白综合算式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应更形象化!把抽象的、明理的东西搞得的尽可能的形象,从而更接近于小学生的.实际。更容易接受。如简单的“画顺序线”,即可增强形象感。

  《乘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