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美国能搞掉米洛舍维奇、萨达姆,却拿朝鲜没辙?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国际政治像一切政治一样,是追逐权力的斗争。无论国际政治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权力总是它的直接目标。外交政策的终极目标不是权力之名,而是权力之实。”
可以说汉斯・摩根索的这句名言戳穿了一切国际纷争的实质。
一个国家选择和谁好,和谁闹其背后一定有着国家利益的考量。
在应对米洛舍维奇与萨达姆问题上,美国的出发点皆是“权力之实”,无论打着何种旗号,本质上都是为争取国家利益而做的手段。
让东欧强人米洛舍维奇身陷牢狱,美国只花了10年时间,将一代枭雄萨达姆送上绞架,美国更是只耗费了3年光阴。
可从朝鲜战争算起,美国将触手伸向朝鲜已逾70年,朝鲜却依旧屹立世界,甚至期间多次让美国妥协退让,其中自有深层原因。
美国的出招表
要搞懂为什么美国没能拿下朝鲜,甚至处处吃瘪,得先看看美国是怎么搞掉南联盟与伊拉克的。
评论米洛舍维奇时,新华社国际记者江亚平形容对方是一个悲情英雄。
这是个很恰当的说法。
生不逢时的米洛舍维奇在走向权力巅峰之际,南联盟便已经失去了夹缝中求生存的土壤。
当苏联解体让东西方直接对抗成为过去,身处巴尔干要道的南斯拉夫便不再是大国需要争先拉拢的对象了。
而作为东欧唯一一个坚持社会主义的领导人,米洛舍维奇更是成了西方世界要刀掉的出头鸟。
为了埋葬米洛舍维奇政权,美国从武器库中选了一把铁铲,上面写着――选举夺权。
这把铁铲早在1962年便成了美国的秘密武器,一个由白宫、中情局抽调人员组成的5412特别小组在那一年4月成立,任务便是控制智利总统选举。
虽然武器头回亮相没发挥应有的作用,智利的政权颠覆最终还是靠11年后的军事政变完成,可选举夺权的方法却为美国提供了一个思路。
当这把武器再度亮相世界时,被称为““巴尔干不死鸟”的米洛舍维奇便死在了铁铲之下。
这把铁铲一共挥舞了三下。
美国挥出的第一铲便是暗杀。
在2000年7月,南联盟抓到了一伙由4个荷兰人组成的暗杀小队,他们正在筹划对米洛舍维奇本人的暗杀活动,身上被搜出了诸多与西方联系的证据。
而在南联盟黑山共和国总统安全顾问茹吉奇被暗杀事件中,南联盟更是直接截获了美国官员的通话录音,证明这起暗杀有中情局的直接参与。
在大选前5个月里,米洛舍维奇的左膀右臂中便有6个人遭到刺杀,身份从党派领袖、地方大员到军方将领、公司总裁无一不包,其中甚至包括南联盟国防部长布拉托维奇。
大量暗杀事件导致南联盟在选举前夕始终笼罩在恐怖氛围之中。
美国不但借此斩断了米洛舍维奇的左膀右臂,还让国民深感不安,怀疑当局能力。
米洛舍维奇也因为暗杀事件变得深居简出,对一线民众的了解变少,一定程度上为后续误判国内形势做了铺垫。
同时,美国的铲子将大量钞票运到了南联盟国内反对派的面前。
根据《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消息,美国用于扶持反对党的资金超过了7700万美元。
其流程便是“政府对外资助机构”以商业合同形式将大笔资金交给“全国民主主义促进财团”,随后由“国家民主研究所”“国际共和政体研究所”等非政府机构负责具体资金使用。
在美国的支持下,这些非政府机构在南联盟为反对派开展了“专业培训”,不但以举办讲座的形式教导反对派如何罢工、罢课,还教授秘密手势,传播如何动摇政权的方法。
当讲座结束,这些成员便会带着“新知识”与塞满口袋的钞票离开。
靠着这样的形式,一张覆盖全境的反对派大网便被织了起来,并在选举时成为反米浪潮中的急先锋。
当第三铲在米洛舍维奇的脑门上拍出一声脆响时,他还未意识到这是葬礼开始奏响的哀歌。
在中情局的支持下,“独立记者协会”从最初的两间简陋办公室搬到了市中心的梅地亚中心,出门就是游行聚会的共和国广场,而一大批外国人也在选举期间临时加入协会,成为了其中骨干成员。
靠着对媒体力量的控制,为政府传达信息的《政治报》无人问津,而《今日报》《聚光灯报》等反米“独立媒体”则火热一时。
而大选前,250万张“他完蛋了”的不干胶贴更是成为了南联盟境内当时最广泛的广告,铺天盖地的宣传让人们以为米洛舍维奇已经走上了绝路。
而为了给舆论造势,美国等西方国家还运用上了经济制裁,以“挺米”还是“反米”作为标签,将当地企业分别列入黑名单和白名单,断绝与挺米企业的一切经济来往。
欧盟更是发出一份《告塞尔维亚人民书》,许诺一旦南联盟完成“民主变革”,那它们将立马取消对南联盟的制裁。
在这样的策划下,再度亮相的选举夺权计划自然大获成功。
2000年9月28日,南联盟总统选举结果公布,48.96%的选票投在了反对党候选人科什图尼察身上,米洛舍维奇仅获得了38.52%的选票。
而在经历10月5日的国民暴动与军队倒戈后,米洛舍维奇黯然下台,最终在2006年病死狱中。
可以说米洛舍维奇的案例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颜色革命,美国靠着大量资金援助与舆论宣传搞垮了一个差点统一巴尔干地区的领导人。
而当要处理伊拉克问题时,美国则把自己的出招换了一下。
以物理服人
若是花钱便能达成目的,美国自然愿意次次都搞选举夺权,可这个法子成功率却并非百分百,在一些时候甚至可能性为零。
想通过选举夺权,其中极为重要的前提便是对方国内要存在拥有一定力量的反对派,这样只需进行扶持,提供资金与人员协助便足以颠倒阵营力量对比。
可如果一个国家的当代领导人本身就是铁血上位的太祖,那颜色革命几乎就只能是一个笑话。
萨达姆在上台前便靠着铁血手腕将国内反对力量清洗个遍,之后还公然宣称统治伊拉克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用铁拳。
其刚上台一周不到,便对68人进行审判,处死22人,其中5名都是复兴党高层,而之后杀死143人的杜贾尔村惨案也是典型案例。
在这样的一言堂政权中,别说通过舆论选举夺权了,哪怕是试图搞内部武装政变都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道理无法说服“人民”革命时,那美国的方法便是用物理去说服。
不过这招因为代价过大,美国也是铺垫了诸多前置才放的大招,最开始的前置技能便是收买。
虽然在日后用战火点燃了伊拉克,可美国在最初时对伊拉克的态度甚至是有些讨好的。
萨达姆上台后,复兴党反西方立场是极为鲜明的,可美国在尝试强硬无果后,之后态度却是收买为主,这一决定是基于现实考虑的。
一方面,正处于冷战阶段的美国不敢贸然在中东点燃战火,反而需要加深与伊拉克的关系,以保障本国能源安全。
另一方面,中东作为美国的军火倾销地,美国也不愿意与伊拉克彻底翻脸,断了自己的财路。
正是在美国怀柔政策的调停下,原本该势同水火的两国在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时却有着不错的关系,美国成为了伊拉克第三大贸易伙伴,每年对伊拉克出口额高达4亿美元。
当两伊战争爆发时,美国甚至开始大力扶持伊拉克,试图靠着雪中送炭将其收归旗下。
在1982年两伊战争关键时期,美国不但对伊拉克开放了更大范围的武器清单,而且还向伊拉克原子能协会提供大量的化学分析设备以及细菌、真菌制剂、150万支疫苗和不少小型飞机。
而当战争结束后,刚上台的老布什的亲伊态度更是明显,直接在1989年以农业部贷款计划的名义给予伊拉克10亿美元的贷款援助。
哪怕在海湾战争前,美国对伊拉克的态度也是明显地纵容。
在科威特摩擦中,美国驻伊拉克代表格拉思潘向萨达姆明确表态:“美国愿意为伊拉克国家重建提供资金。”并表示 “对于你们阿拉伯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我们不会参与例如你们和科威特的边界冲突。”
当被询问美国是否会支援科威特时,美国助理国务卿约翰 ・卡里直接答复道:“我不知道你是看的哪一家报纸,但是我可以以美国政府的名义告诉你,我们和海湾国家没有任何防御条约和协定,这是人所共知的。”
哪怕在美国正式出兵伊拉克的前一周,美国都在试图以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
1991年1月9日,美国国务卿贝克和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在日内瓦进行最后一次谈判,虽然最终因为条件没谈拢而导致一周后美国进军伊拉克。
可美国却没有在战争中选择赶尽杀绝,甚至在次年美国大选时,克林顿也明确表示他相信“回光返照 ”,如果萨达姆愿意改变他的对抗政策,美国会考虑与伊拉克改善关系。
然而当萨达姆试图刺杀老布什的计划曝光后,美国政府才真正认识到萨达姆是不可能安心当自己的小弟的。
随着克林顿的一句“结束威胁的最好办法就是出现一个新的伊拉克政府”,萨达姆的政权走向了覆灭。
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与“反恐”的理由下,美国再度出兵伊拉克,可这一次它们不再留下余地了。
总体来说,美国对其他国家发起的政权颠覆活动便是三板斧:收买、颜色革命与战争。
可当这些招式倾倒于朝鲜时,却未必有用了。
这块石头有点硬
和对付南联盟与伊拉克一般,美国招惹朝鲜自然有着背后的小算盘。
不过这一次他们看上的不是石油,而是海权。
美国对海权的执拗背后有着一整套的理论体系。
“海权之父”阿尔弗雷德・马汉用海权三部曲系统阐述了海权对国家重要性。
一句“所有剧场通过海洋连接起来,谁控制了海洋谁就能选择世界的建筑模式”直接点明了海权的重要性
其思想也早早得到了西奥多・罗斯福的认可。
在1887年罗斯福还只是海军部助理部长时,他便积极推动海军建设,为与西班牙争夺海权做准备。
待其上位总统,更是极力扩张海军力量,让原本平平无奇的美国海军崛起成为世界第二。
等到1907年后,随着一支足以纵横太平洋、大西洋的舰队在美国海港停靠,美国这个建国以来只重视海岸防守的国度迈入了远洋时代。
之后利用航母集群等海军作战方式干涉他国主权更是成了美国的标志性动作。
美西战争、侵占菲律宾、构建亚太战略基地都少不了海军的影子。
海权论带来的利好让美国尝足了甜头,而当1944年“边缘地带(rimland)”学说在美国地缘政治学家尼古拉斯・斯皮克的阐述下诞生后,美国的海权思想理论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控制了边缘地带就等于控制了欧亚大陆,控制了欧亚大陆就等于控制了世界的命运”
“美国若实行海军强国,必须借助陆上桥头堡国家对抗陆上强国,并以此构建以海洋基地为主的全球战略。”
这些理论全部成为了美军构建全球战略的基点。
因为这个理论,二战后美国的军事基地在全球开花,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家都成为了美国构建“岛链”制霸世界的工具。
而朝鲜便是美国贯行海权战略需要打通的一个桥头堡。
除了全球战略上的作用外,朝鲜朝鲜作为冷战的最前线,其政治问题错综复杂,关涉了两个强国的暗中较劲。
所以当杜鲁门在40年代因为屡次在亚太地区失利导致支持率从69%下降到37%后,美国政府意识到,它们必须采取更激烈的行动将朝鲜划归到自己的阵营。
而之后的事所有人都知道,美国没能拿下这块桥头堡,它们日后在伊拉克问题上品尝到甜头的手段在那时只换来了一嘴的苦涩。
当最激烈的颠覆行动失败后,美国也曾试图用怀柔的方式换取朝鲜的支持,这一考虑更多是基于经济原因。
当冷战结束后,美国才意识到亚太地区的意义绝不局限于政治。
当时间迈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的经济战略便由内需主导转变为外需主导。
亚太的地区经济地位的日益上升,让美国将目光投向了太平洋远端的市场。
仅仅在1991年到1995年这个时间段里,亚太地区便购买了美国超过30%的商品,并吸收了超过400亿美元的直接投资。
在1991年时,美国对东亚地区的出口额便超过了除加拿大外的任何国家,同时美国政府发现,每当它们向亚太地区提高1%的出口便能为本国增加53300个就业机会。
这意味着亚太地区超过欧洲成为了美国最重要的海外贸易伙伴。
总之,在20世纪90年代后,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了美国最重要的资本与商品输出地,亚太地区成为了美国经济战略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也正是因此,克林顿才会在选举时打着解决国内经济问题为口号,并宣称:“美国的经济复兴是美国―亚洲/太平洋关系方面的优先考虑。”
所以在克林顿上台后,首次出访的便是日本与韩国,并在访问中提出“太平洋共同体”概念。
“我们最有效的对地区侵略的威慑使这一地区有力的经济发展得以永久化,保护我们的海洋和其他利益的方法是积极的存在。我们必须和继续担当领导。”一话透露出的野心更是昭然可见。
美国东亚和太平洋事务助理国务卿温斯顿・洛德也在1995年1月表示,直到最近几年“美国才试图确定自己的太平洋身份、作用和利益。”
为了贯彻亚太地区经济战略,美国对朝鲜的怀柔政策是必然,可这一行动并未成功。
在克林顿时期,美国便试图用经济制裁与经济援助的萝卜加大棒模式来收买朝鲜。
靠着双方在1994年达成的《美朝核框架协议》,美国以提供50亿美元的清水反应堆、重水等条件为代价换取朝鲜停止核试验,并努力推动双方政治经济常态化。
可美国的怀柔政策并未成功,意识形态的对立与长期的历史纠葛让朝鲜对美国这个野心家始终不信任。
随着2016年朝鲜第五次核试验成功,美国则几乎彻底失去了收买机会。
可以说,美国对朝鲜的野心是瞎眼可见的,曾颠覆其他政权的手段也全用了个遍,然而这块冷战后最后的前线却没让美国越雷池一步,正如我国解放军战士当年所做的那般。
信息来源:国际论坛《权力变迁视角下的美韩同盟困境》国际展望《选举夺权:美国情报机构的另一种颠覆手法》美国研究《从“优势论”到“优先论”:冷战后美国对外政策思想的演进》
为啥美国能搞掉米洛舍维奇、萨达姆,却拿朝鲜没辙
美国为什么可以处死萨达姆,美国为什么干掉萨达姆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自二战以来,美国在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力。然而,美国的全球影响力也引起了一些质疑和争议。
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美国曾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外交事件,其中最突出的事件之一是推翻塞尔维亚前总统米洛舍维奇和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
米洛舍维奇
这两个事件都体现了美国具有较强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然而,尽管美国多次采取了军事、经济和外交手段,却完全拿朝鲜没有办法。
美国是怎么把米洛舍维奇、萨达姆逼上绝路的
美国的外交政策既是全球性的,又是复杂的。美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政府领导下,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政策,有时成功,有时失败。
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美国在90年代成功搞掉塞尔维亚前总统米洛舍维奇和2003年成功推翻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在此过程中,美国人动用了其惯用的两张“杀牌”
第一张“杀牌”就是军事优势。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
萨达姆・侯赛因
攻打伊拉克与塞尔维亚的过程中,美国通过利用自身的军事优势,成功地打击了目标国家的军事力量,瓦解了他们的国内政治和军事结构。
美国还利用北约盟国的军事力量,组成了一支庞大的军队,在科索沃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美国空军通过空中打击、巡航导弹和无人机等先进技术,摧毁了塞尔维亚军队的防御体系和军事基础设施。
美国陆军和盟友军队在地面上采取了攻坚和歼灭敌人的战术,最终迫使米洛舍维奇放弃对科索沃地区的控制权。
尤其是在搞掉萨达姆的过程中,美国领导了多国联军的军事行动,发动了猛烈的空袭和地面进攻,有效地摧毁了伊拉克的军事防御体系和政府机构。
美国空军使用了先进的武器系统和巨大的轰炸力量,摧毁了伊拉克的军事基础设施和领导层的军事指挥系统。
美国陆军和盟友军队在地面上采取了先进的战术和作战技术,实现了快速的进攻和占领伊拉克的目标。
然而,军事优势也有其限制和不足之处,特别是在对付强大的国家或地区的时候,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而非仅仅依靠军事力量。
最要命的还是第二张“杀牌”――经济制裁。
经济制裁在美国处理国际关系的过程中是一种常见的政治伎俩,确实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打压措施。
在进攻塞尔维亚的过程中,美国和欧洲联盟实施了长达10年的经济制裁,包括禁止对塞尔维亚武器和石油的出口、冻结塞尔维亚政府在国外的资产、削减贸易、限制旅行等。
这些制裁措施迫使塞尔维亚政府面临着经济困境和财政危机,使得米洛舍维奇的政权面临着巨大的内部压力。
同样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国领导了多国联军对伊拉克实施了经济制裁,这个制裁持续了多年,包括对伊拉克石油出口的禁令、对伊拉克政府的金融和贸易制裁、对伊拉克武器进口的限制等。
这些经济制裁导致了伊拉克的经济瘫痪和人民生活的恶化,削弱了萨达姆政权的控制力和威信。
除此之外,美国还通过外交手段,包括建立联盟、对外施压、对内控制、宣传和国际合作等,以达到自己的入侵目的。
许多原本就不发达的国家在美国这一顿折腾之下,变得内忧外患,极易发生动荡。此时美国再趁虚而入,破坏一些国家的政权不过是顺水推舟的事情。
朝鲜不发达,但绝不是弱国
不得不说,朝鲜的经济水平增长十分缓慢。2000年后,朝鲜的经济水平一直较为落后,尤其是在国际社会中的经济指标方面。
首先从国内生产总值(GDP)来看。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朝鲜的GDP在2000年时为200亿美元左右,而到2020年则只有221亿美元左右。
这意味着朝鲜的GDP增长率非常缓慢,实际上是世界上最低的之一。人均收入也相对较低。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数据,2019年,朝鲜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721美元。
这是世界上最低的之一,比其邻国韩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了约20倍。
背后的原因不难猜到,和朝鲜恶劣的贸易条件密不可分。朝鲜的出口和进口一直受到国际制裁的影响。
根据韩国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朝鲜的出口总额为3.88亿美元,而进口总额为34.6亿美元。
同时朝鲜人民还缺乏优质劳动力和就业机会。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2019年,朝鲜的劳动力参与率为76%,但实际上,大部分人都从事低效率、低收入的工作。
一系列的经济状况导致朝鲜的基础设施也相对落后,缺乏现代化设施。据报道,朝鲜的电力供应不稳定,许多地方经常停电。交通运输也不发达,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老化。
尽管朝鲜政府一直在努力推动经济发展,但由于国际制裁、内部管理问题以及缺乏外部投资等原因,朝鲜的经济水平一直非常落后。
但是如此落后的经济条件下,美国对外的“杀手锏”――经济制裁为什么没有明显的效果?这就不得不说到朝鲜高度稳定的国内政治。
自1948年建国以来,朝鲜历经三代领导人,但一直保持着政治稳定。
现任最高领导人金正恩自2011年上台以来,一直在巩固其领导地位,并且在政治、军事、经济等多个领域推行改革。朝鲜的政治权力高度集中在最高领导人手中,实行一党专政。
朝鲜的政治机构包括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最高人民会议、国防委员会等,但实际上这些机构都由最高领导人掌握着实际的决策权。
同时,朝鲜政府一直实行封闭的社会控制,通过宣传和教育加强对人民思想和行为的管控。
政府对网络和媒体的控制也非常严格,尽管这样会导致人们的言论和信息自由受到限制。
虽然朝鲜政府不公开内部统计数据,但根据一些数据和报道可以发现,朝鲜的社会稳定度相对较高。例如,朝鲜的犯罪率非常低,政治动荡和社会不安定的情况相对较少。
最重要的是在军队建设方面,朝鲜政府一直在加强先军政治的宣传和教育力度,强调要在各个领域加强军队的领导和作用。
先军政治在朝鲜政治体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刻影响了朝鲜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速度。朝鲜的先军政治是在金日成领导下的20世纪60年代初期提出的。
在当时,金日成认为,军队是保卫国家的最重要力量,必须把军队放在国家的核心地位,发展壮大军队是保障国家独立和安全的关键。
随着时间的推移,先军政治经历了一些修改。在金正日的领导下,朝鲜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军队的地位,将其作为国家的核心力量。
金正日强调要建立“军事优先”的国家战略,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纳入军队建设的框架下,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和军事科研。
到了金正恩时期,先军的政治地位更加突出。金正恩提出了“同时发展”战略,将经济和核武器同时列为国家发展的重点,进一步巩固了军队在国家政治中的地位。
正是在这样的先军政治条件下,加上恶劣的国际环境,让朝鲜拥有核武器成为了可能。
2003年,朝鲜宣布退出《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宣布拥有核武器。
很快在2006年,朝鲜进行第一次核试验,美国人的噩梦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直到2017年,朝鲜进行了六次核试验,第六次核试验是迄今为止威力最大的一次。
朝鲜的核问题,让朝鲜成了碰不得的刺猬。美国人对此非常忌惮,一时间也不知道从何下手,只能在联合国安理会打打“嘴炮”,试图联合其他国家一起打压朝鲜。
美国不再是当年的美国,更何况当年也没打赢
自20世纪末以来,美国军队的实力已经出现了一些变化和调整,其实力大不如前。
美国的军事开支增长越来越缓慢,2000年后在经历了几场大规模战争后,美国在军事开支上的支出一直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已经放缓。
美国的国家财政压力也导致政府在军事开支上的投入不断减少。不仅如此,美国军队还缺乏有效的战略。近年来,美国在战略上没有出现具有决定性影响的改变。
例如,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中,美国的军事行动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而且一些军事行动可能会导致政治和经济成本的增加。
军事装备的老化也是一大问题。美国军事装备的平均使用年限已经超过了20年,一些核心装备的维护和更新成本很高。
此外,美国的军事装备相对来说也已经落后于某些新兴国家。在外部支持上也没能捞到好处,美国军队连年征战,多面出击,失道寡助。
美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多更复杂。例如,伊斯兰激进主义、俄罗斯的军事扩张和中国的经济崛起等,让美国一度非常头疼。
近年来,美国在西方国家的一些盟友中,包括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的支持度已经逐渐下降。美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做法受到了一些盟友的批评和质疑。
例如,美国退出了巴黎气候协议和伊核协议,这些举动被一些欧洲国家视为背信弃义。
此外,美国在一些国际组织中的做法也引发了不少争议,比如对联合国的资金减少和对世界卫生组织的撤资。
美国政府一贯奉行的“美国优先”政策是一种自私的做法,给盟国带来了不确定性。而拜登政府推出的“美国重返”政策,虽然重新取得了一定的支持,但收效甚微。
作为美国总统,拜登在公开场合中多次表达了对美国的盟友失望、无奈等消极情绪:“我们一直试图让欧洲盟友们更加团结,但很显然,这并不是那么容易做到。我感到非常无奈,因为我们需要欧洲的合作来解决全球性挑战。”
拜登
总的来说,美国在西方国家的一些盟友中的支持度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这与美国自身“美国优先”的政策和做法密切相关,一切都是因果的安排。
且不论目前美国的政治军事面临的问题,就算是当年的美国处理朝鲜问题也同样束手无策。
朝鲜战争中,中国志愿军和朝鲜军队联合抵御美国和“联合国军”的入侵。
自1950年10月开始,到1953年7月27日停战,在此期间美国没有捞到任何便宜,甚至可以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美军在朝鲜战争中虽然投入了大量的军事力量,但是其打击效果并不理想。
虽然美军在韩战初期获得了一些战役胜利,但是由于忽视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实力,致使美军后期被迫在朝鲜半岛北部的较低地势展开被动的防御,只有挨打的份。
在此期间,错误的战略是美国人犯的最大错误。在军事部署上,美军没有完全掌握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军事实力,致使美军在朝鲜战争初期的进攻失去了优势。
在战术方面,美军的作战指挥不当,部队配备和装备的不足等,也严重影响了美军的行动。
麦克阿瑟――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的主要指挥官给予中国志愿军极高的评价:“中国人民志愿军是我们在朝鲜战争中所遇到的最大的挑战,他们的士气高涨,作战勇敢,战术灵活。”
朝鲜战争结束后,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之间建立了非军事区,停战线也成为了两个政府的边界。
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获得了战争的胜利,而美国则没有实现战争的目标。此外,战后的美国在政治经济压力等方面出现了更多问题和挑战,惨重的后果使得美国一时间不敢对朝鲜再轻易出手。
美国应该向中国“抄作业”
时间能证明一切。美国的“美国优先”政策没有在国际上捞到多少好处,反而让美国的盟友看清了美国的本来面目。显然美国在处理国际政治问题上的眼光并不长远,对诸多问题缺乏思考,只是贪图一时的利益。
国际关系的复杂性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一大挑战。国际关系的复杂性表现为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使得国际问题的解决变得非常困难。
美国应向中国学习,中国向来坚持多边主义和多元文化,尊重各国人民的选择。因此在国际上的地位正在逐渐上升,越来越多国家愿意与中国展开友好合作。
多边主义和多元文化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各国应该坚持多边主义和多元文化,尊重各国的文化差异和政治制度差异。
最重要的是尊重各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通过相互尊重、平等协商,推动国际关系向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全人类共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