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姐妹

淘姐妹

全球看热讯:百元差价因赠品只退1元?网购平台价格保护限制多 退差价为何这么难?

电脑 0

淘宝搜:【天降红包222】领超级红包,京东搜:【天降红包222】
淘宝互助,淘宝双11微信互助群关注公众号 【淘姐妹】

差一百元,百元优惠,百元优惠券是真的吗,一百元买东西相差一元

近日,北京青年报“315青诉”接到消费者投诉称,自己2天内在同一网店购买的两部相同型号的手机,只因商家宣称的价格保护活动的不同,导致较早购买的手机可以退差价,而2天后购买的手机反而无法进行价格保护。北青报记者调查发现,关于价格保护的规定,各大电商的规定十分混乱,有的是7天、有的是15天、有的是30天、有的因为赠品、断货、使用了优惠券等问题无法价格保护、有的店铺和平台的保价政策有所不同……专家表示,商家和平台有必要有义务在显著位置告知消费者价格保护的政策,确保消费者在做出购买选择的时候对有关价格信息充分知情。


(资料图)

价保时长不明确,申请补价条件多

近日,一名消费者向记者反映购买商品时遇到的价保问题。2023年1月18日、20日他在天猫商城的荣耀旗舰店先后购买了两部荣耀80智能手机, 2月2日再次打开该购物链接时发现价格已经降了,于是申请了价保。奇怪的是,只有1月18日购买的那部手机退了差价,1月20日购买的同一部手机没有价保服务。荣耀客服对此解释,1月18日购买时的价保服务是平台发布的活动,而两天后该服务取消,没有了平台的价保,荣耀旗舰店只能给保价七天。而当消费者询问该产品具体在哪一天降价时,客服却回应不清楚。

北青报记者就此事联系到该店客服,客服表示价保的有效天数不同是由于平台和店铺有各自的保价规则,15天价保是平台提供的,需要消费者自己在订单页留意是否有平台价保的标识。“如果在订单页面中有价保标识,那么可以优先享受天猫的15天价保,如果未显示特定标识则只有7天的店铺价保”。

然而,当北青报记者询问在哪里可以看到店铺和平台的价保信息时,客服回应,“店铺价保是没有显示的,平台价保的详细信息也只能在订单中查看”,两者在商品页中均没有明确说明。

由于目前该商品暂时没有参与天猫活动,因此记者找到了多家正在参与聚划算百亿补贴等活动的店铺,这些商品首页都写有“买贵必赔”“15天价保”“30天价保”等字样,但店铺的客服纷纷表示没有保价,该价保服务为淘宝或天猫官方平台的活动,具体申请渠道需要咨询平台客服。

在查看了平台的价保规则后记者发现,一个商品想要在天猫平台上成功保价还要满足很多标准。首先,天猫及聚划算、百亿补贴等各营销平台申请价保的要求为,若同一商家的同一商品出现降价,则消费者可申请价保补差(特殊情形除外),各平台价保系统将根据本规则计算差价额度并实现向消费者的差价补/退;并提到,具体保价期要以订单详情页展示的时间为准。此外,以下几种场景无法发起价保补差申请,除了由于商品下架、官方预售、未发货或退货等情况,未满足导致降价的特定优惠条件也无法申请,例如:由于前N分钟优惠导致的降价,消费者未在前N分钟内发起;由于优惠券等导致的降价,消费者未获得对应的优惠券或不满足优惠券使用条件(如申请价保补差之订单的商品总金额未达到优惠券门槛等)等等;同时,如果允许申请且在价保期内,以下场景导致的降价,也将无法支持对应场景降价的补差,一是聚划算订单,同一商品参与天猫双11/618活动期间导致的降价;二是使用了部分限时限量超低价优惠,如:秒杀、洋葱盒子试用、天猫U先样品试用等等;三是红包(含消费券)、运费、百亿补贴、天猫购物券(日常)、天猫积分、淘金币抵扣等十余种情况。

除了平台,店铺自己也有一套价保规则,以荣耀天猫官方旗舰店为例,该店铺的规则为订单支付成功后7天内购买的商品出现降价并进线联系客服退差,同时反馈时能享受到该优惠价格,可申请退差价,同样有很多不能申请价保的情况,包括第三方平台优惠券(如天猫优惠唬,限时降价商品等。并且注明订单如果有天猫价保标识,天猫价保期内不属于店铺保价范围,需申请天猫价保服务。

事实上,关于保价的吐槽在其它电商平台也普遍存在,有消费者称自己于1月28日在京东购买闪迪内存卡,商品于2月7日降价30元,在要求京东退回差价时,客服称已超过7天价保期,但他表示,“商品销售页面没有任何提示7天价保的标识,此前京东一直支持30天价保,消费者认知习惯也是30天价保,为何变成7天价保却没有任何提示?”

不仅如此,在拼多多百亿补贴活动中,平台和商家在价保的问题上存在着两套规则。有的商品展示页的服务保障中承诺“安心买随心退,买贵必赔”,但下方的详情页里又有商家“概不退差价”,并出具了“关于百亿补贴差价声明”,这表明双方各有一套规则。商家表示,店铺参加百亿补贴商品都不支持补差价是因为百亿补贴活动是平台来决定补贴力度大小,有时补贴比例会有波动,但店铺本身销售价格并没有进行降价,差价是平台补贴力度造成,因此如果出现差额情况,需要联系平台客服协商。淘宝平台同样如此,在重大活动时,为提高平台关注度,采用平台价保。而平时,均是商家根据各自情况采取不同的价保方式。

用了优惠券或有赠品无法价保 价格保护规则混乱

此外,因为领取赠品而导致无法保价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一名消费者表示,自己2023年1月4日在京东自营店铺买了一台i【【微信】】,价格为4999元,当时随单附送了赠品。但1月7日,他发现商品降价400元,申请价格保护时,系统却拒绝了他的申请,理由是因为订单有赠品。客服表示,赠品价值超过400元,因此无法申请价格保护。但消费者认为,赠品根本没有这么高的价值,而且就算是价值再高,也不应当以这个理由限制价格保护,因为下单时根本没有这样的说明。

和他拥有相同遭遇的消费者不在少数。另一名消费者表示,自己1月初以120元购买了一盒口罩,3天后商品降价为79元,随即申请价格保护。但系统以“有赠品,不符合报价要求”拒绝了申请。咨询客服后才知道,需要扣除9.9元的赠品价格,只能退还扣除后的差价。

还有一名消费者表示,自己2022年12月8日在京东实付1499购买的红米note12手机,12月9日发现商品降价为1399元,于是申请了价格保护,但自己只得到了退款1元。100元的价格差价为何只剩1元?他询问客服得知,因为有赠品要扣除99元。“我买东西时并没有要求赠送商品,也并不愿意为赠品多支付99元。我愿意把赠品退回去,把99元退给我,但是客服拒绝了。”

另有消费者反映在天猫Nike中国的子店铺购买了一双Jordan鞋,在保价期内以退差价的尺码无货拒绝退补差价申请,他认为,因为降价所以售卖很快容易尺码断货或者无货,但商家以该理由拒绝退差价不合理。

诸如此类的行为,引发众多消费者不满,有消费者表示,“买之前并没有明确说明,买完后暗藏玄机。消费者不明不白消费,价保时只能商家说什么就是什么,规则里又套着所谓的规则,这不就是在愚弄消费者吗?”

专家称价格保护应当显著标识 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资深产业经济分析师丁少将告诉北青报记者,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购买时并不了解相关的价格保护信息,因为平台并未告知。甚至消费者都没有相应的选择权,必须接受赠品,并绑定放弃价格保护的政策,那这就成为了“强制搭售”。“我认为,更妥帖的做法应该是,第一,在消费者在购买商品的时候,第一要明确地告知用户,如果你接受了赠品,那么将不接受这个价格保护,不接受这个除赠品之外的价格保护,消费者有知情权;第二,应该给出含赠品的参考价格和不含赠品的参考价格,届时将以这个价格进行价格保护,给消费者更大的自由。”

北京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志彬告诉北青报记者,此举虽然不违法,但是不合理。李志彬表示,首先消费者应明晰“价保”的概念,价格保护作为一种经营者为更好提升消费者购物体验而以商业广告或声明等方式对商品或服务价格所作出的具体确定的承诺。因此,价保并非平台的法定义务,也非网络购物合同的必要组成部分,而是相关平台作出的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单就京东平台来说,其入驻商户均需单独标识价保期限,自营商品未在页面明确标识价保情况,而是在客户服务页面对价保情况进行了详细说明,针对不同类型的商品价保期限以及期限的计算方式也略有不同。对于消费者来说,平台的此项服务确实不够便捷,但也难言此行为构成了对消费者的误导和欺骗。”

李志彬同时表示,“目前,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几家大平台均存在平台和店铺商家共存的情况,平台和商家也往往设置了不同的规则,由于其中规则往往比较繁琐,虽然平台和店铺各自实行两套规则的做法是合法的,但作为销售者懒得花精力去了解其中的原委,就显得不太合理了。”

独立分析师丁道师告诉北青报记者,“关于价格保护,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强制性的规定,更多的是一种商家的营销手法,用来吸引消费者。电商平台很‘聪明’,它们在设置价格保护的时候,在相关条款中写清楚,比如使用了额外优惠券,有赠品,或者超过多少天,无法价保,但是由于那个条款太细了,消费者一般不会仔细去阅读,我都无法详细说清各个平台每个类别产品的具体价格保护政策,对于消费者来说就更难了。因此,我认为,平台或者商家,有必要有责任要让价格保护政策透明,要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商家定价应该公平合理,并且做到明码标价,不能通过误导的价格方式去损害消费者权益。“现在电商的价格变化非常快,如果没有保价机制,对于消费者来说,确实容易产生价格顾虑。所以商家推出了保价政策。但由于各个平台和商品的价格政策不统一、调价频率非常快,导致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很容易受到损害。价格和保价政策,都属于与消费者有重要利害关系的信息,所以商家和平台在销售时应该通过显著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确保消费者在作出购买选择的时候对有关价格信息充分知情。”



京东移动电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京东新一轮洗牌项目

京东移动电商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京东移动电商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京东电商的发展转型,京东发展对电商行业启示

近日,有关京东将于3月8日正式上线“百亿补贴”频道的消息不胫而走,虽然此前京东也曾推出过“百亿补贴”,但都是针对某一时间节点的促销活动,持续时间较短。此次上线的覆盖全品类的百亿补贴频道,是京东挖掘低线市场用户潜力的举动,毕竟在疫情的三年时间里,消费者对于价格的敏感程度大幅提升,采取低价策略,与拼多多一较高下,京东这回是动真格的了。

1刘强东回归,调整发展策略

在2022年底,受大环境影响,各个科技公司都在反思,要如何降本增效,寻求高质量增长。2022年第三季度,京东收入777亿元,同比增速3%,远低于市场预期的846亿元。虽然整体盈利等表现要高于行业,但增长压力依然不小。

自2019年6月,“百亿补贴”的概念出现后,各大电商平台都跟上了“撒钱”的节奏,淘宝、美团、飞猪、饿了么等平台相继推出“百亿补贴”频道,拼多多的市值更是随着“百亿补贴”的爆火而一路高涨。低线城市成为电商巨头们收割流量、捕捉增长空间的机会。

除了淘宝、拼多多这类传统电商,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崛起也让京东感受到了威胁。据第三方平台数据显示,抖音电商2022年双11好物节活动的第一天,3C数码家电的GMV增幅就达到了182%,居各品类第二。抖音平台头部主播“交个朋友直播间”在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2年时间总GMV达到100亿元,其主推产品就是3C数码、家电,“全网最低价”也曾是他的一大卖点。

来势汹汹的进攻躲不了,那就只能迎难而上。近两个月,久未露面的刘强东突然活动频繁,在2022年11月底的高管会议上,刘强东调整了经营战略,还对京东的组织效率和战略焦点提出了新要求。

刘强东称,京东已经让一些消费者有了越来越贵的印象,京东需要重拾低价策略、回归用户;要千方百计地通过供应链的效率提升把价格降下来,把服务提上去。应该自那时起,“百亿补贴”频道的战略方向就已经初步确定了。

2“买贵双倍赔”剑指拼多多

据了解,这次“百亿补贴”将在京东App内拥有一级入口,补贴不只局限于3C等京东传统优势品类,而是覆盖全站全品类,自营和POP商家都可以参与,目前已进入商家报名阶段,商家能否入选,最核心的因素就是能否提供“低价”商品。

京东将在后台设置全网比价系统,还于2月21日,宣布了《京东开放平台“买贵双倍赔”服务规则》。《规则》指出,消费者购买标有“买贵双倍赔”服务标识的商品后,若其订单实付金额高于特定平台(拼多多、天猫等)上同款商品的价格,消费者可以在下单当天凭有效凭证,申请与订单实付金额双倍差额的补偿。该规则适用于在京东开放平台入驻开店的第三方商家,不含京东小店。

其实前几年,各大电商平台都出台了相关规则。2017年10月,天猫发布了《“买贵必赔”服务规范》,规定若消费者在天猫购买了带有“买贵必赔”标识的商品,并在当日发现该商品的成交价格高于京东自营,便可以申请差额补偿。2020年10月,天猫聚划算百亿补贴也上线了“买贵必赔”服务。

此外,拼多多、淘特、飞猪都推出了类似的“买贵必赔”服务。如今京东出台的《规则》,完全是为对标拼多多百亿补贴和天猫而存在的,《规则》将于2023年2月28日生效后,届时电商平台间的混战将会呈现何种局面,很难预料。

3危机重重下,京东能否凭低价翻身

京东即将上线“百亿补贴”活动的消息一出,京东美股大跌11%,拼多多也下跌了9.54%,就连阿里和亚马逊的股价也受到波及。这也引来了业内的担忧,有人认为京东的作法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损人而不利己的事儿为什么京东还是要坚持做呢?

上线百亿补贴频道和刘强东回归,其实都是京东释放出的形势严峻的信号。除了我们所说的业绩增长不如预期,还有在月活方面的担忧。作为以家电、3C起家的国内老牌电商平台,京东的月活已被淘宝、拼多多拉开了不小的差距。

数据显示,2022年3月至2023年1月,淘宝的月活数在7.8亿以上,占据着电商平台月活冠军的宝座;排名第二的拼多多,月活大致在7.2亿至7.8亿之间;而京东的月活仅为上述两个平台月活的一半,始终在3亿至4亿之间徘徊,仅去年11月,月活短暂地超过4亿。

另外,京东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单日启动次数和月度使用天数,也远落后于淘宝、拼多多。

面对重重危机,当下的京东要想挽回消费者的信心,低价是一个较为理想和快速的选择。

有专业人士分析说,京东商品价格贵的原因主要因为,京东抽取的佣金比例高,和京东规定商家必须采用京东物流服务造成的成本压力。想要走低价的路线,除了官方的政策扶持,还要放开商家物流和个人商家入驻条件的限制。

另一方面,京东还要权衡自营商家与POP商家之间的关系,以免发生像去年双十一期间发生的“部分白酒促销价低于进货价”事件,引发品牌方的不满,就有些得不尝失了。

时过境迁,早期被定性为“山寨货”“质量差”的拼多多,已经牢牢抓住了庞大的中低收入群体,京东新一轮的低价策略,能否搅动电商市场格局?新一轮价格战已打响,结果拭目以待。

划重点

虽然电商行业纷争不断,但仍有不少老板看中了这块大蛋糕,想要入局电商领域。蜜宝要在这里提醒各位老板,进入电商领域需要具备EDI许可证、ICP许可证等资质

1、EDI-经营许可证(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

EDI的应用范围是相对广泛的,目前edi的核心业务体现在三个方面,电子数据交换、交易处理、网络电子设备数据处理业务;

2、ICP-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ICP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是互联网行业必备资质,只要从事线上经营类活动,都需要办理;

3、根据所销售的产品品类不同,还需要其他相关资质。

公司宝&京东

公司宝,作为京东在企业服务领域的战略合作伙伴,结合优势资源,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活动,将服务深入全国各地方企业当中去,提供资质类产品咨询与服务、产品专享价等方式,助力中小企业降本增效、合规发展。未来,公司宝将继续携手京东,共同致力于服务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本文转自公司宝公众号,了解更多企服项目资讯内容,大家可以关注公司宝【【网址】】)。



2023年发布的游戏手机 现在有必要买游戏手机么

2023年发布的游戏手机有哪些,2023年发布的游戏手机推荐,2023年有什么手机,2020年发布的游戏手机
展开全文

2023年伊始,电商行业就再起波澜,而此次主动发起“进攻”的是京东。

日前有消息源透露,京东或将于3月8日上线“百亿补贴”频道,主打“低价”、对标拼多多,并已进入商品池选定以及竞价系统上线前的冲刺阶段。据悉,京东的“百亿补贴”频道将在APP中拥有一级入口,并成为基本板块。

此外还有知情人士透露,京东的“百亿补贴”将会覆盖全品类,而不只局限于3C等传统优势品类,且自营和第三方商家(POP)也都会参与。商品价格方面,据称京东在后台还设置了全网比价系统,并安排采销实时跟价,部分品类的商品价格一旦高于其他平台则将实行“双倍赔付”,类似拼多多的“买贵必赔”。

  • 师夷长技以制夷,京东或打造自己的“百亿补贴”广告牌

如果这一传言属实,也就意味着京东或是希望用拼多多的方式来打败拼多多,毕竟百亿补贴正是后者首创、并奉行至今的一项策略。

其实京东祭出“低价”策略,也早已有迹可循。此前在2022年年底举行的经营管理培训会上,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就曾表示,京东已经让一些消费者有了越来越贵的印象,需要重拾低价策略。在他看来,“低价不仅是电商的核心竞争力,而且是全球所有零售商永恒不变所有竞争力的根基”。

回过头来看,或许百亿补贴并非京东低价战略在2023年落下的唯一一步棋。2023年开年后不久,京东方面便发布了“春晓计划”,旨在通过12项举措助力商家减负增收。其中一条,便是针对个人开放入驻通道、允许自然人注册“京东小店”,且仅需身份证和手机号就可通过京东APP、京麦APP、京东招商小程序、京东招商微信公众号等操作店铺的注册,最快10分钟即可成功开店。毫无疑问,这也意味着京东大幅降低了商家的入驻门槛,

在海豚社创始人李成东看来,主打低价的拼多多之所以能够快速成功,很关键一点就在于其开店门槛较低、供给很丰富,但过去京东对入驻商家的高要求,直接就将部分低价供给挡在了门外,“因此京东现在降低入驻门槛,就是要解决低价的供给问题。”

而京东之所以回归“低价”,原因或许并不复杂。有观点认为,拼多多执行百亿补贴战略已近5年时间,这期间依靠平台与品牌背书,以及全网最低价的“名头”,也争抢了原本属于京东的一部分市场。据【【淘密令】】方面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22年拼多多的月平均访问量已经赶超京东,并且这一趋势还有可能会继续。

另一方面,京东自身增长的“停滞不前”,可能也是其频频调整的原因之一。从2021年第三季度到2022年第二季度,京东的营收同比增速就从25.54%陆续降至5.44%,尽管在去年的第三季度有所回升,但京东零售的增幅则差强人意,百货类产品777亿元的当季收入远低于预期的846亿元。同时京东的年活跃用户增速,也同样在不断下降。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京东显然就需要“另辟蹊径”获得新的增量,而此前已经被拼多多、快手发掘的下沉市场,无疑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向。据【【微信】】发布的2022下沉市场洞察报告显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下沉市场的用户规模也在稳步提升,截止2022年4月,下沉市场的月活跃用户量达6.92亿、占比为58.4%,月人均时长、次数分别为163小时和3932次,同比增长10.9%、12.5%,是带动大盘提升的核心力量,更是各行业新增流量的核心来源。

在此前的财报电话会上,京东CEO徐雷就曾表示,对京东零售而言,聚焦供应链中台能力提升、下沉市场、开放生态和同城零售的战略不会改变。但随着京喜拼拼的收缩、京喜事业群的解散,京东面向下沉市场的尝试不断受挫、迟迟未能有所成效。所以直接祭出“低价”,试图从拼多多手中强多用户之举,也就并不令人感到奇怪了。

但如今同样成为了拼多多模仿者的,并非只有京东。早在2019年年底,淘宝就上线了百亿补贴,而且聚划算百亿补贴还被阿里巴巴看作是“2020年淘系的重点业务”。不过能够落实低价策略的方式并不少,为何各头部企业都同样选中了“百亿补贴”呢?

众所周知,拼多多在初期可谓是带着争议登场,外界对其最初的印象是一个聚焦下沉市场、更关注低附加值商品,甚至充斥低质、山寨商品平台,更是一度被网友戏称为“拼夕夕”。但在凭借低价商品养成了用户习惯后,拼多多凭借“百亿补贴”快速切入3C消费电子等高客单价品类,并借此重建品牌形象、突破了原本的消费者圈层。

尽管最初有不少用户因为怀疑商品品质,因此对拼多多的百亿补贴持观望态度,但持续进行的这一策略,并不断扩大的品类与商品,最终也吸引了不少消费者高呼“真香”。最终,拼多多也通过这一策略重塑了用户认知,“即拼多多不仅便宜,而且知名品牌的正品也同样能便宜”,还进而撕掉了“假货”这个标签。所以对于拼多多而言,将一个促销策略做成自己的标签,用百亿补贴让利用户,无疑是打了个极为出色的广告。

事实也已经证明,“百亿补贴”为拼多多带来了实打实的效果,并推动了新增用户、活跃用户、平均客单价的全面增长,该平台一二线城市的GMV占比也从2019年1月的37%,提升了到当年6月的48%。拼多多更是借此成功进入“五环内市场”,并实现了三年上市、五年年度买家数量排名第一的佳绩,进而奠定了电商行业第三极的市场地位。

从2022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来看,拼多多的表现可谓亮眼,其实现营收355亿元、同比增长65.1%。而在许多用户的认知中,拼多多也更是从“拼夕夕”变为了“拼爹爹”。

所以不难推出,京东方面或许也希望通过百亿补贴这个“广告牌”来吸引更多的用户,并做到稳住存量、追求新的增量。进一步来讲,京东通过将百亿补贴常态化,既能来稳住一二线城市的用户,也使得其京喜业务节节败退后,重新找到下沉市场的抓手。

  • 京东开始“内卷”,但低价之路或许并不好走

不过百亿补贴本身虽然确实是拼多多非常成功的一个策略,但京东同样去走这条路能否成功,是否真的可以通过大幅补贴来实现“低价”策略,还有待观察。毕竟不可忽视的是,在进入存量阶段后,此时进行价格战无疑将会面临着更高的获客成本。

在经过了此前多年的形象树立后,如今在许多用户心目中,“高质量、高价格” 已经成为了京东的代名词。虽然刘强东在2022年年底的内部会议中表示,京东应服务多层次消费者,既要考虑有钱人,也要考虑普通人。但问题是,一个平台真能兼顾“极致性价比产品”与“高质量好物”吗,而且不同价位的商品同时出现时,平台又该如何提供同质量的服务呢?

此外,京东是否能够与拼多多一样,将百亿补贴作为一项长期策略去坚持吗?虽然截至2022年9月30日,京东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及短期投资共计2182亿元,钱并不是个大问题。但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看来,短期的大量补贴很难持续,并且几乎没有平台能单靠“烧钱”走到最后。

更何况拼多多之所以长期执行百亿补贴,或许多少也有些 “难以下马”的意味。毕竟百亿补贴和低价商品最能吸引的是价格敏感型用户,而这类用户在决策时往往是以价格为核心,对于平台更是几乎没有太多的“忠诚度”。所以一旦失去低价,拼多多又该如何做好用户留存呢?

再者,如何平衡自营与品牌商的补贴力度,对于京东而言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难题。毕竟此前其就曾因标价过低,导致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品牌是商向其发出暂停合作的通知。

事实上,价格战一直是互联网行业市场竞争中屡试不爽的策略,而且京东也从不缺乏打价格战的经验。只不过京东的“百亿补贴”能否如愿,可能还需要时间来给出答案。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推荐阅读:

“游戏手机”未来或许依然会存在,但门槛已不比从前。

微软在收购动视暴雪这件事上,剩下的时间或已不多。