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姐妹

淘姐妹

目前最大容量的硬盘是什么 硬盘类型为哪几种怎么看

电脑 0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目前最大容量的硬盘是什么意思,现在最大容量的硬盘,现在最大的硬盘内存是多大的,现在最大的硬盘多少t啊?
  • 1,硬盘的结构有哪些
  • 2,带你看看台式电脑硬盘的内部结构是什么样子
  • 3,硬盘物理结构
  • 4,硬盘的物理结构是什么样子得
  • 5,现在电脑硬盘的结构是怎样的每层的材料是什么呀
1.控制电路板控制电路板是由接口、DSP处理器、ROM、缓存、磁头驱动电路和盘片机电驱动电路等组成的:接口包括电源接口和数据接口及硬盘内部的盘片机电接口、磁头接口电源接口提供硬盘工作所
传统硬盘相对微硬盘而言,马达转速更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终究速度。 如何理解硬盘分区结… 电脑硬盘的结构. 硬盘的特点有哪些. 硬盘分区. 无硬盘
结构[编辑]. 磁道(Track) 柱面(Cylinder) 扇区(Sector) 磁头(Heads) 盘片(Platters) 每一个碟片都有两面,因此也会相对应每碟片有2个磁头。 A:磁道
但现在1块容量高达100GB的硬盘只需要3张磁盘片便可。 固然,IBM 350 RAMAC与现在的硬盘有很大的差距,它只能算是硬盘的开山鼻祖。
1L回答很给力!
太深奥了吧
电脑机箱里的核心部件一般有六个: 1、机箱(装主机配件的箱子,没有机箱不影响使用) 2、电源(主机供电系统,没有电源不能使用) 3、主板(连接主机各个配件的主题,没有主板主机不能使用) 4、cpu(主机的心脏,负责数据运算。不可缺少。) 5、内存(存储主机调用文件,不可缺少。) 6、硬盘(主机的存储器,独立主机不可缺少) 7、声卡(某些主板集成) 8、显卡(某些主板集成) 9、网卡(某些主板集成,没有网卡计算机无法访问网络。) 10、光驱(没有光驱,主机无法读取光碟上的文件) 11、软驱(没有软驱,主机无法读取软盘上的文件) 12、一些不常用设备如:1394卡、视频采集卡、电视卡、蓝牙等
希捷(seagate)2tb st2000dm001 7200转64m sata 6gb/秒 台式机硬盘,京东商城799元。或者考虑 希捷(seagate)2tb st2000dm001 7200转64m sata 6gb/秒 台式机硬盘 建达蓝德 盒装正品,京东商城809元。这都是同一款硬盘,三碟装,2tb,是非常好的家用级台式机硬盘。
磁道上的扇区不是固定的,一个磁道上最多可以有63个扇区;不同厂商不同容量的硬盘,磁道和扇区数不同,不同厂商相同容量的硬盘,磁道和扇区数相同;硬盘写入顺序是按第一盘面第一磁道上所有扇区,第二盘面第一磁道上所有扇区,一个柱面写完,接着写第一盘面第二磁道上所有扇区,第二盘面第二磁道上所有扇区......依次写入;硬盘上的所有磁头是固在同心上的(和你说的固定在一起应该是一个意思)
硬盘的种类主要是scsi 、ide 、以及现在流行的sata等;任何一种硬盘的生产都要一定的标准;随着相应的标准的升级,硬盘生产技术也在升级;比如 scsi标准已经经历了scsi-1 、scsi-2、scsi-3;其中目前咱们经常在服务器网站看到的 ultral-160就是基于scsi-3标准的;ide 遵循的是ata标准,而目前流行的sata,是ata标准的升级版本;ide是并口设备,而sata是串口,sata的发展目的是替换ide; 硬盘的物理几何结构是由盘、磁盘表面、柱面、扇区组成,一个张硬盘内部是由几张碟片叠加在一起,这样形成一个柱体面;每个碟片都有上下表面;磁头和磁盘表面接触从而能读取数据;
硬盘简单说:是由盘片、磁头和支持电路三部份组成的。其中盘片是一金属片,表面极光滑,比我们生活中的镜子光滑得多。这样才能精密的记录大量数据。硬盘内部另一个“好玩”的东西是磁头后面的那个永磁体(右边的小图中右上角那个白色弧形的金属片),它的磁性非常的强,具体的磁感应强度我不知道,只知道用手拿着它,可以吸引拉起一个7kg的哑铃。图见下面的链接:【【网址】】/jichu/Linun/8260.html
磁头是硬盘中最昂贵的部件,也是硬盘技术中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环。传统的磁头是读写合一的电磁感应式磁头,但是,硬盘的读、写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操作,为此,这种二合一磁头在设计时必须要同时兼顾到读/写两种特性,从而造成了硬盘设计上的局限。而mr磁头(magnetoresisti【【微信】】),即磁阻磁头,采用的是分离式的磁头结构:写入磁头仍采用传统的磁感应磁头(mr磁头不能进行写操作),读取磁头则采用新型的mr磁头,即所谓的感应写、磁阻读。这样,在设计时就可以针对两者的不同特性分别进行优化,以得到最好的读/写性能。另外,mr磁头是通过阻值变化而不是电流变化去感应信号幅度,因而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读取数据的准确性也相应提高。而且由于读取的信号幅度与磁道宽度无关,故磁道可以做得很窄,从而提高了盘片密度,达到200mb/英寸2,而使用传统的磁头只能达到20mb/英寸2,这也是mr磁头被广泛应用的最主要原因。目前,mr磁头已得到广泛应用,而采用多层结构和磁阻效应更好的材料制作的gmr磁头(giant magnetoresisti【【微信】】)也逐渐普及。
先说一下现代硬盘的工作原理 现在的硬盘,无论是IDE还是SCSI,采用的都是温彻思特“技术,都有以下特点: 1。磁头,盘片及运动机构密封。 2。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表面平整光滑。 3。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 4。磁头对盘片接触式启停,但工作时呈飞行状态不与盘片直接接触。 盘片:硬盘盘片是将磁粉附着在铝合金(新材料也有用玻璃)圆盘片的表面上.这些磁粉 被划分成称为磁道的若干个同心圆,在每个同心圆的磁道上就好像有无数的任意排列的小 磁铁,它们分别代表着0和1的状态。当这些小磁铁受到来自磁头的磁力影响时,其排列的 方向会随之改变。利用磁头的磁力控制指定的一些小磁铁方向,使每个小磁铁都可以用来 储存信息。 盘体:硬盘的盘体由多个盘片组成,这些盘片重叠在一起放在一个密封的盒中,它们在主 轴电机的带动下以很高的速度旋转,其每分钟转速达3600,4500,5400,7200甚至以上。 磁头:硬盘的磁头用来读取或者修改盘片上磁性物质的状态,一般说来,每一个磁面都会 有一个磁头,从最上面开始,从0开始编号。磁头在停止工作时,与磁盘是接触的,但是 在工作时呈飞行状态。磁头采取在盘片的着陆区接触式启停的方式,着陆区不存放任何数 据,磁头在此区域启停,不存在损伤任何数据的问题。读取数据时,盘片高速旋转,由于 对磁头运动采取了精巧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此时磁头处于离盘面数据区0.2---0.5微米高 度的”飞行状态“。既不与盘面接触造成磨损,又能可*的读取数据。 电机:硬盘内的电机都为无刷电机,在高速轴承支撑下机械磨损很小,可以长时间连续工 作。高速旋转的盘体产生了明显的陀螺效应,所以工作中的硬盘不宜运动,否则将加重轴 承的工作负荷。硬盘磁头的寻道饲服电机多采用音圈式旋转或者直线运动步进电机,在饲 服跟踪的调节下精确地跟踪盘片的磁道,所以在硬盘工作时不要有冲击碰撞,搬动时要小 心轻放。 原理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吧? 首先,磁头和数据区是不会有接触的,所以不存在磨损的问题。 其次,一开机硬盘就处于旋转状态,主轴电机的旋转可以达到4500或者7200转每分钟,这 和你是否使用FLASHGET或者ED都没有关系,只要一通电,它们就在转.它们的磨损也和软 件无关。 再次,寻道电机控制下的磁头的运动,是左右来回移动的,而且幅度很小,从盘片的最内 层(着陆区)启动,慢慢移动到最外层,再慢慢移动回来,一个磁道再到另一个磁道来寻 找数据。不会有什么大规模跳跃的(又不是青蛙)。所以它的磨损也是可以忽略不记的。 那么,热量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是主轴电机和寻道饲服电机的旋转,硬盘的温度主要是因为这个。 其次,高速旋转的盘体和空气之间的摩擦。这个也是主要因素。 而硬盘的读写??? 很遗憾,它的发热量可以忽略不记!!!!!!!!!! 硬盘的读操作,是盘片上磁场的变化影响到磁头的电阻值,这个过程中盘片不会发热,磁 头倒是因为电流发生变化,所以会有一点热量产生。写操作呢?正好反过来,通过磁头的 电流强度不断发生变化,影响到盘片上的磁场,这一过程因为用到电磁感应,所以磁头发 热量较大。但是盘片本身是不会发热的,因为盘片上的永磁体是冷性的,不会因为磁场变 化而发热。 但是总的来说,磁头的发热量和前面两个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了。 热量是可以辐射传导的,那么高热量对盘片上的永磁体会不会有伤害呢?其实伤害是很小 的,永磁体消磁的温度,远远高于硬盘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温度。当然,要是你的机箱散热 不好,那可就怪不了别人了。 我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某人的几个错误: 一。高温是影响到磁头的电阻感应灵敏度,所以才会产生读写错误,和永磁体没有关系。 二。所谓的热膨胀,不会拉近盘体和磁头的距离,因为磁头的飞行是空气动力学原理,在 正常情况下始终和盘片保持一定距离。当然要是你大力打击硬盘,那么这个震动...... 三。所谓寻道是指硬盘从初使位置移动到指定磁道。所谓的复位动作,并不是经常发生的 。因为磁道的物理位置是存放在CMOS里面,硬盘并不需要移动回0磁道再重新出发。只要 磁头一启动,所谓的复位动作就完成了,除非你重新启动电脑,不然复位动作就不会再发 生。 四。IDE硬盘和SCSI硬

移动硬盘都看什么性能 硬盘模式的优缺点

移动硬盘看电影卡顿,移动硬盘看视频伤硬盘,移动硬盘看不到盘符怎么解决,移动硬盘看视频

机械硬盘即是传统普通硬盘,主要由:盘片,磁头,盘片转轴及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分组成。

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运动,加上盘片每分钟几千转的高速旋转,磁头就可以定位在盘片的指定位置上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信息通过离磁性表面很近的磁头,由电磁流来改变极性方式被电磁流写到磁盘上,信息可以通过相反的方式读取。硬盘作为精密设备,尘埃是其大敌,所以进入硬盘的空气必须过滤。

固态硬盘的原理是,SSD固态硬盘是把磁存储改为集成电路存储。磁存储需要扫描磁头的动作和旋转磁盘的配合。

电路存储即固态存储靠的是电路的扫描和开关作用将信息读出和写入,不存在机械动作。固态硬盘内主体其实就是一块PCB板,而这块PCB板上最基本的配件就是控制芯片,缓存芯片和用于存储数据的闪存芯片。

对比参照:

1、防震抗摔性:传统硬盘都是磁碟型的,数据储存在磁碟扇区里。而固态硬盘是使用闪存颗粒(即mp3、U盘等存储介质)制固态硬盘作而成,SSD固态硬盘内部不存在任何机械部件,这样即使在高速移动甚至伴随翻转倾斜的情况下也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而且在发生碰撞和震荡时能够将数据丢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

2、数据存储速度:固态硬盘相对传统硬盘在存取速度上有着飞跃性的提升。

3、功耗固态硬盘的功耗上要低于传统硬盘。

4、重量:固态硬盘在重量方面更轻,与常规1.8英寸硬盘相比,重量轻20-30克。

5、噪音由于固态硬盘采用无机械部件的闪存芯片,所以具有了发热量小、散热快等特点,而且没有机械马达和风扇,工作噪音值为0分贝。

6、容量:固态硬盘标准2.5寸目前最大容量为2TB与传统硬盘相差并不大,但相当价位时容量相差较大。

7、使用寿命:SLC通常有10万次全盘写入寿命,成本低廉的MLC,写入寿命通常仅有1万次全盘写入寿命,而廉价的TLC闪存通常则更是只有可怜的500-1000次全盘写入寿命。

机械硬盘即是传统普通硬盘,主要由:盘片,磁头,盘片转轴及控制电机,磁头控制器,数据转换器,接口,缓存等几个部分组成。

磁头可沿盘片的半径方向运动,加上盘片每分钟几千转的高速旋转,磁头就可以定位在盘片的指定位置上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信息通过离磁性表面很近的磁头,由电磁流来改变极性方式被电磁流写到磁盘上,信息可以通过相反的方式读取。硬盘作为精密设备,尘埃是其大敌,所以进入硬盘的空气必须过滤。

硬盘工作原理:

为什么频繁读写会损坏硬盘呢?

磁头寿命是有限的,频繁的读写会加快磁头臂及磁头电机的磨损,频繁的读写磁盘某个区域更会使该区温度升高,将影响该区磁介质的稳定性还会导至读写错误,高温还会使该区因热膨涨而使磁头和碟面更近了(正常情况下磁头和碟面只有几个微米,更近还得了?),而且也会影响薄膜式磁头的数据读取灵敏度,会使晶体振荡器的时钟主频发生改变,还会造成硬盘电路元件失灵。

任务繁多也会导至IDE硬盘过早损坏,由于IDE硬盘自身的不足,,过多任务请求是会使寻道失败率上升导至磁头频繁复位(复位就是磁头回复到 0磁道,以便重新寻道)加速磁头臂及磁头电机磨损。

我先说一下现代硬盘的工作原理

现在的硬盘,无论是IDE还是SCSI,采用的都是"温彻思特“技术,都有以下特点:1。磁头,盘片及运动机构密封。2。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表面平整光滑。3。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4。磁头对盘片接触式启停,但工作时呈飞行状态不与盘片直接接触。

盘片:硬盘盘片是将磁粉附着在铝合金(新材料也有用玻璃)圆盘片的表面上.这些磁粉被划分成称为磁道的若干个同心圆,在每个同心圆的磁道上就好像有无数的任意排列的小磁铁,它们分别代表着0和1的状态。当这些小磁铁受到来自磁头的磁力影响时,其排列的方向会随之改变。利用磁头的磁力控制指定的一些小磁铁方向,使每个小磁铁都可以用来储存信息。

盘体:硬盘的盘体由多个盘片组成,这些盘片重叠在一起放在一个密封的盒中,它们在主轴电机的带动下以很高的速度旋转,其每分钟转速达3600,4500,5400,7200甚至以上。

磁头:硬盘的磁头用来读取或者修改盘片上磁性物质的状态,一般说来,每一个磁面都会有一个磁头,从最上面开始,从0开始编号。磁头在停止工作时,与磁盘是接触的,但是在工作时呈飞行状态。磁头采取在盘片的着陆区接触式启停的方式,着陆区不存放任何数据,磁头在此区域启停,不存在损伤任何数据的问题。读取数据时,盘片高速旋转,由于对磁头运动采取了精巧的空气动力学设计,此时磁头处于离盘面数据区0.2---0.5微米高度的”飞行状态“。既不与盘面接触造成磨损,又能可靠的读取数据。

电机:硬盘内的电机都为无刷电机,在高速轴承支撑下机械磨损很小,可以长时间连续工作。高速旋转的盘体产生了明显的陀螺效应,所以工作中的硬盘不宜运动,否则将加重轴承的工作负荷。硬盘磁头的寻道饲服电机多采用音圈式旋转或者直线运动步进电机,在饲服跟踪的调节下精确地跟踪盘片的磁道,所以在硬盘工作时不要有冲击碰撞,搬动时要小心轻放。

原理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了吧?

首先,磁头和数据区是不会有接触的,所以不存在磨损的问题。

其次,一开机硬盘就处于旋转状态,主轴电机的旋转可以达到4500或者7200转每分钟,这和你是否使用FLASHGET或者ED都没有关系,只要一通电,它们就在转.它们的磨损也和软件无关。

再次,寻道电机控制下的磁头的运动,是左右来回移动的,而且幅度很小,从盘片的最内层(着陆区)启动,慢慢移动到最外层,再慢慢移动回来,一个磁道再到另一个磁道来寻找数据。不会有什么大规模跳跃的(又不是青蛙)。所以它的磨损也是可以忽略不记的。

那么,热量是怎么来的呢?

首先是主轴电机和寻道饲服电机的旋转,硬盘的温度主要是因为这个。

其次,高速旋转的盘体和空气之间的摩擦。这个也是主要因素。而硬盘的读写?很遗憾,它的发热量可以忽略不记!

硬盘的读操作,是盘片上磁场的变化影响到磁头的电阻值,这个过程中盘片不会发热,磁头倒是因为电流发生变化,所以会有一点热量产生。写操作呢?正好反过来,通过磁头的电流强度不断发生变化,影响到盘片上的磁场,这一过程因为用到电磁感应,所以磁头发热量较大。但是盘片本身是不会发热的,因为盘片上的永磁体是冷性的,不会因为磁场变化而发热。

但是总的来说,磁头的发热量和前面两个比起来,是小巫见大巫了。热量是可以辐射传导的,那么高热量对盘片上的永磁体会不会有伤害呢?其实伤害是很小的,永磁体消磁的温度,远远高于硬盘正常情况下产生的温度。当然,要是你的机箱散热不好,那可就怪不了别人了。

我这里不得不说一下某人的几个错误:

一、高温是影响到磁头的电阻感应灵敏度,所以才会产生读写错误,和永磁体没有关系。

二、所谓的热膨胀,不会拉近盘体和磁头的距离,因为磁头的飞行是空气动力学原理,在正常情况下始终和盘片保持一定距离。当然要是你大力打击硬盘,那么这个震动。。。。。

三、所谓寻道是指硬盘从初使位置移动到指定磁道。所谓的复位动作,并不是经常发生的。因为磁道的物理位置是存放在CMOS里面,硬盘并不需要移动回0磁道再重新出发。只要磁头一启动,所谓的复位动作就完成了,除非你重新启动电脑,不然复位动作就不会再发生。

四、IDE硬盘和SCSI硬盘的盘体结构是差不多的。只是SCSI硬盘的接口带宽比同时代的IDE硬盘要大,而且往往SCSI卡往往都会有一个类似CPU的东西来减缓主CPU的占用率。仅此而已,所以希捷才会把它的SCSI硬盘的技术用在IDE硬盘上。

五、硬盘的读写是以柱面的扇区为单位的。柱面也就是整个盘体中所有磁面的半径相同的同心磁道,而把每个磁道划分为若干个区就是所谓的扇区了。硬盘的写操作,是先写满一个扇区,再写同一柱面的下一个扇区的,在一个柱面完全写满前,磁头是不会移动到别的磁道上的。所以文件在硬盘上的存储,并不是像一般人的认为,是连续存放在一起的(从使用者来看是一起,但是从操作系统底层来看,其存放不是连续的)。所以FLASHGET或者ED开了再多的线程,磁头的寻道一般都不会比你一边玩游戏一边听歌大。当然,这种情况只是单纯的下载或者上传而已,但是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谁能保证自己不会启动其它需要读写硬盘的软件?

六、再说说FLASHGET为什么开太多线程会不好和ED为什么硬盘读写频繁。首先,线程一多,cpu的占用率就高,换页动作也就频繁,从而虚拟内存读写频繁,至于为什么,学过操作系统原理的应该都知道,我这里就不说了。ED呢?同时从几个人那里下载一个文件,还有几个人同时在下载你的文件,这和FG开多线程是类似的。所以硬盘灯猛闪。但是,现在的硬盘是有缓存的,数据不是马上就写到硬盘上,而是先存放在缓存里面,,然后到一定量了再一次性写入硬盘。在FG里面再怎么设置都好,其实是先写到缓存里面的。但是这个过程也是需要CPU干预的,所以设置时间太短,CPU占用率也高,所以硬盘灯也还是猛闪的,因为虚拟文件在读写。

七、硬盘读写频繁,磁头臂在寻道伺服电机的驱动下移动频繁,但是对机械来说这点耗损虽有,其实不大。除非你的硬盘本身就有机械故障比如力臂变形之类的(水货最常见的故障)。真正耗损在于磁头,不断变化的电流会造成它的老化,但是和它的寿命相比。。。。。应该也是在合理范围内的。除非因为震动,磁头撞击到了盘体。

八、受高温影响的最严重的是机械的电路,特别是硬盘外面的那块电路板,上面的集成块在高温下会加速老化的。所以IBM的某款玻璃硬盘,虽然有坏道,但是一用某个软件,马上就不见了。再严重点的,换块线路板,也就正常了。就是这个原因.

总之,硬盘会因为环境不好和保养不当而影响寿命,但是这绝对不是软件的错。FLASHGET也好,ED也好,FTP也好,它们虽然对硬盘的读写频繁,但是还不至于比你一般玩游戏一般听歌对硬盘伤害大.说得更加明白的话,它们对硬盘的所谓耗损,其实可以忽略不记.不要因为看见硬盘灯猛闪,就在那里瞎担心.不然那些提供WEB服务和FTP服务的服务器,它们的硬盘读写之大,可绝非平常玩游戏,下软件的硬盘可比的。

硬盘有一个参数叫做连续无故障时间。它是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单位是小时,英文简写是MTBF。一般硬盘的MTBF至少在30000或40000小时。具体情况可以看硬盘厂商的参数说明。这个连续无故障时间,大家可以自己除一下,看看是多少年。然后大家自己想想,自己的硬盘平时连续工作最久是多长时间。

目前我使用的机器,已经连续开机1年了,除了中途有几次关机十几分钟来清理灰尘外,从来没有停过(使用金转6代40G)。另外还有三台使用SCSI硬盘的服务器,是连续两年没有停过了,硬盘的发热量绝非平常IDE硬盘可比(1万转的硬盘啊)。在这方面,我想我是有发言权的。

最后补充一下若干点:

一、硬盘最好不要买水货或者返修货。水货在运输过程中是非常不安全的,虽然从表面上看来似乎无损伤,但是有可能在运输过程中因为各种因素而对机械体造成损伤。返修货就更加不用说了。老实说,那些埋怨硬盘容易损坏的人,你们应该自己先看看,自己的硬盘是否就是这些货色。

二、硬盘的工作环境是需要整洁的,特别是注意不要在频繁断电和灰尘很多的环境下使用硬盘。机箱要每隔一两个月清理一下灰尘。

三、硬盘的机械最怕震动和高温。所以环境要好,特别是机箱要牢

固,以免共震太大。电脑桌也不要摇摇晃晃的。

四、要经常整理硬盘碎片。这里有一个大多数人的误解,一般人都以为硬盘碎片会加大硬盘耗损,其实不是这样的。硬盘碎片的增多本身只是会让硬盘读写所花时间比碎片少的时候多而已,对硬盘的耗损是可以忽略的(我在这里只说一个事实,目前网络上的服务器,它们用得最多的操作系统是UNIX,但是在UNIX下面是没有磁盘碎片整理软件的。就连微软的NT4,本身也是没有的)。不过,因为磁头频繁的移动,造成读写时间的加大,所以CPU的换页动作也就频繁了,而造成虚拟文件(在这里其实准确的说法是换页文件)读写频繁,从而加重硬盘磁头寻道的负荷。这才是硬盘碎片的坏处。

五、在硬盘读写时尽量避免忽然断电,冷启动和做其他加重CPU负荷的事情(比如在玩游戏时听歌,或者在下载时玩大型3D游戏),这些对硬盘的伤害比一般人想象中还要大。

总之,只要平常注意使用硬盘,硬盘是不会那么快就和我们说BYEBYE的。当然,如果是硬盘本身的质量就不行,那我就无话可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