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姐妹

淘姐妹

光驱读不出光盘

电脑 0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收藏
查看我的收藏
有用+1 已投票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光驱,电脑用来读写光碟内容的机器,也是在台式机和笔记本便携式电脑里比较常见的一个部件。随着多媒体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使得光驱在计算机诸多配件中已经成为标准配置。光驱可分为CD-ROM驱动器、DVD光驱(DVD-ROM)、康宝(COMBO)、蓝光光驱(BD-ROM)和刻录机等。
中文名
光驱
外文名
Optical Disk Driver
别    名
光盘驱动器
作    用
读写电脑光碟内容
时    间
1991年
  1. 1 简介
  2. 2 内部结构
  3. 3 工作原理
  4. 4 性能指标
  5. ? 传输速率
  6. ? CPU占用时间
  7. ? 高速缓存
  8. ? 平均访问时间
  9. ? 容错性
  1. ? 稳定性
  2. 5 读盘速度
  3. 6 容错能力
  4. 7 发展历史
  5. ? 第一代
  6. ? 第二代
  7. ? 第三代
  8. ? 第四代
  9. 8 保养维护
  1. 9 故障维修
  2. ? 故障现象
  3. ? 连接不当
  4. ? 内部接触问题
  5. ? CMOS问题
  6. ? 驱动的问题
  7. ? 不支持DMA
  8. ? 虚拟光驱冲突
  9. ? 激光头老化
  10. ? 读碟自动弹出
  1. 10 常见故障
  2. 11 安装方法
  3. 12 分类
  4. 13 选购
  5. 14 刻录技术
  6. 15 光驱厂商
编辑 播报
光驱是光盘驱动器,装载数据信息的载体被称之为光盘。向光盘读取或写入数据的叫光驱 [1]  。
光盘的特点有:容量大、成本低廉、稳定性好、使用寿命长、便于携带 [1]  。
光盘驱动器简称光驱是一个结合光学、机械及电子技术的产品。在光学和电子结合方面,激光光源来自于一个激光二极管,它可以产生波长约0.54-0.68微米的光束,经过处理后光束更集中且能精确控制,光束首先打在光盘上,再由光盘反射回来,经过光检测器捕捉信号 [1]  。
光盘上有两种状态,即凹点和空白,它们的反射信号相反,很容易经过光检测器识别 [1]  。
编辑 播报
(1)激光头组件:包括光电管、聚焦透镜等组成部分,配合运行齿轮机构和导轨等机械组成部分,在通电状态下根据系统信号确定、读取光盘数据并通过数据带将数据传输到系统。
(2)主轴电机:光盘运行的驱动力,在光盘读取过程的高速运行中由提供快速的数据定位功能。
(3)光盘托架:在开启和关闭状态下的光盘承载体。
(4)启动机构:控制光盘托架的进出和主轴马达的启动,通电运行时,启动机构将使包括主轴马达和激光的头组件的伺服机构都处于半加载状态中 [1]  。
编辑 播报
激光头是光驱的心脏,也是最精密的部分。它主要负责数据的读取工作,因此在清理光驱内部的时候要格外小心。
激光头主要包括:激光发生器(又称激光二极管),半反光棱镜,物镜,透镜以及光电二极管这几部分。当激光头读取盘片上的数据时,从激光发生器发出的激光透过半反射棱镜,汇聚在物镜上,物镜将激光聚焦成为极其细小的光点并打到光盘上。此时,光盘上的反射物质就会将照射过来的光线反射回去,透过物镜,再照射到半反射棱镜上。
此时,由于棱镜是半反射结构,因此不会让光束完全穿透它并回到激光发生器上,而是经过反射,穿过透镜,到达了光电二极管上面。由于光盘表面是以突起不平的点来记录数据,所以反射回来的光线就会射向不同的方向。人们将射向不同方向的信号定义为“0”或者“1”,发光二极管接受到的是那些以“0”,“1”排列的数据,并最终将它们解析成为我们所需要的数据。 在激光头读取数据的整个过程中,寻迹和聚焦直接影响到光驱的纠错能力以及稳定性。寻迹就是保持激光头能够始终正确地对准记录数据的轨道。
当激光束正好与轨道重合时,寻迹误差信号就为0,否则寻迹信号就可能为正数或者负数,激光头会根据寻迹信号对姿态进行适当的调整。如果光驱的寻迹性能很差,在读盘的时候就会出现读取数据错误的现象,最典型的就是在读音轨的时候出现的跳音现象。所谓聚焦,就是指激光头能够精确地将光束打到盘片上并受到最强的信号。
当激光束从盘片上反射回来时会同时打到4个光电二极管上。它们将信号叠加并最终形成聚焦信号。只有当聚焦准确时,这个信号才为0,否则,它就会发出信号,矫正激光头的位置。聚焦和寻道是激光头工作时最重要的两项性能,我们所说的读盘好的光驱都是在这两方面性能优秀的产品。
而且光驱的聚焦与寻道很大程度上与盘片本身不无关系。市场上不论是正版盘还是盗版盘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中心点偏移以及光介质密度分布不均的情况。当光盘高速旋转时,造成光盘强烈震动的情况,不但使得光驱产生风噪,而且迫使激光头以相应的频率反复聚焦和寻迹调整,严重影响光驱的读盘效果与使用寿命。在36X-44X的光驱产品中,普遍采用了全钢机芯技术,通过重物悬垂实现能量的转移。
但面对每分钟上万转的高速产品,全钢机芯技术显得有些无能为力,市场上已经推出了以ABS技术为核心光驱产品。ABS技术主要是通过在光盘托盘下配置一副钢珠轴承,当光盘出现震动时,钢珠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滚动到质量较轻的部分进行填补,以起到瞬间平衡的作用,从而改善光驱性能。
编辑 播报
可能很多读者会认为光驱的速度越快,其性能就越高。其实,光驱的速度只是指其驱动电机的转速而言,而要真正衡量其性能高低,还要看下面几个指标表现如何。
数据传输速率(Sustained Data Transfer Rate)是CD―ROM光驱最基本的性能指标,该指标直接决定了光驱的数据传输速度,通常以KB/s来计算。最早出现的CD―ROM的数据传输速率只有150KB/s,当时有关国际组织将该速率定为单速,而随后出现的光驱速度与单速标准是一个倍率关系,比如2倍速的光驱,其数据传输速率为300KB/s,4倍速为600KB/s,8倍速为1200KB/s,12倍速时传输速率已达到1800KB/s,依此类推。CD―ROM主要有CLV(恒定线速度)、CAv(恒定角速度)及P―CAV(局部恒定角速度)3种读盘方式。
其中,CLv技术(【【微信】】y,恒定线速度)是12倍速以下光驱普遍采用的一种技术。CLV技术指从盘片的内道(内圈)向外道移动过程中,单位时间内读过的轨道弧线长度相等。由于CD盘片的内环半径比外环小,因此检测光头靠近内环时的旋转速度自然比靠近外环时快,也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数据传输速率保持不变这一要求。
CAV技术(【【微信】】ity,恒定角速度)是20倍速以上光驱常用的一种技术。CAV技术的特点是为保持旋转速度恒定,其数据传输速率是可变的。即检测光头在读取盘片内环与外环数据时,数据传输速率会随之变化。比如一个20倍速产品在内环时可能只有10倍速,随着向外环移动数据传输速率逐渐加大,直至在最外环时可达到20倍速。
P-CAV技术(【【微信】】:局部恒定角速度)则是融合了CLV和CAV两者精华形成的一种技术。当检测光头读盘片的内环数据时,旋转速度保持不变,使数据传输速率得以增加;而当检测光头读取外环数据时,则对旋转速度进行提升。
CPU占用时间(CPIU Loading)指CD―ROM光驱在维持一定的转速和数据传输速率时所占用CPU的时间。该指标是衡量光驱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从某种意义上讲,CPU的占用率可以反映光驱的BIOS编写能力。优秀产品可以尽量减少CPU占用率,这实际上是一个编写BIOS的软件算法问题,当然这只能在质量比较好的盘片上才能反映。如果碰上一些磨损非常严重的光盘,CPU占用率自然就会直线上升,如果用户想节约时问,就必须选购那些读“磨损严重光盘”的能力较强、CPu占用率较低的光驱。从测试数据可以看出,在读质量较好的盘片时,最好的与最差的成绩相差不会超过两个百分点,但是在读质量不好的盘片时,差距就会增大。
这个指标通常会用Cache表示,也有些厂商用Buffer Memory表示。它的容量大小直接影响光驱的运行速度。其作用就是提供一个数据缓冲,它先将读出的数据暂存起来,然后一次性进行传送,目的是解决光驱速度不匹配问题。
平均访问时间(A【【微信】】)即“平均寻道时间”,作为衡量光驱性能的一个标准,是指从检测光头定位到开始读盘这个过程所需要的时问,单位是ms,该参数与数据传输速率有关。
尽管高速光驱的数据读取技术已经趋于成熟,但仍有一些产品为了提高容错性能,采取调大激光头发射功率的办法来达到纠错的目的,这种办法的最大弊病就是人为地造成激光头过早老化,减少产品的使用寿命。
稳定性是指一部光驱在较长的一段时间(至少一年)内能保持稳定的、较好的读盘能力
编辑 播报
值得注意的是,光驱的速度都是标称的最快速度,这个数值是指光驱在读取盘片最外圈时的最快速度,而读内圈时的速度要低于标称值,大约在24X的水平。现在很多光驱产品在遇到偏心盘、低反射盘时采用阶梯性自动减速的方式,也就是说,从48X到32X再到24X/16X,这种被动减速方式严重影响主轴马达的使用寿命。 此外,缓冲区大小,寻址能力同样起着非常大的作用。目前CD-ROM所能达到的最大CD读取速度是56倍速;DVD-ROM读取CD-ROM速度方面要略低一点,达到52倍速的产品还比较少,大部分为48倍速;COMBO产品基本都达到了52倍速。笔者认为,以目前的软件应用水平而言,对光驱速度的要求并不是很苛刻,48X光驱产品在一段时间内完全能够满足使用需要。因为目前还没有哪个软件要求安装时使用32X以上的光驱产品。此外,CD-ROM作为数据的存储介质,使用率远远低于硬盘。 单倍速传输速度CD为150kB/s,DVD为1350kB/s.蓝光光盘为36Mbps。
光驱速度是用X“倍速”来表示的,这是相对于第一代光驱来讲的。比如说40X光驱,其速度是第一代光驱的40倍。第一代光驱的速度近似于150KB/S,那么40X光驱的速度近似于6000KB/S。有两种类型的光驱以不同方式来标称速度,最普通的是“MAX”光驱。例如,一个称为40XMAX的光驱意味着光驱转动CD盘传输的最大速度可达6000KB/S。然而“最大”仅是指CD盘的最外面部分,而CD盘的最里面部分通常只有12X,总的来说,平均速度是远小于标称速度值的,特别是当一个CD盘未完全写满而且不使用最外面部分的时候。而另一种更贵的光驱类型是“TRUE X”,这种光驱的特点是有一个独特的激光拾取系统,可以做到不管信息放在CD盘的哪个地方,传输速率都一样。因此,同样倍速的光驱,“TRUE X”要比“MAX”快得多。当然,“TRUE X”的售价也更贵。
编辑 播报
相对于读盘速度而言,光驱的容错性显得更加重要。或者说,稳定的读盘性能是追求读盘速度的前提。由于光盘是移动存储设备,并且盘片的表面没有任何保护,因此难免会出现划伤或沾染上杂物质情况,这些小毛病都会影响数据的读取。为了提高光驱的读盘能力,厂商献计献策,其中,“人工智能纠错(AIEC)”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AIEC通过对上万张光盘的采样测试,“记录”下适合他们的读盘策略,并保存在光驱BIOS芯片中。以方便光驱针对偏心盘、低反射盘、划伤盘进行自动的读盘策略的选择。由于光盘的特征千差万别,所以市面上少数光驱产品还专门采用了可擦写BIOS技术,使得DIYer可以通过在现方式对BIOS进行实时的修改,所以说Flash BIOS技术的采用,对于光驱整体性能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此外,一些光驱为了提高容错能力,提高了激光头的功率。当光头功率增大后,读盘能力确实有一定的提高,但长时间“超频”使用会使光头老化,严重影响光驱的寿命。一些光驱在使用仅三个月后就出现了读盘能力下降的现象,这就很可能是光头老化的结果。这种以牺牲寿命来换取容错性的方法是不可取的。为了判断您购买的光驱是否被“超频”,在购买的时候,您可以让光驱读一张质量稍差的盘片,如果在盘片退出后表面温度很高,甚至烫手,那就有可能是被“超频”了。不过也不能排除是光驱主轴马达发热量大的结果。
编辑 播报
标准型
之所以管第一代光驱叫做标准型,是因为第一代光驱制定了很多光驱的标准,并且沿用至今,比如一张光盘的容量为640Mb(笔者这里称的光盘制传统的CD-ROM),光驱的数据传输率为150KB/S,这一标准也奠定了几倍速光驱这一光驱独特的叫法,比如40倍速光驱的传输速度为150KB/S*40=6000KB/S。笔者手头正好有那时的一些历史资料,让我们再重温一下。
1991年,由有全球1500家软体厂商加入的【【微信】】Association中的Multimedia PC Working Group公布第一代MPC(Multimedia-Personal-Computer)规格,带动了光盘出版品的流行。一张光盘的容量是640MB,光驱的数据传输率为150KB/S(被国际电子工业联合会定为单倍速光驱),平均搜寻时间为1秒。随着市场的不断需求,硬件技术的不断增进。1993年,第二代MPC规格问世,光驱的速度已变成了双倍速,传输率达到了300KB/S,平均搜寻时间为400ms。
400ms的平均寻道时间,300KB/S的传输率,640MB的容量,我们可能觉得第一代光驱速度太慢,容量太小。但要知道第一代光驱出现的时候还是大家用软盘作为主要移动拷贝媒介,经常用10多张盘拷贝一个软件或游戏,然后用2、30分钟将它装入机器内,如果其中一张盘有质量问题或拷错了,整个工夫就白费了。那时候硬盘也只有200MB上下,400MB的硬盘要1700、1800才能买到。笔者还清晰的记得在第一次在朋友家看到他新买的光驱时,当时的感觉就是无限的游戏和软件,并且装起来快捷又方便。当然,不久笔者也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块光驱,新加坡的唯用,倍速,1000多块。
第一代光驱的特点是光驱刚刚出现,制定了光驱的很多技术标准,作为软驱与硬盘交换数据的替代品,增大了容量,提高了速度,极大的提高了效率。那时候国内品牌非常少,比较有代表的品牌象SONY、Philips及新加坡的一些品牌。
提速型
笔者划分的第二代主要是指光驱从4速发展到24速(32速)这一时间段。因为之后从32速再往高速光驱发展过程中虽然速度也在提高,但更多的技术发展目标已不在速度上,因此划入下一代。
光驱发展了一段时间,由于其相对于软盘极大的优越性逐渐普及起来,成为装机时的标准配置。上百MB的软件、游戏也渐渐多了起来。装软件还稍微好一点,装一遍就完了,玩游戏时经常要从光盘调用数据,此时光驱读取速度太慢也逐渐突显出来,有时候一个游戏走到下一关读一下数据要读2、3分钟,特别是一些RPG游戏,经常要在各关之间穿梭,玩一个小时要有20分钟用来读盘,极大影响了用户体验。因此提速成为了光驱升级的目标。
此时提速也成为各家厂商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速度从4倍速、8倍速、一直提高到24倍速、32倍速。此时光驱的支持格式也有发展,1995年夏,Multimdeia PC Working Group公布第三代规格标准。兼容光盘格式包括:CD-Audio、CD-Mode1/2、CD-ROM/XA、photo-CD、CD-R、【【微信】】、CD-I等。
这个时间笔者的朋友换了一个ACER 16速的光驱,使用起来确实感觉快了,还记得笔者那时候打仙剑都喜欢去他那,看着载入数据条"唰"一下的过去了,心情也愉快起来。但速度快了也并不都好,由于光盘转速太快,噪音变大,发热量变大。当然产品的问题还是要技术的发展来解决,光驱也进入了第三代--发展型。
第二代光驱的特点是光驱逐渐普及起来,但速度慢的弱点也突出起来,提高速度成为各家制造厂商技术竞争的首要目标。光驱支持的格式也渐渐多了起来。
Acer DVD光驱
市场上主流的依然是洋品牌,像Toshiba、NEC等,出现了一些国产品牌,除acer外其它还没什么气候。
发展型
光驱速度再往上提高,传输速度慢的问题已得到很好的解决,但速度提高后所带来的问题却渐渐显现出来。高速度的旋转会产生震动、噪音和热能,震动也会使激光头难以定位,寻道时间加长,并容易与激光头发生碰撞,刮花激光头;产生的热能会影响光盘上的化学介质,影响激光头的准确定位,延长寻道时间;引起的噪音会使人精神上产生不爽的效果,容易疲劳。
针对这些问题,各个不同的生产厂家也推出了相应改善的技术:NEC公司在四角上安装悬浮式减震橡胶;Acer公司采用悬挂技术和橡胶减震支架;Lite-on采用悬浮承载技术;Asus公司采用先进的双重动态悬挂系统……
这一阶段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国内厂商发展起来,以其完善的品质、低廉的价格受到消费者的青睐,成为市场的主流。
第三代的特点是速度已不是各厂商发展技术的主要目标,大家纷纷推出新技术,使光驱读盘更稳定,发热量更低,工作起来更安静,寿命更长。国内厂商发展起来,成为市场主流。
市场上洋品牌及*品牌份额有一定减少,许多国内品牌崛起,象奥美嘉\源兴、大白鲨、美达等等。
完美型
又经过几年的发展,光驱的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各家厂商的产品虽然可能采用的技术略有不同,但产品品质却都臻于完善,表现在纠错率更强,传输速度更快,工作起来更稳定、更安静、发热量更低。
编辑 播报
大家知道,激光头是最怕灰尘的,很多光驱长期使用后,识盘率下降就是因为尘土过多,所以平时不要把托架留在外面,也不要在电脑周围吸烟。而且不用光驱时,尽量不要把光盘留在驱动器内,因为光驱要保持“一定的随机访问速度”,所以盘片在其内会保持一定的转速,这样就加快了电机老化(特别是塑料机芯的光驱更易损坏)。另外在关机时,如果劣质光盘留在离激光头很近的地方,那当电机转起来后很容易划伤激光头。
散热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注意电脑的通风条件及环境温度的高低,机箱的摆放一定要保证光驱保持在水平位置,否则光驱高速运行时,其中的光盘将不可能保持平衡,将会对激光头产生致命的碰撞而损坏,同时对光盘的损坏也是致命的,所以在光驱运行时要注意听一下发出的声音,如果有光盘碰撞的噪音请立即调整光盘,光驱或机箱位置。
编辑 播报
当光驱出现问题时,一般表现为光驱的指示灯不停地闪烁、不能读盘或读盘性能下降;光驱盘符消失。光驱读盘时蓝屏死机或显示“无法访问光盘,设备尚未准备好”等提示框等。
光驱安装后,开机自检,如不能检测到光驱,则要认真检查光驱排线的连接是否正确、牢靠,光驱的供电线是否插好。如果自检到光驱这一项时出现画面停止,则要看看光驱(主、从)跳线是否无误(IDE光驱)。
提醒:光驱尽量不要和硬盘连在同一条数据线上。(IDE光驱)
如果出现光驱卡住无法弹出的情况,可能就是光驱内部配件之间的接触出现问题,大家可以尝试如下的方法解决:将光驱从机箱卸下并使用十字螺丝刀拆开,通过紧急弹出孔弹出光驱托盘,这样你就可以卸掉光驱的上盖和前盖。卸下上盖后会看见光驱的机芯,在托盘的左边或者右边会有一条末端连着托盘马达的皮带。你可以检查此皮带是否干净,是否有错位,同时也可以给此皮带和连接马达的末端上油。另外光驱的托盘两边会有一排锯齿,这个锯齿是控制托盘弹出和缩回的。请你给此锯齿上油,并看看它有没有错位之类的故障。如果上了油请将多余的油擦去,然后将光驱重新安装好,最后再开机试试看。
提醒:不过由于这种维修比较专业,建议大家最好找专业人士修理。
如果开机自检到光驱这一项时出现停止或死机的话,有可能是CMOS设置中的光驱的工作模式设置有误所致。一般来说,只要将所有用到的IDE接口设置为“AUTO”,就可以正确地识别光驱工作模式了。对于一些早期的主板或个别现象则需要进行设置。
在Windows系统中,当主板驱动因病毒或误操作而引起丢失时,会使IDE控制器不能被系统正确识别,从而引起光驱故障,这时我们只要重新安装主板驱动就可以了。
另外,当一个光驱出现驱动重复或多次安装等误操作时会使Windows识别出多个光驱,这会在Windows启动时发生蓝屏现象。我们只要进入Windows安全模式(点选“我的电脑→属性→CD-ROM”)删除多出的光驱就解决了。

停电后重启电脑蓝屏怎么办 win10电脑蓝屏无限重启

断电后重启电脑蓝屏修复方法,停电之后蓝屏,停电后电脑开机蓝屏怎么办,停电后电脑蓝屏怎么解决
更新时间: 2023-04-18 15:57:15     

停电后重启电脑蓝屏解决方法如下:

首先开机,启动出完电脑品牌后,依次点击:F8,回车,回车,进安全模式里,高级启动选项,最后一次正确配置,回车,回车。等待电脑重启即可。同样方法进入安全模式,回车,到桌面后,选择杀毒软件,进行全盘杀毒。然后重启电脑。拔下显卡和内存条,用橡皮擦进行擦,再用毛刷,清理插槽灰尘和风扇,更换内存插槽。注意:如果尝试以上方法均无作用,则是电脑硬件出现问题,及时将电脑送去维修。

关键词: 停电 电脑 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